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99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BridgePoint系统支持下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ADR)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西京医院接受BridgePoint系统开通CTO病变的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CTO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术中相关参数。观察入选患者的短期预后,包括技术成功(达TIMI 3级血流及残余狭窄<30%)率、手术成功[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MACE。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TVR)和心脏压塞等。于出院后30 d及6、12、24和3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入选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87例患者中,男性75例(86%),年龄(61±10)岁,J-CTO评分为(2.49±0.52)分。6例患者采用BridgePoint系统直接行ADR术,均成功。81例患者行BridgePoint系统补救性ADR术,其中62例成功,BridgePoint系统ADR术成功率为78.2%(68/87);19例患者于手术失败后通过正向/逆向技术补救,成功9例,失败10例。技术成功率为88.5%(77/87)。冠状动脉穿孔2例(2.3%),1例置入覆膜支架,1例心包填塞后给予心包穿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猝死1例,心脏压塞1例。住院期间入选患者MACE发生率为3.4%(3/87),手术成功率为85.1%(74/87)。手术时间为(175±72)min,对比剂剂量为(449±155)ml。随访17(11,26)个月,8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30 d MACE发生率为4.7%(4/86),6个月为10.5%(9/86),17个月为17.4%(15/86)。结论BridgePoint系统开通冠状动脉CTO的成功率较高,安全、可行,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2.
数字组织病理学全幅图像为计算机化的定量分析提供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癌变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预后指标。HPV+口咽癌症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对其没有很好的预后指标。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从数字组织病理学全幅图像中定量提取细胞核形态,并利用其特征去度量肿瘤微环境与癌变区域相互作用的程度,构建口咽癌症复发风险模型。实验数据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病理学档案,是连续回顾性收集的234名口咽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学切片及其相应的跟踪数据。研究发现:利用图像定量分析构建口咽癌症复发风险模型,能够显著地区分复发与非复发病患,其100次5折交叉验证的分类结果的平均AUC达到0.67±0.02;对病患分别进行单变量(HR(95%CI)=1.76(0.99~3.13),P=0.0352)及多变量生存分析((HR(95%CI)=3.27(1.12~5.46),P=0.039)),结果说明肿瘤微环境与癌变区域相互作用高的口咽癌症病患相比于相互作用低的病患,有更低的复发风险及更长的生存期。研究揭示计算机定量度量的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癌变细胞的相互作用,有望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来指导口咽癌症病患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74.
作为一种新型的旁/自分泌及远程信号传导方式,细胞外囊泡(EVs)几乎参与了肿瘤发生、进展、转移、耐药等整个过程,对肿瘤诊疗产生了极大的启发。EVs具有作为血液或尿液生物标志物的强大潜力,可用于癌症的诊断、预后和监测。由于在临床上的巨大应用价值,近几年EVs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讨论了EVs标志物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优势、进展方向和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75.
胡美娟  孙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51-1053,1057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入住该院NICU诊治的早产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个体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个体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干预,记录与调查两组早产儿的预后。结果个体组早产儿护理1个月和3个月后的体质量与身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早产儿护理3个月后的智力发育指数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护理3个月后的行为神经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并且个体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早产儿护理期间的再住院率为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加快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与智力发育,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6.
