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 PET/CT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科近4年来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治疗前已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于治疗2~4个疗程后再次行PET/CT检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3例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病灶(包括淋巴结病灶和结外灶)治疗前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滞留指数( RI)和治疗后的SUVma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前霍奇金淋巴瘤( 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病灶间平均SUVmax比较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不同病理亚型的NHL淋巴瘤病灶平均SUVmax及RI与NHL的侵袭性呈正相关性,与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治疗后4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状态1例,复发或进展3例。治疗前后淋巴瘤病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平均SUVmax及RI的比较分析能有效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并为进一步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与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在冠心病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的可疑患者,行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部分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后进行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对比。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总量为840μg/kg静脉泵入,3 min后静脉推注99mTc-MBI925 MBq,90 min后进行心肌断层显像,如果发现心肌显像异常,次日再行静息心肌显像。结果134例冠心病患者,年龄21~85(63.3±14.8)岁,男90例,女44例,进行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109例提示有心肌缺血现象,25例正常,诊断阳性率达81.3%。12例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有冠脉狭窄的患者行PCI,前后复查腺苷心肌核素显像,介入后心肌核素血流灌注较介入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同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相关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 对3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有心肌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腺苷和核素显像剂99mTc-MIBI,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MSCTA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并联合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MSCTA显示18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者中,9例有壁冠状动脉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均为阳性;右冠状动脉显示纤细2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例阳性,1例阴性;伴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2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例阳性,1例阴性;5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腺苷显像均为阴性.4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1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阴性;2例有壁冠状动脉及1例心尖区低密度灶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均阳性.12例狭窄≥50%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1例阳性,1例阴性.1例伪影明显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示局部血流灌注轻度减低.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MSCTA结果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淋巴瘤与胃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21年09月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胃淋巴瘤患者及6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部病灶的位置、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和血糖类抗原199(glucose antigen 199,CA199)的结果以及胃外组织侵犯的情况。统计学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胃淋巴瘤组与胃癌组患者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胃淋巴瘤组患者平均年龄较胃癌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组病灶发生在贲门的比例明显低于胃癌组,发生在胃底、胃体的比例明显高于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淋巴瘤组与胃癌组病灶发生在胃窦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组SUVmax平均值明显高于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诊断临界值为9.55,约登指数为0.562,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72.9%,特异性为83.3%。胃淋巴瘤组血CEA及CA199升高比例较胃癌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淋巴瘤组对脾脏、肠道及胰腺侵犯率明显高于胃癌组,肝脏侵犯率低于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在鉴别胃淋巴瘤与胃癌中有重要价值,可辅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己糖激酶-2(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3组:空白(Control)组、阴性对照(Negative)组和转染HK2 siRNA的实验(siRNA-HK2)组.将HK2 siRNA瞬时转染于MDA-MB231细胞,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K2蛋白和mRNA表达;CCK-8实验观察不同剂量(0、2、4、6、8 Gy)X线照射下三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在4 Gy照射下细胞凋亡率,观察siRNA干扰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iRNA-HK2组HK2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降低.三组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递减的趋势,且siRNA-HK2组的存活率较Control组和Negative组明显下降(P<0.05).照射后,siRNA-HK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egative组(P<0.01).结论 沉默乳腺癌细胞HK2基因可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余文静  徐慧琴  谯凤  苏晓雨  张丹  薛杨央 《安徽医药》2017,38(10):1236-1239
目的 探讨18F-FMISO、18F-FDG micro PET/CT显像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中肿瘤乏氧与增殖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16只裸鼠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先后进行18F-FDG及18F-FMISO PET/CT显像并采集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FDG)、SUVmax (FMISO)],所有模型显像结束后立即处死,取肿瘤组织行HIF-1α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SUVmax值与HIF-1α、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F-FMISO平均SUVmax值1.69,18F-FDG平均SUVmax值5.80。SUVmax (FMISO)与HIF-1α、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74、0.52,P<0.05)。SUVmax (FDG)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86,P<0.05),与HIF-1α表达无相关性。HIF-1α与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0,P<0.05)。结论 18F-FMISO PET/CT显像可同时对活体肿瘤进行乏氧及增殖的可视化监测,18F-FDG可提供有效的肿瘤增殖显像,但不能作为有效的肿瘤乏氧显像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两种不同输入函数重建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atlak多参图像对肺癌病灶定量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完成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扫描的肺癌患者的扫描原始数据, 总扫描时间为75 min。采用两种输入函数进行Patlak多参重建:①以0~75 min降主动脉时间-放射性曲线(TAC)为输入函数(IDIF)。②以耶鲁大学研发的基于人群的输入函数(PBIF)。Patlak多参数分析软件分别以上述输入函数重建获得代谢率(MRFDG)、分布容积(DV)图像, 感兴趣区法勾画病灶获得多参定量信息包括MRFDG及DV的最大值(max)、峰值(peak)和平均值(mean),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接受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成像的肺癌患者的原始数据, 以两种不同输入函数进行Patlak重建, 得到肺癌病灶MRFDG-IDIF和MRFDG-PBIF的max、peak及mean值分别为:(0.26 ± 0.15)、(0.19 ± 0.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Ⅳ型胶原(IV.C)和层粘连蛋白(LN)在类风湿关节炎(P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其它结缔组织病(CTD)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PIA)对36例RA、34例SLE和17例其它CTD患者以及63例正常人的血清IV.C和LN含量进行了测量。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IV.C和LN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0.0001),且SLE组血清LN水平明显提高RA组(P〈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滤过率(GFR)常以肾动态显像法估算,其定量准确性受到质疑。为改善显像法GFR的定量准确性,回顾分析其计算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在计算过程中,首先需以1~3 min内的双肾放射性计数计算肾脏摄取百分数,再以回归法估算肾脏摄取百分数对应的GFR。显像法GFR主要受肾脏深度、本底校正和采集条件的影响。而Tonnesen公式和Taylor公式均不能够准确预测肾脏深度,以满足显像法肾功能定量的要求。为校正本底计数,多采用积分法(Gates)和双校正法(Rutland-Patlak)两种准确性相仿的估算方法,但二者并不能很好地校正肾脏感兴趣区(ROI)内的软组织和血管内放射性计数。此外,注射剂量和采集条件也可影响显像法GFR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