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4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1617篇
耳鼻咽喉   275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288篇
基础医学   672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746篇
内科学   99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429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7篇
综合类   163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41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4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6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顺行肱骨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顺行肱骨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l例肱骨干骨折患行切开复位、顺行肱骨交锁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仅l例出现桡神经一过性损伤。结论 顺行肱骨交锁钉交锁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满意,还有减少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减少创伤,肘关节功能不受明显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暂时性关腹方法一真空敷料装置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聚丙烯薄膜、手术巾、塑料黏贴膜和引流管等构建真空敷料装置。记录使用此装置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和并发症。结果 有13例患者共使用真空包扎15次进行暂时性关腹,其中5次(33.3%)是因为腹内压增高无法获得无张力的筋膜对合,4次(26.7%)是为了再次手术探查,2次(13.3%)是因为损伤控制,4次(26.7%)是上述多个因素的联合。7例(53.8%)患者最终完成腹壁全层对合关闭,5例(38.5%)患者无法直接对合腹壁缺损,最后行创面断层皮片植皮;3例(23.1%)患者出现腹腔内脓肿,无1例出现消化道瘘,无内脏脱出。1例(7.7%)在试图关腹之前死亡,与真空包扎无关。结论 真空包扎可使患者获得直接腹壁肌肉筋膜层关闭,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掌握,是一种较好的暂时性关腹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额颞眶颧开颅应用广泛且有诸多变异。其中,由颧结节指向眶下裂方向的这一重要而必不可少切割已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关注。许多学者对颧面孔在精确定位眶下裂方面的实用价值也有若干评价,最近其可靠性又受到质疑。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对用线锯代替摆锯完成切割这一新的技术要点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颅骨标本19个(38侧)用以模拟术中线锯从眶内经眶下裂穿出,并沿眶下裂-颧上颌缝方向切割的技术动作,而后将这一简捷有效的操作技术用于5例患者。其中三叉神经鞘瘤1例,同时累及前中颅底的(蝶骨嵴)脑膜瘤3例,累及左侧蝶骨大小翼、蝶骨体和翼突的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结果临床实践证实,眶下裂可以在眶内充分暴露,而眶筋膜可基本完整或轻度撕裂仅需缝合数针;线锯穿过眶下裂基本无困难,切割效果满意。三叉神经鞘瘤、骨纤维结构不良和3例中的2例脑膜瘤予以全切除,另1例脑膜瘤予以近全切除。结论用线锯完成颧结节与眶下裂之间的切割过程是眶颧开颅中一种非常简捷实用的技术改良。  相似文献   
34.
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exon5)和外显子8(exon8)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对突变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3例,突变率为7.14%(3/42);42例胃癌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突变率为5.88%(1/17),Ⅲ、Ⅳ期突变率为8.00%(2/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突变。42例胃癌进行组织学分级,低分化腺癌突变率为12.00%(3/25),中、高分化腺癌突变率为0(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低分化腺癌中,而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双侧同时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49例sTBI患者,分为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并于3个月后进行COS评定。结果治疗组27例,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对照组22例,恢复良好3例,中度残疾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0例,(P〈0.05)。结论采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sTBI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6.
脂质沉积性肌病42例临床治疗和预后随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LSM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治疗期间的短期随访资料,其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3例,单用核黄素(维生素B2)治疗9例,全部患者1个月内肌无力症状均获明显改善。随访1年以上者共32例,其中26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另6例仍不能耐受重体力劳动,运动耐力较健康人差。13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复发,其中7例有家族史,复发的13例中有12例是在冬季复发,均以劳累、感冒为诱因,5例患者复发2次以上。结论LSM是可治疗的肌肉疾病,对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有效,部分患者有复发倾向,有家族史患者更容易复发。单用核黄素治疗反应良好的LSM可能为戊二酸尿症Ⅱ型所致,提示应根据LSM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应用新的颈椎斜位X线片测量方法测量颈神经根管矢状径、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 ,确定诊断神经根管狭窄敏感指标。方法 取 2 0 0名不同年龄段的成人摄取颈椎动态斜位X线片 (斜位、过伸斜位、过屈斜位 ) ,测量动态神经根管的矢状径 (a )、椎体斜位矢状径 (b )、计算颈神经根管率 (a/b )。分年龄、性别及组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同一节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颈神经根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组别动态颈神经根管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①动态神经根管率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和敏感指标。②颈椎动态神经根管率 95 %理想值范围底限为 0 .30。颈椎动态神经根管率≤ 0 .30时应考虑颈神经根管狭窄  相似文献   
3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and olfactory marker protein (OMP) in the developing olfactory mucosa of human fetuses.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NSE and OMP in the olfactory mucosa of 6 human fetuses (12, 16, 20, 24, 28 and 34 weeks) was studied using the techniqu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NSE immunological positive reactions were seen in all 6 fetal mucosa from gestational 12 (G12) to G34, with plenty of positive-stained dual-pole neuron cells. At G12, the positive cells aligned tightly, the cell bodies were localized in the lower portion of olfactory epithelium and the positive-stained area occupied upper 2/3 of fetal nasal mucosa. With the development, the positive cells gradually became multilayer, but the density and the relative area of positive-cells reduced. At G34,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located only in upper 1/3 of nasal mucosa. OMP-positive reactions were localized in a few dual-pole neurons at G12, the number was much less than NSE-positive cells in the same fetus. With the development, the OMP-positive cell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most of the cell bodies located in the upper portion of epithelium, but number still relatively less than the NSE-positive cells at the same age. CONCLUSION: At G12, there were lots of olfactory neuron in the olfactory mucosa and only a few olfactory neurons had became ma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the olfactory epithelial area reduced but the number of mature olfactory neurons increased. At the last trimester, fetal olfactory sensor was almost matured.  相似文献   
39.
丹参对梗阻性黄疸肾脏线粒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梗阻性黄疸引发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丹参对肾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胆总管结扎+丹参治疗组(C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CBDL)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应用丹参注射液5ml/(kg·d)腹腔注射治疗21d。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7天(d7)、14天(d14)、21天(d21)处死,检测血清胆红素(BIL)、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肾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线粒体膜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观察肾脏及线粒体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作比较。结果B组及C组大鼠肾脏线粒体膜胆固醇及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C组增高的程度低于B组(P<0.05),并且病理改变也较轻。结论氧自由基所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阻黄引起肾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丹参可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肾脏线粒体的损害作用,对梗阻性黄疸时的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术中淋巴染色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判定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淋巴染色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判定中的作用。方法:62例Ⅰ、Ⅱ期乳腺癌,术中向乳腺肿块或其周围组织内注入1%亚甲蓝注射液4ml,术后将腋淋巴结按部位统计每例染色淋巴结的数量、转移度,计算用染色淋巴结判断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漏诊率。结果:62例淋巴染色均而获成功。23例腋淋巴结查见转移癌,其中20例染色淋巴结查见转移癌。判断腋淋巴结有无转移敏感性为87.0%(20/23),特异性为100%(39/39),准确性为93.7%(59/62),漏诊率为13.0%。染色淋巴结的转移度34.8%(39/112),与总体淋巴结及未染色淋巴结的转移度(27.5%、29.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亚甲蓝作为术中淋巴染色剂,对早期乳腺癌病人有较高的成功率,应用染色淋巴结作为前哨淋巴结来判断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较高的漏诊率,其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