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全转录组测序筛选结直肠癌中特异circRNAs表达谱,挑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hsa_circ_0006867,qRT-PCR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6867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测序获得circ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谱,qRT-PCR验证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hsa_circ_0006867诊断结直肠癌AUC为0.851(95%CI:0.775~0.927),当截断值为0.0146时,敏感度为88.46%(95%CI:0.770~0.946),特异度为73.08%(95%CI:0.598~0.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密切联系,可作为潜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是由LOX和LOX样蛋白(LOXL1~4)组成的铜胺氧化酶,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通过细胞外基质的共价交联促进肿瘤转移,具有细胞生长控制、肿瘤抑制、衰老和趋化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OX家族成员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示它们作为治疗靶点的巨大潜力。本文就LOX家族成员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药提取物通过调节LOX家族对HCC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HCC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腹痛、大便含水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肠道病变。该病病理机制复杂,由多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在IBS-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TJ)主要由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及闭锁小带蛋白(ZOs)组成,是机械屏障的重要成分,可显著影响黏膜功能。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常以对症处理,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中医学认为,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与“脾为之卫”理论相对应,较多研究报道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TJ蛋白恢复IBS-D大鼠肠上皮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肠腔内水和电解质渗出,从而改善症状。该文综述了TJ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IBS-D的关系,以明确TJ在IBS-D病理生理的关键作用。同时,对靶向调控TJ从而可能治疗IBS-D的中医药进行总结,以期为IBS-D的治疗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发生于结直肠,该病病理机制复杂,与肠道的不可控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当前,西医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减轻肠道炎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遏UC的进展,但不良反应较大。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UC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降低该病复发率。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胞内促炎物质,介导UC肠道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药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主要表现为促进细胞焦亡(损其有余)和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这与调节阴阳相一致。其中,中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减轻肠道免疫反应,起到治疗UC的作用。近年来,业界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中药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焦亡通路治疗UC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LRP3焦亡通路是中药治疗UC的关键靶通路。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中药抑制NLRP3焦亡通路进而治疗UC的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以“细胞焦亡”“NLRP3”“溃疡性结肠炎”及“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和分析近年来该领域中英文文献,发现调控NLRP3焦亡通路的中药主要包括清热燥湿类、调和气血类、行气通腑类和健脾祛湿类,这可为科研...  相似文献   
5.
时宜蓉  易蔚  乔赟  卓少元  张倩  杨雪捷  梁韬  凌希 《中国针灸》2023,(8):937-943+958
目的:观察针刺“孔最”“鱼际”对哮喘大鼠引喘潜伏期、肺功能及内皮素-1(ET-1)、金属硫蛋白-2(MT-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药物组予沙丁胺醇雾化,针刺组针刺双侧“孔最”“鱼际”,均每日1次,共14 d。观察各组大鼠引喘潜伏期及肺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T-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Masson染色观察气道形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气道平滑肌超微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T-1、MT-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引喘潜伏期缩短(P<0.01),气道阻力(RL)升高、肺顺应性(Cdyn)降低(P<0.01,P<0.05);血清及BALF中ET-1及TNF-α含量升高(P<0.01);支气管周围可见胶原纤维及胶原沉积,气道平滑肌增厚;细胞损伤较重,线粒体肿胀;ET-1 mR...  相似文献   
6.
有关开窍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较多但缺乏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以及规律性总结。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开窍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开窍药现代制剂(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经典方剂(安宫牛黄丸),单药(麝香、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冰片、牛黄等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开窍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主要与双向调节血脑屏障、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调节Ca2+超载、干预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常规方法。一次性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是一种新术式,但临床上仍存在一些不良事件。现将我院开展该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治疗方案及不良事件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采用一次性缝合器完成包皮环切术的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成年患者376例,年龄16~61(21.7±7.2)岁,其中包茎95例,包  相似文献   
8.
学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泻心法的运用并总结其特点,发现叶氏对泻心法的加减化裁条理清晰,得益于对该类方辛、苦、甘同用,寒热并举治法的认识,其扩大了泻心法的临床运用范围。继承学习经典主要在其思想,不必拘泥于某一方面,要敢于创新和发展,做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相结合、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Embase、Cochrane及其他中医药相关期刊中相关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根据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和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文献中的原始数据;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OR=3.66,95%IC(2.66,5.02)];治疗后试验组房颤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MD=-4.17,95%IC(-5.71,-2.63)];治疗后试验组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MD=-1.44,95%IC(-1.95,-0.93)];治疗后试验组p波离散度小于对照组[MD=-7.33,95%IC(-10.21,-4.44)];治疗后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MD=58.98,95%IC(43.13,74.84)]。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且发表偏倚可能存在,所以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因时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方法:以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并采用自选音乐;实验组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在不同的时辰运用中医五音疗法给予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上都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疗效更好。结论:中医五音疗法结合了子午流注与五音疗法的双重优势,使得五音疗法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