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4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交通要冲,拥有优越的地缘优势。同时民族众多,民族医药资源丰富,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交流频繁。在国家的桥头堡战略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民族医药交流与合作平台。云南以此为契机,筹备建设"泛亚国际民族医药交流中心"与"泛亚国际民族医药交流会"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申报建设"西南民族医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研发平台。  相似文献   
932.
目的:探究辣木叶对低纤维膳食所致大鼠便秘的肠道菌群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沙可啶1.8 mg/kg组、辣木叶0.63、2.5 g/kg组。大鼠低纤维饲料造模28 d后连续给药7 d,记录辣木叶提取物对大鼠排便、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收集大鼠粪便与结肠内容物,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rDNA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粪便粒数显著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辣木叶0.63 g/kg可明显改善低纤维膳食诱导的便秘大鼠粪便粒数(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水平降低,辣木叶2.5 g/kg组水平升高;模型对照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水平升高。LEfSe分析发现辣木叶组的优势菌群为毛螺旋菌科、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等,预测辣木叶可通过参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碳代谢、群体效应和双信号传导等通路,调节肠道菌群的稳定。结论:辣木叶可改善低纤维膳食诱导的大鼠便秘,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并...  相似文献   
93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推测藏药成方治疗脑中风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对“隆”具有调节作用的高频药物治疗脑中风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分析其作用机制并对主要病因“隆”的内涵进行解析。方法:在《藏药标准》等书中检索、筛选治疗脑中风的藏药成方,根据《晶珠本草》等整理所含的药物,利用R工具arules包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分析得到的高频药物组合中对“隆”具有调节作用的药物,利用文献挖掘、TCMSP等数据库分析治疗脑中风的藏药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采用Cytoscape构建治疗脑中风的调“隆”藏药“化合物-靶点-通路-隆”关系网络图。结果:数据挖掘得到沉香、丁香、诃子、木香、肉豆蔻、乳香共6味调“隆”药物,其作用于MAPK3、PTGS2、MAPK14等关键靶点和c GMP-PKG、PPAR等通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神经元等功能减轻脑中风症状。推测“隆”的功能与血液的运行、血管的功能、神经元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本研究探讨了藏族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推测“隆”的功能与血液的运行、血管的功能、神经元的调节等关系密切,为藏医药治疗脑中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4.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ALDI-MSI)是一种新型的无标记、快速、高通量的成像技术,具有非靶向全分析型的数据通量及靶向分析的高准确性,在组织表面的药物、代谢产物、多肽及蛋白质等多种生物分子空间分布分析方面发展迅速。适当的样品制备方法是获取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稳定性好的MSI响应的核心前提,灵活多样的数据处理手段则有助于挖掘非靶向数据,实现可视化示踪、空间分布、多指标应用等需求,利于揭示数据下的科学规律。本文简要总结了MALDI-MSI中的样品制备流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关键技术特征、难点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35.
肌少症作为2型糖尿病(T2DM)的慢性并发症,严重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及社会负担。目前,西医对于肌少症诊断标准尚无统一认识,具体病因病机仍不明确,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糖尿病会刺激老龄患者肌肉丢失加重,出现肌肉与脂肪成分改变。而血糖相较于年龄,可能对骨骼肌损害更为严重。骨骼肌作为胰岛素最大的靶器官,肌肉蛋白质代谢紊乱可能是糖尿病肌少症关键病机。中医认为“脾主肌肉”,临床观察与T2DM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高度相关,且可用于中医内外治疗的理论指导。通过对糖尿病肌少症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旨在为疾病机制阐释及中医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6.
通过柱色谱法对金丝桃科药用植物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全草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圆二色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了22个化合物,包括8个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1~8)、3个色酮类(9~11)和3个萜类(14~16)等。其中,化合物16和17为首次在金丝桃属植物中报道,化合物1~11、14、15、19为首次在遍地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是2对对映异构体,该研究首次对其进行手性拆分并用计算ECD的方法确定了其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937.
《蛮书》是唐代有关南诏(云南)的历史专著,分成10卷全面记述了唐代南诏的政治、经济、民族、物产等。以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手段,针对《蛮书》卷7物产篇中的多种植物,仔细查阅资料对比研究,从植物性状特征、地理分布和民族运用入手,进行综合考订,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8.
目的评价不同形式的抗阻力运动对老年人肌少症治疗和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7个数据库, 收录从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的关于探讨阻力运动对老年人肌少症治疗和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 并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 1 018例老年人。与对照组比较, 抗阻力运动可改善骨骼肌质量指数(MD=0.34, 95%CI:0.24~0.44, P<0.001)和握力(MD=1.63, 95%CI:0.73~2.53, P<0.01)及5次坐立试验时间(MD=-1.99, 95%CI:-2.48~-1.51, P<0.01);但对肌肉质量(MD=1.28, 95%CI:-0.38~2.94, P>0.05)和膝关节伸展肌力(SMD=1.71, 95%CI:-0.51~3.93, P>0.05)及步速(MD=0.03, 95%CI:-0.03~0.08, P&g...  相似文献   
939.
目的:探索郑州市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程度,分析个体特征、社会特征和医疗特征对居民分级诊疗认知程度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分级诊疗认知、推动分级诊疗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在郑州市抽取712名居民参与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郑州市居民的分级诊疗了解程度与认可程度转换后的因子值分别为36.40和59.44;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居民的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主要受到社会特征和医疗特征的影响,其中社会特征主要通过教育程度和社区宣传影响居民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程度(P<0.05),医疗特征主要通过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感知影响其对分级诊疗的了解和认可程度(P<0.05)。结论:郑州市居民对分级诊疗的总体认知程度不高,社会特征和医疗特征会对居民的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应合理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拉大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差距等举措,有针对性地提高居民的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从而为分级诊疗的实现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40.
董旭  郭华  兰玮妃  周文斌  申刚义 《中草药》2020,51(12):3246-3252
目的利用石墨烯纳米酶优良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药物抗氧化活性测定新方法;并实际用于民族药醉马草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在优化H_2O_2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基础上,对18批醉马草样品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同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作为方法对照。使用Bland-Altman、Passing-Bablok回归法,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利用纳米酶法,测得18个批次醉马草的抑制率在37.28%~71.58%,平均值为50.87%,中位数为47.09%;利用DPPH法,测得的自由基清除率在36.06%~83.11%,平均值为54.89%,中位数为50.83%。统计结果显示,纳米酶法和DPPH法的测定值相近;2种方法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可以通过Passing-Bablok回归法实现不同方法的相互转化。结论成功将石墨烯纳米酶应用到抗氧化活性检测,避免了试剂光敏感问题,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药材用量,且结果与经典DPPH法一致。同时也显示了醉马草具有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探究其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