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600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境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各国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借鉴发达国家在环境卫生与健康促进方面提出的设想与规划,分析我国环境卫生现况,探讨并提出环境卫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2.
由于新型饮水市场在我国发展很快,涉及人群多,影响面广,因此,长期饮用新型饮水是否存在危害关系到人体健康.本研究观察不同类型饮水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手机辐射与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焱  曹兆进 《卫生研究》2006,35(4):520-523
随着手机通信业的发展,手机辐射与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关于手机产生的电磁场对肿瘤、学习记忆、主观症状、血脑屏障的影响情况,国外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手机辐射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4.
中国三城市非吸烟妇女被动吸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非吸烟妇女被动吸烟现况及探索控制妇女被动吸烟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了北京、上海和成都3500名非吸烟妇女关于被动吸烟情况的资料,应用EpiInfo2002软件进行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结果被动吸烟妇女中有92·7%的人在家中接触环境香烟烟雾(ETS),40·8%的在工作场所接触ETS,其中有38·9%的被动吸烟妇女从出生时即开始被动吸烟,42·3%的从18~30岁开始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妇女平均每天接触ETS(1·17±1·10)h,其中在家中每天被动吸烟超过2h的比例明显高于在工作场所的比例。被动吸烟组中30~50岁年龄组、中等文化程度或配偶中等文化程度、已婚、服务性/商业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以及生产运输工人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被动吸烟组中的构成比(P<0·05)。有97·5%的人认为被动吸烟可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非被动吸烟组认为被动吸烟有严重危害的比例显著高于被动吸烟组。被动吸烟妇女中70·0%以上当有人在自己周围吸烟时会打开门窗等,而只有16·9%的人会主动要求别人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假设有人在自己面前吸烟时,非被动吸烟组采取主动措施避免被动吸烟的意识显著强于被动吸烟组。被调查的妇女中有95·1%的人相信媒体关于吸烟对健康危害的宣传。结论控制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是家中和机关单位、商业、服务业以及生产运输的工作场所,尤其要加大对家庭中被动吸烟的控制。人们对被动吸烟危害程度的认识影响着人群被动吸烟率。利用电视和杂志等媒体进行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的宣传,加强人群主动避免被动吸烟的意识,是控制人群吸烟、降低人群被动吸烟率的可行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5.
随着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中国年产垃圾已高达1.5亿吨,每年还要以10%的速度递增,全国城乡都面临着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特别是有机垃圾是蚊蝇和鼠害孳生场所,传播疾病、危害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市容生活环境。垃圾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厌氧消化4种处理方式,每种方式处理都有利弊。而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发酵生物处理尚处于试验阶段,未能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目的探讨利用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加速有机垃圾分解,提供清洁能源和优质有机肥料,以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6.
美国农药残留监测进展及对我国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农药立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开展农药残留监测较早的国家,其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完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药残留监测刚刚起步。因此,了解美国的农药残留监测进展。对我国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影响因素 ,为控制SARS在院内的传播 ,降低医护人员的SARS发病率和医院内感染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广东省 9家医院 ,问卷调查了 9家医院中接触过SARS病人的 164 5名医务人员以及相关的科室。对影响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 7个可能与感染SARS有关的因素分别是 :医务人员的职业 (医生、护士和护理员 ) ,参与吸痰操作 ,诊治SARS病人时是否戴眼罩 ,洗手装置 ,隔离服的层数 ,通常戴口罩个数和初始接触病人是否戴口罩。在调查的 48个科室中 ,81.3 %的科室进行了严格的隔离分区 ,80 %的房间能够经常开窗通风 ,83 .3 % (4 0 /4 8)的科室使用紫外灯消毒 ,91.7% (4 4 /4 8)的科室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喷雾消毒剂消毒 ,3 9.6%的科室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结论 医务人员应采取严格的分级防护措施 ;医院的科室应加强隔离与消毒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针对2017年突发饮用水铊污染事件,开展饮用水中铊短期暴露对人群健康的风险评估。方法 结合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突发事件供水短期暴露风险与应急管控技术研究”科研成果,采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定健康效应分离点、选择不确定系数和推导短期饮水水质安全浓度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短期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饮用水中铊短期暴露饮水水质安全浓度(SWSC)为0.007mg/L。2017年嘉陵江饮用水铊污染事件中铊最高浓度为0.00059mg/L,虽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要求,但处于短期暴露饮水水质安全浓度范围内。结论 本次污染事件铊的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5~14岁哮喘儿童特应性及PM_(2.5)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的相关性。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10月选择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88名哮喘儿童间隔约3个月前后2次重复测定Fe NO值,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特应性、年龄、性别、BMI、PM_(2.5)、居住地区、温度、湿度等因素与Fe NO的相关性。结果调整年龄、性别、BMI、温度、湿度及居住区域,多水平模型显示Fe NO与哮喘儿童特应性(RR=1.19,P=0.018)显著相关,但未见PM_(2.5)与Fe NO显著相关性(RR=0.97,P=0.532);按特应性分层后,特应性哮喘儿童Fe NO与年龄(RR=1.06,95%CI:1.03~1.09,P=0.000 2)、性别(RR=0.86,95%CI:0.77~0.95,P=0.003)、BMI(RR=0.99,95%Cl:0.97~1.00,P=0.046)和温度(RR=0.89,95%CI:0.83~0.95,P=0.001)显著相关;非特应性哮喘儿童Fe NO与上述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特应性与哮喘儿童Fe NO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特应性哮喘和非特应性哮喘儿童Fe NO的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饮水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和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4—2016年在河南省A、B两个县的466户家庭进行调查,收集10类与农村居民饮水相关的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居民饮水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家庭饮水中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73.39%(342/466)的家庭饮用开水,其中,25.11%(117/466)的家庭用电烧开水,48.28%(225/466)的家庭用其他燃料烧开水;25.11%(117/466)的家庭饮用桶装水,1.50%(7/466)的家庭饮用生水。A县农村家庭饮用开水率[98.67%(223/226)]高于B县[49.58%(119/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水、桶装水和生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分别为68.75%(231/336),69.03%(78/113)和20.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污水随意排放(OR=0.155,95%CI=0.039~0.614)、喜欢饮用开水(OR=241.482,95%CI=83.924~694.835)的农村家庭居民饮用开水率较高。结论农村居民饮水行为和饮水卫生质量存在健康隐患,应加强饮水行为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