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隔物灸贴组、中药联合隔物灸贴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的恢复期中医药方案进行治疗,中药组予以辨证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日服2次;隔物灸贴组予以足三里、脾俞、大椎、肺俞、孔最、天突等穴灸贴治疗,每日1次,每次贴敷40 min;联合组予以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中医症状评分、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总分及单项评分、肺部CT评分、SGRQ评分、CRP、IL-6、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BC、LYM明显升高(P<0.05),NEU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药组和隔物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芪黄煎剂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入组后择日进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感染、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日开始加用芪黄煎剂肠内滴注,每日1剂分2次。2组术后常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日给予2组患者造影剂口服,X线摄片确定造影剂到达结肠所需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2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d、7d时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等胃肠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01)。术后1d时,2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术前1d时(P< 0.05),血清VIP、NOS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术前1d时(P< 0.05);术后7d时,2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后1d时(P< 0.05),血清VIP、NOS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后1d时(P< 0.05);术后7d时,治疗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血清VIP、NOS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芪黄煎剂可明显加快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其机制与调节胃肠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 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 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 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 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 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 铁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药线引流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诊安徽省中医院乳腺外科的3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药,治疗组采用复方黄柏液药线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药线引流治疗.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创面愈合率、伤口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面积、复发率.结果 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ESR、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ESR、PR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ESR、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伤口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后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均瘘管收口快,瘢痕小,不影响美观,其中用黄柏液药线引流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愈灌肠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湿热内蕴型UC-直肠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以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栓0.5g纳肛。每晚1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Mayo评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的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Mayo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ANCA阳性率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率为95%。结论:肠愈灌肠方治疗湿热内蕴型UC-直肠型优于美沙拉嗪栓,并能降低PANCA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金水宝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医院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56例,随机选出28例单纯基础降糖加西药治疗(对照组),另外28例予基础降糖加西药联合金水宝片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疗程总计12周的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FBG、Scr、尿ACR等数据相较对照组均有更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早期DKD的治疗中加用金水宝片,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