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目的:为评价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了肺结节标准测试集,对前期建立的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肺结节深度学习算法模型进行验证,评价该模型的临床效能和限度。方法:基于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专家共识建立标准测试数据集,对前期建立的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及传统CAD系统(Siemens syngo.via VB 3.0 和Philips ISP V8)进行检验,在肺结节检出灵敏度、精准度以及平均每例假阳性个数等多个指标方面进行优效验证。结果:针对测试数据集中的肺结节,Syngo.via工作站检出灵敏度为36%,精准度为69%,平均每例假阳性1.2个;Philips ISP工作站肺结节检出灵敏度为34%,精准度为73%,平均每例假阳性0.9个;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深度学习算法模型检出灵敏度为90%,精准度为71%,平均每例假阳性2.8个。结论:该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相较于传统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灵敏度显著提升。由于训练数据集的偏倚等问题,灵敏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通过针对性地补充训练数据集,如增加磨玻璃结节的比重,可进一步提升肺结节检出灵敏度。改进之后的模型有望成为影像医生肺癌筛查工作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62.
员孙卉  樊文朝  沈卫东 《陕西中医》2012,(11):1564-1565
<正>失眠已经越来越多的困扰着为数不少的人们,并且具有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中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国外发生率在20.0%~42.5%不等[1]。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本文对近几年来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3.
卫生改革是2009年热议的焦点,全国关注医疗保障体系,关注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探索建设高效能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本文试图从人才选拔和培养、领导艺术、医院文化和不断更新理念等诸方面加以阐述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从而引发一些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基于上海先进质子放疗设备(SAPT)水平固定束,利用开源剂量计算引擎搭建质子放疗独立剂量计算平台并验证该平台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测量SAPT水平固定束的绝对积分深度剂量以及空气中束斑大小,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水中束斑大小增量,笔形束参数与剂量计算引擎相结合,搭建了适用于该水平固定束的剂量计算平台。计算平台精确性的验证主要通过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实现。绝对剂量验证主要是比较单个立方体计划射野中心轴线上不同深度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点对点误差。相对剂量验证主要是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横向一维及二维相对剂量分布。同时,对单高斯束斑模型和双高斯束斑模型的精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点对点绝对剂量偏差在2%以内。3个立方体在中心深度的二维平面相对剂量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20%~80%半影宽度及半高全宽的偏差分别在1、2 mm以内。3个立方体计划及2个临床病例在中心深度的二维平面相对剂量分布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二维γ通过率(3 mm/3%)均>95%。双高斯束斑模型在剂量梯度变化较大或者射程较大的计划中相较于单高斯束斑模型计算得更准确。结论 独立剂量计算平台的精确度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利用此平台研究其他剂量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传统利尿剂联用与不联用托伐普坦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失代偿心衰时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探索托伐普坦对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及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失代偿期心衰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联用托伐普坦,分为标准治疗组(n=68)及托伐普坦组(n=47)。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内记录患者体质量,计算血清渗透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托伐普坦组患者的体质量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托伐普坦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标准治疗组(P0.01),心衰再住院率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托伐普坦可改善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衰再住院率,不影响患者的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66.
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T细胞亚群变化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建立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探讨肝内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肝损伤的关系。[结果]肝内CD4+的T淋巴细胞含量及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内CD4+的T淋巴细胞含量及活性明显增加、CD8+的T淋巴细胞的减少是ConA诱导肝损伤模型主要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两组均治疗1 a,分别在治疗前后以及停用血府逐瘀汤后2 a调查两组病例的生存状况,统计比较两组间的生存率,腹水、肝癌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 a生存率为87.51%,治疗组3 a生存率为94.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肝硬变稳定率为78.33%,治疗组肝硬变稳定率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肝癌发生率为6.67%,治疗组肝癌发生率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预后,减少肝硬变患者腹水的出现。  相似文献   
68.
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临床常见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菌落形成计数方法,观察Bingdeling对临床常见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测定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中药方剂Bingdeling联合青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等抗菌药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MIC是原液的0.016倍;体外Bingdeling联合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罗红霉素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增强抗菌作用。结论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与阿莫西林等抗菌药有协同抑菌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4种肝毒性物质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培养的L-02细胞分别给予10 mmol· L-1对乙酰氨基酚(AP),50 μmol·L -1山岗橐吾碱( clivorine,CLI),2μmol·L-1川楝素( toosendanin,TSN)和100 mmol· L-1乙醇( EtOH)诱导肝细胞毒性.黄芩素1,10,25,50,100 μmol· L-1分别与细胞预孵15 min后,加入肝毒性物质,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种肝毒性物质均能显著降低肝细胞存活率(P <0.001).经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后,各浓度黄芩素均能显著提高AP,TSN,EtOH肝细胞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P <0.01,P<0.001);10,25,50,100μmol·L-1黄芩素能显著提高CLI肝细胞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P <0.05,P<0.001).结论:黄芩素具有拮抗对乙酰氨基酚、山岗橐吾碱、川楝素和乙醇这些肝毒性物质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0.
HPLC法测定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量与包封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 1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睛-水(30∶7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λ分别为226、210、252 rm;柱温35℃.采用超滤法分离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与游离药物测定包封率.结果 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分离良好,质量浓度分别在1.606~200.8 μg/mL、1.648~ 206.0 μg/mL、1.590 ~ 198.4μg/mL、1.640~ 205.6 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98±1.88)%、(101.32±1.76)%、(100.80±1.64)%和(100.30±2.07)%,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超滤法回收率分别为(102.36±1.12)%、(100.12±0.76)%、(99.00±3.67)%、( 100.26±2.54)%.4种成分的重复性实验的RSD均小于2.20%.3批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包封率分别为(80.04±0.69)%、(94.94±3.87)%、(92.17±1.60)%和(97.65±0.68)%,载药量分别为(4.11±0.04)%、(0.56±0.02)%、(0.15±0.00)%和(0.18±0.00)%.结论 HPLC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载药量与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