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190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伟洁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10-151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4.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孕妇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促进新疆维吾尔族孕妇优生优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喀什市8个乡中的2乡1镇共242名孕妇进行24 h膳食调查。结果: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95.45%。孕妇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总热能的13.66%、13.51%、72.83%,优质蛋白占蛋白总摄入量的26.20%,动物性铁仅占13.75%,钙、碘、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分别占供给量标准的30.70%、29.52%、66.67%、60.59%、21.83%、67.55%。结论:孕妇的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比例不合理,优质蛋白、钙、铁、碘、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为当地居民缺乏营养素,建议增加缺乏营养素的摄入量,以更有效地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执行特殊任务部队官兵的营养状况,为合理营养供给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新疆执行特殊任务某部队3个伙食单位膳食情况,检测官兵体质指数(BMI)和血清生化指标,并以"军人食物定量"GJB 826A-2000和"军人营养素供给量GJB 823A-1998国军标评价膳食质量.结果 调查单位战士的能量、蛋白质多数营养素摄入...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98例,其中支持治疗53例(Ⅰ组);姑息手术(胆肠吻合术和或胃空肠吻合术)24例(Ⅱ组);姑息手术联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21例(Ⅲ组)。结果Ⅲ组患者疗后疼痛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21%(16/19)及15.79%(3/19),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1);Ⅲ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长于Ⅱ组患者的5.7个月及Ⅰ组患者的4.5个月(P0.05)。结论对不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部分病例还可长期生存),且能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SRHCC)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半间手术治疗SRHCC 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急诊一期切除与二期切除两种手术治疗,观察各手术的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远期疗效。
结果:急诊一期肝癌切除术者(A组)与我院非破裂出血的行择期性手术的肝癌配对患者(B组)比较,前者并发症多,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别。二期肝癌切除术者(C组)与我院非破裂出血的行择期性手术的肝癌配对患者(D组)比较,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相近,远期疗效差。A组与C组比较,A组并发症多,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远期疗效优于C组。
结论:SRHCC治疗方法的选择,仍需强调个体化;在经过临床选择的患者中,急诊一期肝癌切除术治疗SRHCC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和评价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及玻璃酸钠对椎板切除模型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玻璃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8只。行L1椎板切除术,造成0.4cm×1.0cm大小缺损,同时于硬膜外分别涂以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玻璃酸钠及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常规饲养。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处死大鼠,每批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取术段脊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光学切片组织学观察,评估瘢痕粘连程度,电镜观察纤维细胞结构。结果:术后4周,生理盐水组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评分与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及玻璃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及玻璃酸钠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及12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评分优于几丁糖组、玻璃酸钠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几丁糖组、玻璃酸钠组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几丁糖组优于玻璃酸钠组(P0.01)。术后12周,电镜观察,生理盐水组纤维细胞细胞器充分,合成胶原功能完全;几丁糖组细胞器较玻璃酸钠组少,合成胶原功能较低;聚乳酸组中细胞器最少,合成胶原功能最低。结论: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玻璃酸钠对椎板切除模型大鼠硬膜外瘢痕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预防粘连效果优于几丁糖和玻璃酸钠。  相似文献   
997.
病原微生物学是与临床医学、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密切联系的桥梁学科,而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以及树立生物安全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方面思考和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现实可行的措施,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调查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每日药费(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75.56%,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量最大,用药金额占当年头孢菌素类药物50%以上,2009年的第2代、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DDDs明显高于2007年。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明显增加,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应采取措施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学治疗(化疗)注射液治疗复治中晚期(ⅢA、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恩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15 mg恩度注射液中加入生理盐水500ml,匀速静脉滴注3~4 h,连续给药14 d。同时联合三代含铂化疗方案,21 d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中,可评价近期疗效者30例,远期疗效者24例。可评价近期疗效的30例患者中,获得CR者0例,PR者15例,NC者11例,PD者4例;客观有效率为50%,临床获益率为86.67%。不良反应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也包括与恩度有关的心脏毒性。结论恩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复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安全性好;但治疗过程中,应警惕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浅前房患者17例17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的时间20d~4mo,平均1.6±0.5mo;术前眼压28.2~43.3(平均33.2±5.7)mmHg(1mmHg=0.133kPa);视力:<0.05者7眼,0.05~者5眼,0.1~0.3者3眼,>0.3者2眼。有明显瞳孔后粘连者16眼。3眼行单纯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14眼行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6∶00位虹膜根部切除术,其中2眼行二次以上手术,随访12mo。结果:术后一次性前房形成率88.2%(15/17),需行二次手术11.8%(2/17);视力:<0.05者3眼,0.05~者2眼,0.1~0.3者7眼,>0.3者5眼;术后平均眼压14.7±3.4mmHg,所有患者均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脉络膜脱离及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瞳孔后粘连是三联手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虹膜根部切除术是治疗三联手术后浅前房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