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4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方法观察15例小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全部病人心律失常为持续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控制原发病后心律失常消失。结论儿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多为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诱发所致,治疗原发病可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缺氧组(A组)、ICAM-1单抗治疗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其中A组观察到再给氧后2 h,24 h,48 h,72 h和168 h处死,B,C,D组观察到再给氧后48 h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1CAM-1在不同时间脑组织的表达和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A组再给氧2 h,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微弱表达,24 h后表达开始增加,48 h达到高峰,同时受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B组再给氧48 h后,ICAM-1表达强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点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结论HIBD时ICAM-1的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ICAM-1单抗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晓玲  唐燕  张晓鸣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14-3414
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尤其在儿科的使用最高.据报道应用在0~4岁婴幼儿身上的抗生素达到所用抗生素的53%.因而,如何降低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则显得异常重要及且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母乳喂养婴儿抗生素的使用是否比人工喂养的婴儿减少.  相似文献   
4.
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运用范围的扩大,中毒事件也经常发生。成人急性氯气中毒多系职业中毒,已有大量报道。但儿童急性氯气中毒临床报道较少,对其中毒的临床特点尚不太熟悉。笔者通过儿童急性氯气中毒临床病例分析,对儿童急性氯气中毒临床特点作一探讨,为今后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免疫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体液免疫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母乳性黄疸患儿38例.按血清胆红索水平分为A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和B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对照组选择健康儿40例为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3。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结果B组CD23、IgA、IgG、IgM明显低于A组及C组(P〈0.01).A组CD23、IgA、IgG、IgM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稍增高即可降低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的水平。结果: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惊厥严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血清NSE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其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3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在鼻胃管喂养时吸空橡皮奶头,对照组单纯给予鼻胃管喂养,不足热量给予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体重、喂养耐受情况、胎粪排出时间和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d)分别为8.74±2.41、10.98±2.64,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体重下降最大限度(%)为8.36±3.71、8.41±2.8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胃残留发生率为15%、68.7%,观察组有明显降低;胎粪排尽时间(h)为90.21±42.34、135.10±72.44,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NNS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T-bet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人T-bet基因全长编码区的cDNA,并进行豁定和测序分析,为从转录水平研究Th1/Th2平衡及其与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获得T-bet基因的cDNA;连接至pGEM-Teasy载体,导入大肠杆菌DH5α并选择阳性克隆;应用M13F/R通用引物进行双向反应测序,以作序列鉴定。结果:扩增得到的T-bet基因cDNA全长1670 bp,包括编码区1607 bp,编码530个氨摹酸残基,与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获得了人T-bet基网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构建了基础平台,为寻找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技术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外周血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及其受体mRNA水平。方法在APRIL及其受体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靶基因中APRIL和B细胞成熟抗原(BCMA)水平,并以靶基因和内参β2微球蛋白(β2M)mRNA水平的比值作为评价靶基因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RFQ-PCR检测靶基因mRNA水平的线性范围为10-109ng/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68%-5.97%和6.40%-10.58%。NHL 22例APRIL及其受体BCMA和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成功建立RFQ-PCR检测APRIL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APRIL在儿童NHL的发病过程中可能通过受体BCMA和TACI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EP(β-内啡肽)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加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水平。结果①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β-EP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β-E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β-EP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β-EP水平越高。结论 小儿惊厥性疾病(VE、EP和FC)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β-EP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