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622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免疫异常介导的造血功能抑制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虽然随着支持治疗的日臻完善,育龄期女性AA患者已可以成功妊娠,并且超过>50%AA患者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但是AA患者妊娠期的母婴并发症仍较常见.AA患者在妊娠期可以应用环孢素A进行治疗,但该药物治疗可能会增加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妊娠期间应对使用环孢素A治疗的AA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则根据病情及时停用环孢素A或终止妊娠.产后6个月内,AA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需根据其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环孢素A剂量.哺乳期应用环孢素A的AA患者可将该药分泌至乳汁,然而,母乳环孢素A含量常较低,并且新生儿摄取母乳后的环孢素A血药浓度也较低.但是,AA患者在使用环孢素A期间实施母乳喂养的安全性仍缺乏长期随访数据证实,因此该类患者需权衡利弊后,再进行母乳喂养的选择.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移植后6个月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应用RIFLE标准对9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100 d内有39例(41.9%)患者发生AKI,其中AKI危险(AKI-R)24例(25.8%),AKI损伤(AKI-I)10例(10.8%),AKI功能衰竭(AKI-F)5例(5.4%),中位时间为干细胞回输后40 d(1~96 d)。移植后发生≥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与<Ⅲ度aGVHD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81.82±11.63)%和(36.59±5.32)%(P = 0.0037)。移植后出现总胆红素增高患者与无增高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72.73±13.43)%和(37.04±5.37)%(P = 0.0192)。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是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2.773[95%可信区间(CI)(1.073~7.167),P = 0.035];并且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患者发生AKI-I和AKI-F的RR为6.320[95%CI(1.464~27.291),P = 0.013]。移植后发生AKI患者100 d内病死率与无AK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移植后发生AKI-R、AKI-I和AKI-F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96±7.02)%、(70.0±14.49)%和0(P = 0.000)。 结论 AKI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移植后出现≥Ⅲ度aGVHD和总胆红素增高是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出现≥Ⅲ度aGVHD的患者易发生较重的AKI。移植后发生AKI程度越严重,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越低。RIFLE标准能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并可监测肾功能进展情况,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特点,疗效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2008年2月收住院诊治的AML患者共167例,采用FAB及MICM分型诊断标准确诊。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①我国老年AML以M2(M2a)、M5为主,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比例低,并发慢性疾病较多,具有多种不良的预后因素。②58例接受标准3+7方案诱导化疗的非M3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70.7%,中位总生存(OS)期为6.8(0.6~100.2)个月。41例CR患者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5.2(0.2~99.0)个月。1年DFS概率为41%,1年OS概率为51%。早期死亡率12.9%。③分析细胞生物学特征与疗效的关系,发现前驱血液病史、骨髓病态造血及染色体核型对CR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老年AML以M2(M2a)、M5为主,具有多种不良的预后因素。部分患者可受益于强诱导化疗。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54.
