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前、术中和术后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120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前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包括病例特点、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损伤评分、髓内钉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例如感染、股骨颈骨折等指标。结果:大部分手术采用仰卧位(82.5%)、牵引床牵引(57.1%)和顺行固定技术(84.5%)。有59.2%病例为单纯性股骨干骨折,剩余为复合型多发伤,复合型伤和伴有严重胸椎骨折患者手术一般采取延期髓内钉治疗,38.0%的复合严重胸椎损伤的患者一般在创伤后第1天进行髓内钉手术,髓内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是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结论:大部分股骨干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术采用仰卧位顺行植入髓内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于多发性创伤的患者,需要在创伤后1 d内及时进行髓内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研究应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青少年创伤性髌骨脱位引起的骨软骨骨折在有效康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因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的骨软骨骨折而采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在2012到2014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骨软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标准:髌骨脱位伴随骨软骨骨折,年龄小于18岁;排除标准:年龄大于18岁,髌骨脱位以外的原因引起的骨软骨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MRI检查。本组共纳入15例患者,女性11例,男性4例,平均(14.6±1.8)岁,其中11例患者的骨软骨骨折块来自髌骨,4例患者的骨软骨骨折块发生在股骨的外侧髁。所有15例患者的骨软骨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固定治疗,术后患肢采用石膏固定制动,所有患者的康复均采用统一治疗的方案。使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膝关节运动评分(Tegner)对手术前及随访时的膝关节进行评估,术前和随访时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15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术后经合理康复后1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时间平均为(2.4±0.7)年,术前评分KOOS(71.2±6.2),IKDC(74.1±6.0),Tegner(4.1±1.7),随访时KOOS评分(86.9±5.8),IKDC评分(88.7±6.1),Tegner评分(5.9±1.6),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3、-7.1, P<0.05)。 结论可吸收棒固定治疗骨软骨骨折在有效康复后临床疗效可靠,通过中期的随访,具有较高的骨性愈合率,没有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评估分析社区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状况与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社区居民446名,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并利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髋部骨折的风险评估。结果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总体得分情况,在日常活动、居住情况、教育情况和综合健康程度等方面男性得分高于女性(P0.05);男性与女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髋部骨折风险分别为2.9、6.1和1.1、2.3。结论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评价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居住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女性未来10年的骨折风险要高于男性,因此在骨质疏松预防工作中,应充分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积极地预防骨折。  相似文献   
104.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 (BMP-9) m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of circulating BMP-9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TN)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huma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circulating BMP-9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HT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irculation BMP-9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R)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wo hundred twenty-five individuals, including 132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93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irculating BMP-9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an ELISA kit. The association of circulating BMP-9 with other parameters was analyzed. W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subjects, circulating BMP-9 concentrations were markedly lower in HTN patients (46.20 [31.85–62.80] vs. 77.21 [39.33–189.15], P < .01) and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blood pressure and the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P < .05 or P < .01). Decreasing levels of BMP-9 were independently and markedly related to HTN. In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l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free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irculating BMP-9.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BMP-9 may be a serum biomarker for HTN and IR.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使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评估内蒙古西部地区人群中胃癌发病现况。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患者的基本数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 008例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检测,依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组,分为低、中、高危组3组,各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评估入组患者胃癌发病率。结果: 11 008例胃癌风险人群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67 %、1.46 %、9.13 %,高危组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61 %、1.19 %、7.21 %,高危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在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西部地区人群的胃癌患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适用于内蒙古西部胃癌高危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双滑轮(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前缘骨折(Ideberg Ⅰa型)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10例。术前拍摄患肩X光片及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及分型。10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使用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骨折。术后3~6个月行CT三维重建评估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owe评分;测定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术后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术后平均随访(21.0±2.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1(1,2)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0.5(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3,P>0.05);Rowe评分由术前(58±16)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92±6)(t=6.344,P<0.001)。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复发脱位。最后随访时患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角度为(171±7)°,体侧外旋角度为(73±6)°,体侧内旋可触及胸椎T10~T7,与对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关节镜下Double-pulley缝合固定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腺苷对心肌灌注的影响,对比腺苷负荷前后心肌灌注变化,并得出定量指标。方法 对10只中华小型猪依次行静息态及负荷态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测量左心室心肌17个节段、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Cx)3支血管支配心肌,基底部、中间部、心尖部(包括心尖)3个区域及心肌各壁所属节段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达峰时间(TTP)及组织通过时间(TTT)。将心肌节段分为静息组和负荷组,比较组间MBF、MBV、TTP及TTT差异。通过腺苷负荷后心肌血流灌注量化指标改变,观察腺苷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负荷效能。结果 静息组MBF、MBV、TTP及TTT分别为(199.82±66.24)ml/(100 ml·min)、(15.71±5.58)ml/100 ml、(6.38±2.03)s及(13.39±4.91)s;负荷组分别为(278.87±123.24)ml/(100 ml·min)、(20.91±7.66)ml/100 ml、(5.83±1.68)s及(12.53±4.49)s。相比静态组,负荷组MBF、MBV显著升高、TTP缩短(t=8.757、7.738、3.367,P均<0.05),2组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3,P>0.05)。结论 腺苷可增加心肌小型猪血流灌注、缩短灌注TTP;结合动态CT-MPI,可定量分析负荷前后心肌灌注变化及程度。正常心肌组织灌注储备不受腺苷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09.
<正>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是引起青少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1%~5%,病因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遗传等[1]。由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其症状、体征与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所差异[2]。ALDH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还为家庭带来困扰、为社会增加负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右归饮对去势雌性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C57BL/6雌性小鼠去卵巢手术模拟骨质疏松症,饲养12周后,分别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洛昔芬组、右归饮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假手术组ig生理盐水,右归饮组ig右归饮溶液。雷洛昔芬组ig盐酸雷洛昔芬溶液10 mg/kg。每天每只均给药0.2 m L,连续给药5周,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和钙、磷水平;将动物处死,测定骨形态计量指标和做Micro-CT。分离并培养骨内间充质干细胞,测定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右归饮组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数量均显著升高,骨表面积/骨体积和骨小梁分离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归饮组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胶原羧基端(CTx)水平比模型组略高一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归饮组钙、磷水平与模型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右归饮组细胞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率较其他组相对较低(P0.01),倍数变化显著升高(P0.01)。结论右归饮对去势雌性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从而刺激骨形成,达到有效抑制小鼠骨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