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应用多维度老年失能评估量表调查康复病房老年人失能现状。 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对我院2012年8月在康复病房住院的123例老年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躯体健康、生活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问卷式调查。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失能率及失能严重程度的分布。 结果:本研究样本人群中,总人群失能率74.8%,男性76.3%,女性72.3%;不同性别老人失能率无显著性差异(P=0.387);认知功能在失能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失能老人中轻度失能占56.1%、中度失能占10.6%、重度失能占6.5%、极重度失能占1.6%;中高龄组中重度失能明显增加;失能严重程度在认知功能是否受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慢性疾病、老年抑郁使老年失能率增加(分别为75.8%,8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失能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95.0% CI 1.009—1.162;P=0.028)。 结论:四川地区康复病房老年失能率较高,失能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失能相关,并且认知障碍影响老年失能程度,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是失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结论尚需更多更大样本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了解成都基层医疗机构老年卫生服务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加快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建设提供参考。2016年对成都市21个辖区(市、县)的注册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68家基层医疗机构,老年门诊及住院人次二级以下机构远高于二、三级机构;老年科患者住院费及住院时间高于均同期全院平均水平;8-98%的受访机构开设了老年专科门诊,老年病房开设率三级机构高于二级及以下机构;二级机构老年科医生日均住院服务强度分别是三级机构的1-8倍、二级以下机构的2-8倍,二级以下机构护士日均住院服务强度分别是三级机构的1-8倍、二级机构的3-3倍;基层机构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和科研不足,受访机构中均无老年综合评估员和软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综合征的评估是机构开展老年住院医疗服务的独立影响因素。成都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服务存在供给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合理、技能型人力资源匮乏、适宜技术开展不充分现象,尚需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工作,促进老年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76例非瓣膜病变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及评价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 结果 治疗3、6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4、0.51和t=0.03、1.12,均为P>0.05).治疗1年后,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48.4%和73.5%,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26±4.85)mm和(34.38±3.85)mm,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t=4.33,P<0.05),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t=2.66,P<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越好,可能与替米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 (QTd)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室性心律失常已受到广泛关注 ,但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IDCM)时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 ,国内报道尚少。本文通过测定分析 5 5例IDCM的QTd ,旨在探讨IDCM患者QTd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功能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991~ 1996年收住我院的IDCM患者 5 5例 ,男 37例 ,女 18例 ,年龄 2 1~ 6 7岁。诊断按WHO标准 ,全部病例行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 ,Ⅰ组 :为IDCM伴有室性心律失常 (VT) (偶发、频发、多源多型性室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7家医院住院老年肿瘤患者综合评估结果及预后。方法 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间对四川省7家医院488例年龄≥65岁的住院老年肿瘤(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老年综合征情况并比较不同功能组患者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应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488例患者中严重合并症占76. 4%(373/488),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受损占68. 6%(335/488),视力障碍占68. 2%(333/488),跌倒高危人群占51. 0%(249/488),社会支持不足占10. 0%(49/488)。65~75岁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患者比例高于76~85岁和 8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37. 5%(183/488)的老年肿瘤患者随访期内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功能障碍组患者恶化进展/复发率(41. 5%,92/222)高于功能独立组(16. 7%,4/24)和失能组(36. 0%,87/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的1年死亡率为11. 9%(58/488),功能独立组无死亡,失能组死亡率(21. 1%,51/242)高于功能障碍组(3. 4%,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接受化疗的273例患者中76. 9%(210/273)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失能组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为100. 0%(96/96),高于功能障碍组(67. 1%,110/164)和功能独立组(30. 8%,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79. 9%(218/273)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副反应,其中≥3级副反应率为19. 0%(52/273),不同功能组间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8)。结论老年综合征在住院老年肿瘤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合并症和IADL受损最常见,部分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失能患者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和1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多种危险因素,同时探讨血脂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成都地区60岁以上干部人群139例体检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59例)与有斑块组(80例),将两组的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血脂、血压)进行统计学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血脂四项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人颈动脉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年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脂四项、血糖、血肌肝、血尿酸、BMI、吸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中年龄、血脂、血压之间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因素,结果年龄及SBP进入回归方程,血脂四项均被排除。血脂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小于0.6(P〉0.05),对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及收缩压影响,而血脂四项指标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不确切,血脂对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特别是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明确诊断的96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6例)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0例)的Nt-ProBNP水平,同时对25例DHF和28例COPD急性发作期的Nt-ProBNP、心脏彩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E/A)、E峰减速时间(DT),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肺功能(FEV1)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4121.05±3326.24)pg/mlvs(729.16±524.06)pg/ml,P0.01];DHF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COPD亚组[(3853.97±2125.05)pg/mlvs(514.67±428)pg/ml,P0.01]。结论测Nt-ProBNP简便、快捷,可作为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有临床价值的观察指标。特别对老年多发的、常见的、临床又难以判断的COPD与DHF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 认知衰弱是介于正常脑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认知衰弱老年人负性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较单纯衰弱或认知障碍老年人明显增高。认知衰弱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尽早识别认知衰弱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干预在减少不良预后、提高老年患者晚年生活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调查住院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认知衰弱与住院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死亡风险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老年共病患者临床管理模式及社区延续性医疗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一部分。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入住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的年龄≥60岁的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慢性病患病信息,并对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根据衰弱量表(FRAIL)、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判断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以患者出院为起点事件,于患者出院2年后,对其进行1次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认知衰弱与住院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老年共病患者554例,其中15.9%(88/554)存在认知衰弱。与非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相比,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占比、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得分更低,营养不良、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赖、平衡功能障碍者占比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平衡功能障碍、APGAR得分低是住院共病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2年随访期内,456例(82.3%)患者存活,81例(14.6%)患者死亡,17例(3.1%)患者失访。Cox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内死亡风险分别为非衰弱且认知功能正常组、单纯衰弱组共病老年人的2.039〔95%CI(1.060,3.922)〕、5.266〔95%CI(3.159,8.778)〕倍(P<0.05)。 结论 住院共病老年人存在认知衰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且认知衰弱可增加其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风险。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尽早识别认知衰弱高危人群并及时给予其预防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住院的老年CAP患者502例。选取40个入院后24 h内首次采集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指标构建FI-LAB,FI-LAB<0.35为非衰弱组,FI-LAB≥0.35为衰弱组。判定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情况。采用修正Poisson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老年CAP并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01)。将FI-LAB乘以100后纳入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FI-LAB每增加0.01,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分别增高5.9%和6.2%(均P<0.001)。FI-LAB预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8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8和0.42。结论 衰弱增加CAP并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FI-LAB可预测CAP患者发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测定在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上已广泛应用,但AFP对PHC的阳性检出率仅有60%—70%左右,尤其是低滴度AFP的PHC患者易被误诊和漏诊。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来提高PHC的诊断率。1984年法国学者Deugnier等报道α-L-岩藻糖甘酶(AFU)可做为PHC的血清标志物,以后又被学者所证实。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正常对照组60例,系健康献血员。1.2病人组160例,其中PHC56例.肝硬化38例,慢性肝炎30例,其它恶性肿瘤3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化验.CT及B超、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