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胫前骨外露创面的方法.方法 根据骨外露部位的不同,将39例外伤后伴有胫骨外露患者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选择合适的肌瓣覆盖骨外露创面后,同期行VSD植皮修复创面,1周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结果 39例胫骨外露创面所移植肌瓣、植皮均成活,2例表皮轻度糜烂,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下肢行走正常.结论 选择合适肌瓣联合VSD植皮一期修复胫骨外露创面,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疗程,是治疗该类创面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头皮超量扩张术在头皮大面积病变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头皮扩张术的效率,改进手术技巧,修复大面积头皮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改进的头皮超量扩张术修复大面积头皮病变(占头皮40%~60%)28例,通过扩张器埋置方法的改进,形成轴形扩张头皮瓣,增加注水扩张容量,延长注水期等改进技术实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美容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毛发生长良好,瘢痕纤细。结论:改进的头皮超量扩张术是修复大面积头皮病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BMSCs实验组;B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支架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第3、5、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20±2.68)%、(30.60±5.50)%、(57.63±9.13)%、(87.35±5.83)%,明显快于B、C组(P<0.05),A组新生表皮较厚,新生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多于B、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 -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论 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BMSCs能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口减张缝合及弹性绷带包扎在预防腋臭术后切缘糜烂的效果。方法:根据腋毛区范围大小,在腋窝中部顺皮肤皱襞分别设计一至二条长2~3cm的切口,皮下分离腋毛区及区外1cm区域,去除汗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切口间断缝合,隔针与皮下筋膜缝合减少缝合口的张力同时降低皮片移动度,皮片引流,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结果:本组共45例89侧,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切缘糜烂,随访0.5~1年,瘢痕不明显。结论:切口减张缝合及弹性绷带包扎可有效预防腋臭术后切缘糜烂,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飞  王明刚  钟晓红  汪凯 《安徽医学》2013,34(5):527-530
目的研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脱细胞真皮为支架的组织工程皮肤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实验组;B组:脱细胞真皮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及5-BrdU阳性细胞表达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第3、5、7及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9.10%±3.52%)、(29.80%±4.10%)、(56.71%±8.07%)与(88.12%±5.31%),明显快于B、C两组(P〈0.05)。A组新生皮肤的细胞结合有序,排列紧密,真皮层较厚,有大量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形成,明显多于B、C两组。免疫组化检测BrdU阳性细胞表达角蛋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ADM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支撑矫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5例(29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采用真皮脂肪瓣交叉支撑乳头基底,同时瓣下以缝线做“┼”字交叉支撑外接牵引器悬吊4周,术后随访6个月~1年,计算乳头矫正高度(术前术后高度差),评估乳头形态。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均无乳头血运障碍或感觉障碍,1例患者左侧乳头感觉稍麻木,3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中乳头形态良好者12例,形态一般者3例,形态差者0例。平均矫正高度为0.35 cm。结论 采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矫正重度乳头内陷,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低,是较为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涛  王明刚  钟晓红 《安徽医药》2015,36(5):541-544
目的 寻求一种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 方法 切取2.5 cm×1.2 cm大小的耳甲软骨制备成Y形支架移植于鼻小柱,加强鼻尖软骨支撑,同时广泛游离双侧鼻翼软骨后与Y型软骨支架上部缝合固定。 结果 11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鼻尖低平得以抬高;患侧鼻翼圆钝矫正,与健侧高度基本相同;鼻小柱旁曲侧偏纠正,鼻端外形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鼻端形态稳定,无再发畸形,耳廓供区无变形。 结论 Y形耳甲软骨移植矫正唇裂鼻畸形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瘢痕疙瘩综合治疗后预防复发的理想措施。方法145例瘢痕疙瘩,均采用瘢痕疙瘩切除减张缝合,术后早期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每周随访1次,随访半年。对其中37例有复发倾向者(切口潮红、隆起高出周边皮肤1 mm)采取干预措施,用低浓度5-Fu、糖皮质激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0.6 mL 5-Fu +去炎舒松+2%利多卡因1 mL),沿线状瘢痕内注射,每月1次,共4~6次。结果37例有复发倾向者,经局部注射低浓度5-Fu和糖皮质激素混合液4~6次后红色逐渐消退,瘢痕隆起得到控制。结论瘢痕疙瘩综合治疗后半年内需积极随访观察,对有复发倾向者早期注射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对预防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构前臂皮瓣再造唇的形态设计和外科操作技巧。方法利用前臂皮瓣及其血管蒂作为载体,以口腔黏膜、腹部皮片作为嵌入成分,预构唇的解剖外形,经Ⅱ期显微外科移植再造唇。结果预构皮瓣所形成的唇获得天然器官的三维结构和外形,经显微外科移植和重建后均成活。结论与传统皮瓣相比,预构皮瓣能极大改观唇缺损修复重建的三维形态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硅胶-耳软骨复合体在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胶-耳软骨复合体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形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延长患侧鼻小柱,纠正鼻小柱的偏斜,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同期植入硅橡胶鼻假体-耳软骨复合体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22例。结果22例均一期愈合,随访3~12个月效果患者均满意。结论同期植入硅胶-耳软骨复合体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