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1.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对从大鼠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作用。方法:①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分离培养原代细胞,加血清诱导其分化。(④在NSCs培养基和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M1,观察GM1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作用。结果:①与不含GM1的NSCs培养基相比,在NSCs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GM1,NSCs的生长无明显改变,随着GM1浓度的增加,NSCs克隆球体积逐渐减小,细胞逐渐死亡;②在DMEM/F12培养基中单独加GM1而不加血清,NSCs克隆球均未见继续生长,也未见分化,而是迅速的死亡。结论:①在NSCs培养基中,低浓度(12.5μg/m1)GM1对NS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GM1对NS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②DMEM/F12培养基中单独加GM1,而不加血清和其他生长因子,既不能诱导NSCs分化,也不利于NSCs的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揭示二期骨折愈合中 、 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规律 ,加深对骨愈合机制的认识。方法 利用大鼠股骨二期骨折愈合模型 ,分别于骨折后 3天和 1、2、3、4周取材 ,制片 ,HE、阿尔新蓝染色及 、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周时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 型胶原均有表达。 型胶原表达第 3周时达峰值 , 型胶原表达3周后急剧上升 ,第 4周达较高水平。结论 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 ,软骨痂内软骨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胶原的表达均与其修复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E11-E19 SD大鼠胚胎心脏形态变化及TGF-β1、Smad4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鼠胚胎心脏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变化;半定量PCR法检测TGF-β1、Smad4在E11-E19心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11-E19 SD大鼠心脏由原始心管状发育成为形态和功能都较成熟心脏.TGF-β1和Smad4表达由弱到强再减弱;TGF-β1表达高峰出现在E14,Smad4高峰出现在E17.结论:对SD大鼠心脏E11至E19连续观察为了解胚胎心脏发育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TGF-β1/Smad4信号通路在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不同期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E11-E12主要起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E13-E15过程中主要发挥诱导细胞分化的功能,E16-E19起到维持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TGFβ1及TβRI、TβRII在大鼠整胚及胎肾发育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大鼠整胚及胎肾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半定量RT-PCR分析三种因子在13~17 d全胚中的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三种因子在15~17d胎肾中的表达及该组织发育结构特点。结果半定量RT-PCR示,3种因子在发育13~15 d表达呈递增趋势,16~17 d出现下降。免疫组化示,TGFβ1主要位于肾深部内管状结构的上皮细胞,TβRI、TβRII位于肾内管状结构及其周围的间充质组织细胞。结论TGFβ1及TβRI、TβRII在大鼠整胚及胎肾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对组织器官形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特异性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或含激酶插入区受体)胞内区(KDR-CD)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谷胱甘肽转硫酶耦联的KDR-CD(GST-KDR-CD)可溶性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KDR-CD mAb的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亲和力、亚类,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性.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KDR-CD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B8H2A5;它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1,к型轻链,而且亲和力强、特异性高.结论:成功获得能分泌抗KDR-CD mAb杂交瘤细胞,为以后将该mAb改造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其能进入细胞内与受体KDR-CD特异性结合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二期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规律,加深对骨愈合机制的认识。方法 利用大鼠肌骨二期骨折愈合模型,分别于骨折后3天和1、2、3、4周取材,制片,HE、阿尔新蓝染色及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周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Ⅱ型胶原表达第3周时达峰值,Ⅰ型胶原表达3周后急剧上升,第4周达较高水平。结论 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软骨痂内软骨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胶原的表达均与其修复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ANA)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实验将分离的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五代细胞,用ANA匀浆进行诱导。诱导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中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的GFAP及S-100的变化;MTT测定不同诱导剂浓度诱导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显示: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阳性细胞比例在诱导后分别为(64±5)%、(42±4)%;流式细胞仪检测和RT-PCR反应均显示GFAP、S-100的表达诱导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MTT检测表明诱导剂浓度为1.0mg/ml时诱导后有活性细胞的数目最多。上述结果提示ANA可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Schwann细胞。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骨微环境骨髓中CD44表达水平以及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成年去势大鼠5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假手术组,术后3,5,6,8,11周各处死一组大鼠。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D44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相关关系分析显示:骨髓细胞CD44表达水平与骨小梁退变参数呈正相关。去势大鼠于6周后CD44的表达明显降低,仅限于骨髓中融合的多核巨噬细胞/破骨样细胞表达表达,并且这类细胞的数目呈增加趋势。结论 去势后大鼠骨小梁退变可能与骨髓微环境中CD44表达量减少,以致骨髓中融合的多核巨噬细胞/破骨样细胞数目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0.
β-catenin在大鼠胚胎肝脏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在大鼠胚胎肝脏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β-catenin在12、16d胎龄大鼠、新生鼠、成年鼠以及肝癌模型鼠肝脏中的表达;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β-catenin mRNA在标本中的转录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12d胎龄大鼠肝脏中,β-catenin在几乎所有的肝细胞浆中都有比较强的表达,部分细胞的核膜上也有阳性着色;在16d胎龄大鼠肝脏中,β-catenin在肝细胞浆中仍有表达,但是无论是表达强度还是阳性细胞的数量都较前时期有所下降。在大鼠肝癌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定位也以胞浆为主。而在新生鼠和成年大鼠的肝脏中则未见β-catenin表达。RT-PCR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新生鼠、成年鼠肝脏还是胚胎以及肿瘤肝脏中均存在β-catenin的转录,而且转录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大鼠胚胎肝脏发育和肿瘤的发生中被激活。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浆中的积累可能不是因为转录水平的提高而是其未被降解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