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院真菌感染现状与耐药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22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70.5%、14.8%;对11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酮康唑、益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奈芬,分别为0、0、3.3%、8.2%、9.0%、23.8%、26.2%、26.2%、34.5%、47.5%、67.2%。结论临床上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较常见;真菌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必须重视真菌的检出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5种不同配方佐荆在低免疫原性小鼠黑色素瘤瘤苗保护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实验组用5种不同配方的佐剂(FCA,FCA+IL-2+GM-CSF,FIA+IL-2+GM-CSF,FIA+SWZY,FIA+SWZY+IL-2+GM-CSF)和照射灭活的D5黑色素瘤细胞制成瘤苗免疫小鼠,对照组免疫用单纯灭活D5黑色素瘤细胞。末次免疫后3天各组取半数动物检测DTH反应、NK细胞活性及特异性CTL活性,剩余半数动物接种活D5黑色素瘤细胞,3周后再次检测上述各免疫学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免疫后的各实验组DTH反应、NK细胞活性、CTL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但成瘤后随肿瘤增大,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5种佐剂配方制成的瘤苗均能诱导免疫小鼠对低免疫原性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其中佐剂SWZY和FCA增强免疫的效果相当,而毒副作用较小,可望成为一种人类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佐剂。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鼠视网膜N-钙粘蛋白(N-cadherin)的表达。 方法 2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65 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另20只SD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伊文思蓝检测视大鼠网膜血管的渗透性;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及用胰蛋白酶消化的视网膜微血管N-钙粘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糖尿病诱导4、8、12 周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分别增加68%、91%、125%(P<0.005)。对照组视网膜N-钙粘蛋白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内界膜及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之间。STZ诱导糖尿病鼠12周后视网膜及视网膜微血管N-钙粘蛋白表达显著下降。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视网膜N-钙粘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钙粘蛋白的表达降低,提示反应性N-钙粘蛋白可能参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69-272)   相似文献   
79.
光动力诱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AION)模型,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光动力疗法诱导rAION。30只实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5只、激光组5只、光敏剂组5只、光动力模型组15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光动力模型组从大 鼠 尾静脉注入血卟啉衍生物(HPD)后避光2 h,使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对大鼠右眼视盘中上 范围进行照射,激光波长647 nm,能量80 mW,照射时间120 s,光斑直径2/3个视盘直径(D D);激光组使用光动力模型组相同参数的激光持续照射大鼠右眼视盘120 s;光敏剂组单纯 从鼠尾静脉注入HPD;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通过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其形态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 3只鼠麻醉意外死亡,共27只鼠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光动力模型组第1~6天眼底检查发现视盘上半水肿,第16天视盘上半边界稍清晰,第23天 视盘上半灰白萎缩边界清晰直至第90天;造模后30 min时FFA检查即可见到大鼠视盘上部强荧光,第1天时FFA检查视盘上部早期弱荧光、中期强荧光;≥16 d时视盘上部始终弱荧光;闪光 VEP 检查 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值降低改变(P<0.003);第6天时OCT检查显示视盘视神经反射面高出视网膜反射面,且表面粗糙不平厚度增加,第23天时视盘视神经反射面低于视网膜反射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第1天见视盘部分高度水肿,组织疏松,伴盘周视网膜移位; 第23天见视盘及附近神经纤维层变薄,盘周神经节细胞核数明显减少。激光组、光敏剂组和空白组在不同观 察点和时段未见眼底、FFA、OCT、VEP和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 结论 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建立的拟rAION模型,经眼底、FFA、OCT、视电生理和组 织病理学证实是成功的,并相似于人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90-94)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混合给药后的配伍安全以及豚鼠ABR检测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混合2种药物后,进行灯检,pH值、旋光度检测,两种药物均为临床使用剂量,观察两种药物在临床使用剂量下混合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健康杂色雄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GM组、GM+Aspirin-DL-Lysine组、对照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铺片观察用药前后听阈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结果混合后药物的pH值、颜色、及澄明度均无变化,混合试液与单纯药物溶液之间的旋光度无明显差异。①GM组不同频率下的ABR阈移分别为:1kHz15~18dB,8kHz17~20dB,GM+Aspirin-DL-Lysine组的阈移分别为:1kHz9~15dB,8kHz10~15dB。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耳蜗铺片结果显示:耳蜗铺片GM组底圈毛细胞有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排列不整齐,毛细胞损伤向上逐渐减轻,提示与听阈升高的程度相平行。而GM+As-pirin-DL-Lysine组的毛细胞排列整齐,无损伤。结论赖氨匹林(来比林)与庆大霉素可以安全的配伍使用。单独注射正常量庆大霉素4周使豚鼠的高频ABR升高,混合注射GM+Aspirin-DL-Lysine后对豚鼠的ABR影响不明显。注射正常量庆大霉素使豚鼠耳蜗毛细胞有损伤,底圈比顶圈重,与正常组比较,毛细胞排列紊乱。而配伍使用GM+Aspirin-DL-Lysine可以减轻庆大霉素对毛细胞的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