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DNA加合物是评价DNA损伤最直接的分子证据,随之产生一个专门研究DNA修饰识别和DNA加合物定量的新领域——DNA加合物组学。其中质谱(MS)分析法是常用的DNA加合物组学技术,并且随着质谱分析仪的灵敏度和扫描速度的提高,使得利用DNA加合物组学技术来筛查人类基因组中DNA损伤成为可能。其中,基于质谱技术对马兜铃、巴豆醛等致癌物生成的DNA加合物的种类的检测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就基于质谱的加合物组学检测技术及其在致癌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对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进行安全性研究。方法 获取HepZJ培养上清液,通过PCR联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支原体检测,通过显色基质法进行内毒素检测;将HepZJ细胞悬液经尾iv进入SD大鼠后观察其生存情况并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剖检,通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析该细胞系的生物分布;将HepZJ细胞悬液sc进入BALB/c-nu裸鼠后分析其致瘤性。结果 HepZJ支原体检测电泳图未见阳性条带;内毒素检测浓度<2 EU/mL;SD大鼠尾iv HepZJ后生存情况良好,血液、肺脏、脾脏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GAPDH-Human和TERT-Human基因表达,血液中12 h后、肺脏和脾脏中1周后基本被清除,剖检过程中未见肿块形成;裸鼠sc HepZJ后无硬性肿物形成。结论 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无支原体、细菌污染,进入体内后无明显副反应及致瘤性,具备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转cry1Ab/Ac基因大米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以转cry1Ab/Ac基因大米为受试物,选用24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即普通大米对照组、转cry1Ab/Ac基因大米低、高剂量组。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的猴饲料中转cry1Ab/Ac基因大米含量分别为0、17.5%和70%。每天饲喂2次,每次(100±10)g,持续6个月,恢复期4周。分别进行一般毒性指标的检测:临床症状观察、体质量、体温、心电图、血液学、血清生化、尿生化、脏器质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解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目。结果:饲喂6个月后,与普通大米对照组相比,转cry1Ab/Ac基因大米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食蟹猴的一般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小肠黏膜形态各组均未见病理改变,低、高剂量组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饲喂转cry1Ab/Ac基因大米6个月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中南药学》2019,(10):1729-1733
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综合性离体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估(CiPA)项目。CiPA是基于药物致心律失常机制的心脏安全性评价新方法,包括多离子通道研究、计算机虚拟预测致心律失常风险研究、人干细胞来源的心室肌细胞研究和临床心电图监测四个部分。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相关会议,整理出CiPA各部分内容及目前发展情况,更侧重介绍后两部分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系统开展此类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小鼠重复给予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EAL,考察其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设A、B两大项目组,每个大项目组均设置阴性对照组、溶媒对照组、低剂量(1.5×106/只)及高剂量(1×107/只)组。A项每组36只,进行常规毒性检测、血清生化测定、血液学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测定、大体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B项每组24只,进行免疫学测定,包括γ-干扰素(IFN-γ)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测定。所有组别均雌雄各半,静脉注射给药,每周1次,共17次,恢复期为28 d。结果 重复给予EAL可能会使C57BL/6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增加(P<0.05)。IFN-γ检测结果显示给药组动物个别时间点IFN-γ水平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予供试品会加重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动物脾脏生发中心明显及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的病变程度和/或病变频度。供试品未对其他评价指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C57BL/6小鼠重复给予EAL,可能会引起动物体质量、摄食量的增加以及脾脏生发中心明显和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未见其他相关的毒理学反应。该结果为EAL进入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采用幼年动物对热炎宁合剂进行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为其儿科用药提供临床前安全性数据。方法:采用10日龄SD大鼠连续36天灌胃给予热炎宁合剂,观察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损害的可逆程度, 评估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结果:给药后动物出现棕褐色水样便,与药物的药效作用相关;而深黄色尿液症状可能与受试物本身性状相关。离乳前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体重下降,给药初期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体重增长幅度减少;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雌、雄动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雄性动物网织红细胞含量及比例升高;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雌性动物血清中甘油三脂含量升高;给药组雌、雄性动物尿比重、尿酮体增加,尿颜色加深,雄性动物尿隐血含量增加、尿白细胞含量增加;以上指标在恢复期结束时均可恢复。此外,未观察到热炎宁合剂对其他指标的影响。给药组动物尿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未观察到相应肾脏组织病理学的明显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热炎宁合剂对幼龄动物不产生明显毒性作用的剂量为65.1 g/kg(相当于生药量)。这些结果为临床儿科剂量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黄瑛  郑佳威  肖亚妮  王超  秦超  霍艳 《中国药事》2022,36(8):954-959
目的:采用大鼠鼻腔给药,建立可模拟干细胞给药新途径的临床前给药方法,为开展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将32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溶媒对照组、受试物组,每组16只动物,雌雄各半。采用鼻腔给药法,溶媒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受试物组给予人源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给药剂量为1×107 cells·kg-1。于给药后24 h和6 d,对大鼠实施麻醉后暴露心脏,完成心脏采血并进行心脏灌流固定,取脑(纹状体、黑质、皮层、海马、小脑)、血、 心、肝、脾、肺、肾、睾丸及附睾(雄性)、卵巢(雌性),脏器、组织进行固定,取材后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研究神经干细胞在上述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大鼠鼻腔给予神经干细胞后24 h和6 d, 脑组织的纹状体、黑质、皮层、海马、小脑部位均可见神经干细胞分布。外周组织心、肝、脾、肺、 肾、睾丸及附睾(雄性)、卵巢(雌性)、外周血均未见有阳性细胞。结论:临床前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方式吸收入脑治疗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血浆中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UP302的方法,并用于研究UP302在大鼠、狗、猴和人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血浆中加入内标大豆苷元经2倍体积甲醇沉淀后进行分析。采用Hypersil Gold C18(50 mm×2.1 mm,1.9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B),梯度洗脱,梯度流速恒定为0.2 mL.min-1,柱温为30℃,整个分析时间为6 min。采用负离子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和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在5~2000 ng.mL-1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8);血浆中UP302最低定量下限为5 ng.mL-1;本方法日内日间准确度在99.2%~107.3%,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3%。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血浆中UP302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9.
Hu Y  Song J  Ma R  Wang X  Guo J  Wang X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35(6):425-7, 445
目的检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骨水泥的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以骨水泥粉体浸提液与其液体混合液为供试液.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检测。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检测了25、50、100μl/皿3个剂量组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TA98、TA100、TA1535、TAl537及大肠杆菌(Ecoli)WP2uvrA的回变菌落数:MLAT采用微孔法检测了终浓度0.125%、0.25%、0.5%(VN)3个浓度组,在+S9/3h、-S9/3h、-S9/24h三种处理条件下诱发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频率(MF)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SC%)。结果Ames试验.50、100μl/皿剂量组在加入磷酸缓冲液或S9混合液后略有沉淀产生,并对TA100、TA1535、WP2uvrA产生不同程度的抑茵作用.无抑菌剂量诱发五株菌的回变菌落数对比DMSO溶媒(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增加;MLA,各浓度组在三种处理条件下诱发的MF、SC%与其溶媒(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骨水泥对测试菌株his-/trp-无明显诱变作用.对测试细胞以tk+/-及染色体无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朱凌  张双庆  李佐刚 《中国药事》2011,25(8):829-831
目的介绍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的发展、理论基础、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应用及展望。方法总结了UPLC具有能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溶剂消耗等诸多优势及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上的应用。结果与结论UPLC是一种柱效高、发展前景好的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