观察力达霉素 (LDM)、LDM与甲氨蝶呤 (MTX) 联合用药对人纤维肉瘤HT-1080LUC实验性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HT-1080细胞株并扩增培养, 检测HT-1080LUC细胞的荧光素酶的表达。建立裸鼠人纤维肉瘤HT-1080LUC实验性肺转移模型, 并采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观察LDM和MTX的体内抗肺转移瘤活性。结果表明, HT-1080LUC细胞荧光光子量与细胞数呈线性相关, 最小可检测的细胞数量为100个/孔。活体成像结果显示, 治疗组裸鼠的肺部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单独给予LDM 0.025 mg·kg−1、LDM 0.05 mg·kg−1或MTX 0.5 mg·kg−1的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3.9%、75.9%和70.2%; LDM 0.025 mg·kg−1与MTX 0.5 mg·kg−1联合应用的肺转移抑制率为88.7%, 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 = 0.82。研究表明, LDM对人纤维肉瘤肺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 与MTX联合用药对肺转移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给药。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DHC)后,是否具有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其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的二步法肝细胞分化培养体系体外诱导UC-MSCs向肝细胞分化,并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后不同时间DHC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蛋白(ALB)和尿素的浓度,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HC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UC-MSCs低表达甲胎蛋白(AFP)、ALB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mRNA和蛋白,成肝诱导分化后14和28 dDHC均高表达肝细胞标志AFP、ALB、CK-19以及色氨酸2,3-加双氧酶基因.诱导后的DHC能够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和分泌尿素,不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而且能够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UC-MSCs在体外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DHC且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移植后6周内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于移植后第6周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人源细胞(hCD45~+)含量,并分别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淋巴系(CD3/CD19)、粒系(CD33)、单核系(CD14)、血小板(CD61)、红系(CD235a)等各系血细胞比例,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CD34~+细胞植入率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3周,两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已达高峰,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两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骨髓及外周血中人源细胞hCD45~+CD34~+比例分别为(42.66±2.57)%和(4.74±1.02)%,明显高于单移植组的(25.27±1.67)%和(1.19±0.54)%(P=0.006).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内的CD19~+、CD33~+、CD14~+、CD61~+和CD235a~+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移植组(P=0.003);CD19~+B淋巴细胞得到优势扩增,明显高于其他各系血细胞比例(P<0.05).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缩短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7.
PHⅡ-7通过升高ROS诱导K562和K562/A02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靛玉红衍生物——PHⅡ-7对K562和K562/A02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WST-8试剂盒、细胞凋亡检测以及活性氧(ROS)检测研究PHⅡ-7对K562和K562/A02发生杀伤作用的机制。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 blot分析观察药物处理前后细胞的变化。结果细胞毒实验证实PHⅡ-7对K562和K562/A02有相近的杀伤作用。给予上述两种细胞2μmol·L-1PHⅡ-7可见明显的ROS水平升高。PHⅡ-7对K562及K562/A02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加入ROS的抑制剂NAC可抑制给药后细胞内ROS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抑制了PHⅡ-7处理后细胞的凋亡。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药物处理的K562和K562/A02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单用PHⅡ-7可以引起PARP-1及caspase-3,caspase-9的切割,当PHⅡ-7与NAC共同作用之后,上述改变均被抑制。结论 PHⅡ-7可以通过诱导K562/和K562/A02凋亡来实现对上述细胞的杀伤作用,该作用很有可能与其升高细胞内的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比较乙醛脱氢酶(ALDH)与CD34、CD133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在脐带血中含量的差异.探讨ALDH作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检测指标的有用性。方法采集新鲜脐带血标本28份,用荧光底物法标记ALDH,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低侧向角高表达ALDH活性(SSC^loALDH^br)细胞、CD34^+和CD133^+含量,并进行CFU—GM的培养。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在ALDH反应后直接上机检测组(ALDH组)及在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再检测组(ALDH+抗体组)分别为(O.32±0.16)%和(0.30±0.1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34^+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40±0.26)%和(0.36±0.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133^+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18±0.16)%和(0.17±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0.69和0.54.P均〈0.01)。结论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不影响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的检测结果,ALDH反应亦不影响进一步标记抗体的检测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ALDH活性检测可以作为检测脐带血HSPC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9.
已婚成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已婚成人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抽取天津市241名已婚人士,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23人。每位受试者接受婚姻满意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测查。结果①婚姻满意度与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婚姻满意度的社会层面与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②婚姻满意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客观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婚姻满意度。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第1种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在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总有效率达到30%~37%,硼替佐米的出现是近年来MM治疗上的重要进展之一[1,2],硼替佐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虚弱(65%)、恶心(64%)、腹泻(51%)、食欲下降(43%)、便秘(43%)、血小板减少(43%)、周围神经炎(37%)、发热(36%)、呕吐(36%)和贫血(32%)等,这些毒副反应多较轻微且易耐受[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