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5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耳鼻咽喉   15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36篇
基础医学   240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149篇
内科学   1722篇
皮肤病学   172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461篇
综合类   2751篇
预防医学   953篇
眼科学   331篇
药学   364篇
  10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22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我国目前的医院管理已逐步进入一个以患者满意度、忠诚度、医院知名度和关誉度为中心内容的品牌经营时代。创建品牌医院、经营医院品牌已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医院之间的品牌战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培育医院品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每一位医院管理者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U2OS细胞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hTERT基因与端粒酶的关系及端粒酶活性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重组质粒PCI-Neo-hTERT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选取转染的2个阳性克隆株进行实验,同时以未转染的U2OS细胞为对照。通过RT-PCR和TRAP-ELISA法检测阳性克隆株hTERT基因的转染效果,明胶酶谱法和RT-PCR检测转染hTERT基因对细胞MMP-2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个阳性克隆株可见特异性hTERT表达,并表现出明显的端粒酶活性状态(ΔA>0.2 U)。阳性克隆株MMP-2 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酶原型MMP-2减少(P<0.01)。结论:hTERT稳定转染克隆U2OS细胞株中异位表达hTERT可以产生端粒酶活性,而且端粒酶活性的出现,可能通过调节MMP的分泌影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和构建而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类型视标对交叉柱镜检查精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蜂窝黑点状视标、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视标以及包含最佳矫正视力的多行视标对交叉柱镜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眼科硕士研究生及进修医生40名(男性11名,女性29名,年龄24~29岁),采用常规的综合验光仪检查方法,在最大正镜最佳矫正视力(MPMVA)状态下,随机确定3种视标的检查顺序,如发现不同视标的检查结果不一致,则采用散光表帮助判断何种结果残余散光量最小。结果:40名被检者共80眼,其中无散光眼(柱镜度数小于0.25 DC)12只。在其余68眼中,对3种视标反应相同的有19眼(27.9%);对蜂窝黑点状视标最敏感有23眼(33.8%);对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视标最敏感有14眼(20.6%);对包含最佳矫正视力的多行视标最敏感有12眼(17.6%)。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 Wallis Test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三者间对交叉柱镜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无显著性差异(χ2 =4.026,P>0.05)。结论:尽管3种视标对于交叉柱镜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差异尚无显著性,但综合考虑检查效率、医患交流的难易程度、视标判断的难易程度,推荐首选蜂窝黑点状视标作为交叉柱镜的检查视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最佳时间,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细胞坏死性相关疾病提供前期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月龄大于或等于36个月的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36月 龄兔相当人60岁左右,为老龄兔),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1 d组、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每组5只;取标记后的MSCs细胞(密度为2×107•mL-1)200 μL,分别多点注射于心肌梗死后1 d、1周、2周、3周、4周的心脏梗死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进行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1 d移植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1周、2周及3周移植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周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2周及3周移植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高于1 d移植组(P<0.05);1周、2周、3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进行相同剂量细胞移植时,1 d~3周行MSCs细胞移植治疗均能改善心功能,以第1~3周移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5岁,因体检行CT检查发现盆腔肿物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腰部疼痛来本院就诊,腰部及盆腔CT检查显示于相当于盆腔底部、子宫后方、直肠后方偏右侧见1个形态如桃状、密度均匀、边缘规整的病灶,大小约5.0 cm×4.5 cm,其内见条状分隔状改变,病灶后部与皮肤呈条状相连,病灶密度略低于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修复作用,为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用皮下多点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和MSCs移植组,每组6只。将MSCs经尾静脉回输到MSCs移植组大鼠体内,30 d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 93.27%处于G0/G1期,且MSCs表面CD44呈阳性表达;将分离的MSCs输入肝纤维化模型大鼠30 d 后,镜下可见MSCs移植组病理改变较模型损伤组明显减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血窦基本正常,纤维结缔组织无明显增生;α-SMA染色强度MSCs移植组低于模型损伤组。结论: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纤维化肝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7.
骨髓是非造血组织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本文作者回顾60例骨髓转移癌(MCBM)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和骨髓象特点,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吉林大学第一、二医院资料完整的MCBM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80岁,中位年龄47岁.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均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榆查证实.MCBM经骨髓液涂片和(或)骨髓活检找到转移癌细胞.榆查方法:常规髂前(后)上棘或胸骨穿刺及环钻活检,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组织常规10%中性甲醛固定,塑料包埋半薄切片,H-Giemsa-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高糖刺激下的大鼠系膜细胞ERK1/2活性及CTGF表达的影响,阐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机制和早期防治。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复已有的高糖对系膜细胞刺激作用的实验,验证高糖可通过激活ERK通路使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增加,且这种变化与高渗状态无关,分组如下:①正常对照组(NG);②高糖组(HG);③高渗组(MN);④NG+ERK抑制剂PD98059组(NG+PD);⑤HG+ERK抑制剂PD98059组(HG+PD)。第二部分观察氟伐他汀干预前、后ERK1/2活性和CTGF蛋白表达的变化,分组如下:①正常对照组(NG);②高糖组(HG);③正常糖+氟伐他汀组(NG+F);④高糖+氟伐他汀组(HG+F);⑤高糖+氟伐他汀及甲羟戊酸组(HG+F+M)。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方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ERK1/2、CTGF蛋白及mRNA表达量,ELISA方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上清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用考马斯亮兰法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总蛋白变化。结果:第一部分实验HG的ERK1/2活性、CTGF蛋白表达较NG明显增加(P<0.01),HG+PD的ERK1/2活性、CTGF蛋白表达较HG明显减少(P<0.01),而MN、NG+PD与N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二部分实验观察到HG的大鼠系膜细胞ERK1/2活性、CTGF蛋白及mRNA表达量较NG明显增高(P<0.01),且系膜细胞内总蛋白量和FN量明显增高(P<0.01);HG+F的ERK1/2 活性和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HG明显减少(P<0.01),同时系膜细胞内总蛋白量和FN量减少(P<0.01);HG+F+M的上述指标与HG+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ERK1/2活性降低肾小球内CTGF表达及FN含量,减轻肾小球肥大,起到抑制和延缓DN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33例,其中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18例,单纯静脉应用抗生素15例,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感染控制天数及费用的差异,并判断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性、鞘内用药量和感染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及其中枢神经系统(CNS)毒副反应。结果: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比例为9/9(100%),治疗组18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糖含量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痊愈16例(88.9%),显效1例(5.6%);进步0例,无效1例(5.6%);颅内感染痊愈(显效)时间平均8 d,花费18 956.59元。对照组15例中痊愈8例(53.3%),显效4例(26.7%),进步1例(6.7%),无效2例(13.3%),其中死亡1例(6.7%);颅内感染痊愈(显效)时间平均24 d,花费25 481.38元。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u=2.15,P<0.05),用药时间和用药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1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并很快恢复。 结论:万古霉素对大多数颅内感染的致病菌敏感,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无明显CNS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为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用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观察细胞分化的形态学改变。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72 h后测定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5 d后进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计算分化细胞百分率。结果:经氟伐他汀处理的HL-60细胞,胞体较小,核/质比例降低,核呈扭曲折叠状或分叶状,细胞质内出现特异性颗粒及空泡样改变,部分细胞已分化为较成熟的细胞。用氟伐他汀处理的HL-60细胞NBT还原能力(A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阳性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10 μmol·L-1)的作用大致相当。经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5 d的HL-60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作用液中加入氟化钠未能抑制该种阳性反应。结论:氟伐他汀可使HL-60细胞分化为较成熟的细胞,提示氟伐他汀可能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