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 002人。随访时间的M(Q1, Q3)为4.16(1.31, 5.04)年, 结局为全因死亡,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 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 AUC为0.61(95%CI:0.57~0.64), 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P<0.05)。WCR次之(AUC为0.58), 再次是BMI、LAP和腰围, AUC分别为0.55、0.55和0.54, 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 AUC分别为0.51、0.50和0.50。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 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 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统计分析驻京某部自备水源水质检测情况,分析不合格原因,为指导部队生活饮用水水源洁治处理和水质改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驻京某部自备水源水质进行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整理2012~2018年水质检测结果,将其录入Excel 2003电子表格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8年共检测水样1517份,合格1274份,总合格率为84.0%。243份不合格水样超标的项目共有16项,最多的一个水样有6项超标,总超标项次为361项次。超标率居前5位的项目依次为硝酸盐氮、总硬度、铁、细菌总数和色度,占总超标项目次数的60.11%。结论驻京某部自备水源有部分水质未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项目比较集中且原因清楚,应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5.
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模板人群", 探索其健康长寿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有助于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健康长寿的可能路径。近年来, 包括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在内的长寿人群观察性研究报道了百岁老人主要健康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联。本文旨在综述CHCCS近年来发现的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健康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身体测量指标和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及健康结局包括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老年综合征等。以期为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相关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2014-2021年调查数据, 本研究共纳入1 002名基线资料完整的海南百岁老人, 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根据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将百岁老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12~14分)、营养不良风险(8~11分)和营养不良(0~7分)3组。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百岁老人的生存状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 2021年5月31日随访结束后, 共发现522名百岁老人死亡, 7年全因死亡率为52.10%(522/1 002)。与营养良好组相比, 营养不良导致的平均减寿为0.62年。生存分析显示, 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其他组(χ2=16.45, 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与营养良好的百岁老人相比, 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1.65, 95%CI:1.18~2.31)。亚组分析发现女性百岁老人该关联更为显著。结论营养不良与海南百岁老人高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提示应及时评估和关注百岁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营养状况对其健康长...  相似文献   
7.
8.
9.
背景 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获得相位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功能,预测肌少症的发生风险.目的 探究BIA测得的相位角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对老年男性肌少症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2019年4-7月在北京市多个社区招募 ≥60岁的老年男性1009例,通过BIA法检测50 kHz相位角和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分别使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欧洲肌少症工作组、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等制订和更新的6种肌少症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通过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位角与各肌少症诊断要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相位角与肌少症的关联性,最后根据AUC面积评价相位角的诊断价值,计算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 1009名老年男性相位角平均值为4.89°±0.70°.根据6种标准诊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2.3%~12.2%.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位角降低,肌少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相关性分析中相位角与肌少症的诊断要素均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相位角与年龄、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握力、步速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分(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呈线性相关(P<0.05,R2=0.56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在所有诊断标准中,年龄(OR>1)、相位角(OR<1)均与肌少症独立关联.通过约登指数计算不同标准下相位角诊断肌少症的截断值为4.15°~4.55°.结论 相位角与年龄、肌力、肌量、身体功能呈中度相关.在所有诊断标准中,高龄、低相位角均与肌少症相关.相位角易于测量,可对无法进行功能测试的老年人进行肌少症的早期预测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执行大项任务的官兵中,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在睡眠情况与压力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 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evaluating test,PSET)、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参与大项任务的464名陆军官兵进行调查,根据睡眠情况分为对照组(328例)、睡眠障碍组(136例,包含轻、中、重度睡眠障碍组);根据心理弹性情况分为低心理弹性组(95例)和高心理弹性组(3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官兵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与压力程度、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以及前二者在后二者之间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 睡眠障碍组年龄、目睹暴力事件例数、PSS、PSE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RIS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教育程度比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 = 1.076,P= 0.001)、目睹暴力事件(OR=2.254,P=0.036)、PSS评分(OR=1.163,P=0.000)、PSET评分(OR=1.162,P=0.000)为官兵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CD-RISC评分(OR= 0.885,P = 0.000)为保护因素;PSQI评分与PSS、PSET评分均呈正相关(r=0.533、0.615,均P= 0.000),PSS评分和PSET评分呈正相关(r = 0.423,P =0.000);PSQI评分与CD-RISC评分呈负相关(r=-0.587,P = 0.000),与PSS评分呈正相关(r = 0.295,P=0.000);CD-RISC评分与PSS评分呈负相关(r=-0.393,P=0.000);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压力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0.41%.结论 在执行大项任务的官兵中,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在压力和睡眠质量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采取调节睡眠状态、改善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的措施可降低官兵压力程度,有助于获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