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6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74例,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综合费用。结果12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病例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放置引流管比率和住院综合费用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6-磷酸果糖激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 3,PFKFB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析PFKFB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72例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FKFB3的表达,并分析PFKFB3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胃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FKFB3的表达。shNC及shPFKFB3质粒转染至胃癌细胞中,采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分别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EdU实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析PFKFB3下调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 blot分析PFKFB3影响胃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PFKFB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PFKFB3高表达与胃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另外,RTF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也同样证实PFKFB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且PFKFB3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沉默胃癌细胞中PFKFB3的表达后,其生长能力明显减弱(P<0.01),胃癌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1),细胞周期G1期阻滞(P<0.01)。PFKFB3通过激活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而调控胃癌细胞的生长。结论:PFKFB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沉默PFKFB3的表达后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PFKFB3可能是胃癌靶向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现状,为我国内镜治疗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本研究由中国肝脏健康联盟(Liver Health Consortium in China, CHESS)发起,通过网络分发调查问卷了解2022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基本情况。问卷问题主要包括各类内镜治疗例数和适应证,依照指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的依从性,急性EGVB的处理、治疗时机,胃底及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内镜治疗的改善等方面。统计各项治疗数据的医院数量占参与调查问卷医院数量的比例,各级医院的指南依从性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36家医院参与本调研,调查显示内镜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控制急性出血(49.3%,412/836)和预防再出血(38.3%,320/836)。参与调研医院对于我国指南中EGVB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内镜治疗)的依从性为72.5%(606/836),对于EGVB二级预防推荐意见(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治疗)的依从性为39.2%(328/836),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对于一级预防[71.0%(495/697)比79.9%(111/139),χ2=4.11,P=0.033]和二级预防的依从性[41.6%(290/697)比27.3%(38/139),χ2=9.3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2%(654/836)的医院首选内镜治疗处理急性EGVB,三级医院首选内镜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二级医院[82.6%(576/697)比56.1%(78/139),χ2=46.33,P<0.001]。治疗时机通常为出血后12 h内(48.5%,317/654)和12~24 h(36.9%,241/654)。对于近贲门大弯侧的胃底静脉曲张和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分别有48.2%(403/836)和29.9%(250/836)的医院首选组织胶联合硬化剂注射进行处理,而12.4%(104/836)和26.4%(221/836)的医院首选以止血夹为基础的内镜治疗术式。参与调研医院认为提高内镜医师水平(84.2%,704/836)和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并提高多学科诊疗水平(78.9%,660/836)是当前内镜治疗急需改进的方面。结论 多种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各级医院在开展急诊内镜进行EGVB止血方面较为积极,但对于预防EGVB首次出血和再出血方面的指南依从性欠佳。参与调研医院在胃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选择方面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递减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24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4例,采用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递减法治疗:埃索美拉唑20mg、多潘立酮1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用1周;继之每日1次,服用1周;再予埃索美拉唑10mg、多潘立酮5mg,每日1次,服1周,共治疗3周。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埃索美拉唑20mg、多潘立酮1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服药后第4周和第6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和76.6%,分别优于对照组(68.3%和53.3%)(P均〈0.05);试验组服药后第4周症状总评分下降比为61.4%,与对照组比较(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递减法治疗疗效肯定,经济,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FD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疟药氯喹(CQ)增强顺铂(DDP)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建立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DP组、CQ组和CQ+DDP组。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后每3日测量肿瘤体积。给药结束时处死裸鼠,剥离移植瘤,称重。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beclin-1、LC3Ⅱ/Ⅰcaspase3和P-gp表达,RT-PCR技术检测MDR1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DP组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较小,抑瘤率为47.6%,而且Beclin1和LC3表达增加,LCⅠ转换LCⅡ增多。联合氯喹后,抑瘤率提高至84.7%(P<0.01),LC3Ⅱ/Ⅰ比值下降;检测到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MDR1/P-gp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氯喹能增强胃癌裸鼠移植瘤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自噬活性和下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 T )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消化科应用ESE治疗的32例十二指肠SM 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ESE平均时间70 min ,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5 cm。术中3例患者出血量大,4例患者出现穿孔,术中出血、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例,行急诊内镜止血成功,术后无穿孔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囊肿1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6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5例,十二指肠脂肪瘤4例,十二指肠类癌3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2例。随访患者十二指肠SM T 未见复发。结论ESE是治疗以腔内生长为主的十二指肠SM T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食管内24hpH监测的方法,定量观察H.pylori阳性GERD患者根除H.pylori和单用兰索拉唑治疗3月后食管酸暴露的变化,以及H.pylori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根除H.pylori和姑息治疗3月后食管酸暴露的变化。RE组:反流性食管炎(RE)表现患者60例,按就诊门诊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丽珠唯三联+兰索拉唑方案,对照组单用兰索拉唑。CSG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60例,按就诊门诊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均采用丽珠唯三联方案,对照组不采用药物治疗。以上两组待H.pylori根除后,对比研究H.pylori根除组和对照组3月后食管24hpH监测参数。结果RE组:H.pylori根除和单用兰索拉唑治疗3月后两组24h食管pH监测主要观察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SG组:H.pylori根除和姑息治疗3月两组24h食管pH监测主要观察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ERD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食管酸暴露无明显改变,CSG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食管酸暴露无明显改变,H.pylori感染可能与GERD的转归和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原发性胃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胃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2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病例,比较内镜下多点挖掘式深活检病理诊断率与EMR切除病变行病理检查诊断率的差异。结果经内镜下多点挖掘式深活检明确诊断为胃淋巴瘤12例,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明确诊断为胃淋巴瘤17例,经手术切除标本确诊为胃淋巴瘤为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胃淋巴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内镜下多点挖掘式深活检病理诊断率(P0.05),EMR对胃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做为一种经典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肝毒性(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与非ATDH患者化疗前血浆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为ATDH易感者筛检提供新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miRNA芯片检测ATDH及对照患者化疗前血浆标本.对存在差异表达趋势的25种miRNA分子,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分析验证.应用互联网上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对表达上调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采用PANTHER tool查找靶蛋白GO功能分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DH患者化疗前血浆中共检出7个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有4个,包括miR-4284、miR-3620、miR-652-5p和miR-4800-5p;表达下调的miRNA有3个,包括miR-338-3p、miR-424-5p和miR-194-5p.结论:ATDH患者化疗前血浆内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分子(特别是miR-4284)可能作为ATDH易感者筛检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程飞  胡坚方 《重庆医学》2016,(17):2447-2448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hypopituitarism)是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以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靶腺功能减退和鞍区占位症状为主,因其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临床易被延误诊断。 Rathke 囊肿是导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原因之一,临床较为少见,现就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