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8篇
  免费   904篇
  国内免费   457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1100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373篇
内科学   1396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411篇
特种医学   3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02篇
综合类   160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59篇
眼科学   164篇
药学   1280篇
  4篇
中国医学   407篇
肿瘤学   57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1262篇
  2011年   1279篇
  2010年   833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了解儿童及少年期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84年至1999年之间在本院就诊患者中符合DSM-Ⅲ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儿童及少年期首次发作病例64例,年龄5~17岁.入组时进行基线评定,然后长期随访.至随访结束,对两组疾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91%)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年.儿童少年期入组诊断为情感障碍者36例,至成年随访结束时,92%诊断为情感障碍,8%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期入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22例,至成年随访结束时,32%诊断为情感障碍,68%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期情感障碍患者在成年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修改诊断为情感障碍(χ^2=22.852,P<0.001).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至成年期的诊断一致性较低(Kappa=0.62).儿童及少年期发作的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比较,起病年龄低、发作次数少、社会关系良好和较好的社会功能.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多与精神分裂症重叠,但精神分裂症出现频率较高的情感不协调、注意力分散、关系妄想、情感迟钝、被洞悉感等症状,在情感障碍患者中始终未存在.结论儿童及少年期的情感障碍在症状学上与精神分裂症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但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存在的一些核心症状可能是两者鉴别诊断的症状学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估早期Alzheimer病患者语义记忆损害。方法:自编语义记忆测试工具,对22例Alzheimer病患者语义记忆损害评估作了纵向的研究.其中男10例,女12例。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状况量表评定。结果:AD患者的2次MMSE评分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P〈O.001)。在两个词的并列关系中,AD患者语义性启动操作起初并不同步。在并列条件测试中.先出现高启动效应.然后下降。在特征条件测试中,始终呈低启动效应。结论:AD病患者有着显著的动态语义记忆退化。  相似文献   
43.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 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 观察 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 设计引导钛缆穿绕的特殊的器械, 并应用于 17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手术操作。结果:(1) 寰椎后弓较纤弱, 横截面呈扇形, 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 枢椎椎板较粗大, 上窄下宽, 内侧面基本垂直, 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 (2) 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要求头端折弯, 枢椎椎板引导器要求头端圆钝; (3) 17例患者手术操作均安全、顺利完成, 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 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 采用专用的引导器使得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多发伤患者伤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对急诊抢救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多发伤患者 96例在入院第 1、3、5、7、10、14和 2 1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 ,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患者在创伤后血PCT水平明显升高 ,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分值区段内的创伤患者PCT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随着ISS评分值的增高 ,不同时段PCT水平亦升高 ,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而PCT与年龄无关。结论 动态检测多发伤患者外周血PCT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多发伤伤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昼夜节律改变.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心衰组,同期门诊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生物阻抗法每小时1次动态监测心率(HR)和每搏输出量(SV).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HR、SV均存在昼夜节律,但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心衰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5),而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与SV呈正相关(P<0.01),而心衰组HR与SV总体上也呈正相关(P<0.01),但在凌晨100~400之间,两组HR与SV分布曲线明显不同,心衰组HR与SV分布曲线出现分离现象,HR下降而SV上升,呈负相关(P<0.01),而同时段的对照组HR与SV则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和SV分布的昼夜节律受损,在凌晨100~400之间,HR与SV分布趋势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46.
Na^+/H^-交换泵(NHE)为参与细胞内外Na^+/H^-交换的细胞膜大分子。已证实有6种形式的NHE,分别命名为NHE1~NHE6,其中以NHE-1组织分布最广泛。NHE-1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是近年才刚刚开始研究的领域。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逐渐被人们认识。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氧应激激活HSC都与NHE-1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NHE-1 mRNA表达的变化,以期了解NHE-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以D311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法对Lipolase100L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化。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酶蛋白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率,考察并得到了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在pH10缓冲液下,加酶液量为每克预处理过的树脂加入1.5mL,吸附时间为10h,吸附温度为35℃。所得固定化酶用于催化合成月桂酸月桂醇酯,在反应物质的量比为1∶1时,水质量分数为8%,在50mL异辛烷有机溶剂中固定化酶用量为200mg,反应时间为210min,温度为55℃的最佳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1.3%。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52例,利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内膜及输卵管开口,在直视下行输卵管插管回压推注美蓝和疏通液体,同时在腹腔镜下行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造口、内异病灶电灼术。术后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随访受孕情况。结果:52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有效率为74.5%。治疗后受孕率32.7%。结论: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可大大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利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对中颅窝型、中后颅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2例进行了显微手术治疗,对术中解剖、手术技巧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经病理学检查均为神经鞘瘤。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结论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能安全切除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治疗96 例颅脑创伤后记忆和智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颅脑创伤后记忆和智能障碍患者96例,治疗组给予多奈哌齐片5mg,1次/d, 晚上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常规治疗.治疗期为1个月.结果 治疗组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改善较为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多奈哌齐对颅脑创伤后记忆和智能障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好,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 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