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3篇
  免费   1438篇
  国内免费   513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668篇
口腔科学   220篇
临床医学   1232篇
内科学   1589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296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11篇
综合类   396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13篇
眼科学   258篇
药学   921篇
  11篇
中国医学   593篇
肿瘤学   112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1094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1696篇
  2011年   1622篇
  2010年   1051篇
  2009年   922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51.
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DVT患,使用进口铁质滤器,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置人下腔静脉,随访8—20个月。结果:10例患中无一例发生肺动脉栓塞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吕军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86-18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 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 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LigaSure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2007年7月,应用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71例,按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33例,Ⅲa期2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7例,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术39例,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5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方法:以脐孔,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脐与剑突连线上、中1/3交界点为手术操作孔,术中扩大剑突下操作孔3~5cm为辅助切口。术中均采用LigaSure分离、处理血管,直接凝固切断包含直径达7mm血管的网膜及胃周血管;胃癌淋巴结清扫时,联合应用超声刀裸化血管,再用LigaSure钳夹凝固后,于闭合带远端剪断血管,完成腹腔镜下D2胃癌根治手术。结果71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少,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肺部感染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保守治愈)。LigaSure闭合胃周血管良好,未使用钛夹或腔镜专用切割吻合器(Endo—GIA)。71例随访4~72个月,平均38.6月,死亡11例(其中9例因肿瘤转移),远处转移10例,复发14例,2例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结论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是腹腔镜手术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5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莉  谢正福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104-110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活性最强、高度特异的血管生长因子。研究表明:VEGF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在促进胸腔积液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研究VEGF为进一步认识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5.
小型猪脂肪肝模型肝脏血流灌注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探讨小型猪脂肪肝模型血流灌注状况。材料与方法实验组10头小型猪制备脂肪肝模型,同时设立3头小型猪为正常对照组。在0周、4周末、8周末分别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和肝穿刺病理活检,计算各项灌注参数。结果实验组4周末出现脂肪性肝炎、8周末出现脂肪性纤维化,对照组正常无脂肪肝。0周、4周末、8周末实验组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HBF)均逐渐下降,分别为(28.00±11.42)、(19.30±9.12)、(17.52±16.29)ml·min^-1·100ml^-1,(79.58±21.78)、(41.87±28.41)、(22.84±13.44)ml·min^-1·100ml^-1,(107.58±25.70)、(61.17±31.87)、(40.37±17.19)ml·min^-1·100ml^-1,而肝动脉灌注指数上升(26.76±9.01),(38.24±21.85),(43.52±24.4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周、4周末、8周末HAP、PVP、THBF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1.30±15.01)、(27.19±11.60)、(21.33±8.57)ml·min^-1·100ml^-1,(91.68±25.67)、(69.02±21.21)、(81.90±14.60)ml·min^-1·100ml^-1,(122.98±33.97)、(96.21±24.00)、(108.23±13.48)ml·min^-1·100ml^-1,(26.21±9.01)、(28.91±9.56)、(24.88±8.21)%。同期对比,除0周外,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以测量脂肪肝的血流灌注参数,与正常时期相比,小型猪脂肪肝的血流灌注参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orexin2A对麻醉大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翻正反射消失(loss of righting reflex,LRR)持续时间、共济失调等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及咪达唑仑5mg/kg麻醉大鼠后,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orexin2A,通过大鼠脑电δ波比例、LRR持续时间及共济失调监测,了解不同剂量orexin2A对麻醉大鼠催醒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侧脑室注射orexin2A1nmol后,大鼠脑电δ波、LRR持续时间及共济失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orexin2A4、7、10nmol后,大鼠脑电δ波、LRR持续时间及共济失调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1~36.45,P〈0.01);高剂量组与超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orexin2A可使麻醉深度变浅,麻醉时间缩短,并可促进麻醉后运动功能恢复,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7.
蛇毒治疗不能解释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超乾  梁国容 《广西医学》1997,19(6):943-945
本通过对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患,进行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AMP)作为主要对照指标,观察蛇毒制品(精制溶栓酶)的急性药物试验和近期药物试验。发现该药物在近期有理想的降低PAMP作用,症状及胸片、超声心动图异常也明显取得改善,提示其可能为治疗该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8.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 PCR)对尖锐湿疣 (CA )的诊断价值。方法  FQ- PCR检测病理确诊的 CA患者 36份标本和健康人 84份标本 ;FQ- PCR及病理诊断同期检测临床送检病例 2 73份标本 ,并做诊断性试验评价。结果  36例病理确诊的 CA患者 HPV6和 HPV11的 DNA FQ- PCR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 1.0× 10 7± 1.0× 10 2 / m l;84例健康人 FQ- PCR全部阴性 ,平均拷贝数为 3× 10± 2× 10 / ml。 FQ- PCR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10 0 % ,CA患者与健康人拷贝数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FQ- PCR与病理诊断对比得出 :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度为 92 % ,误诊率为 0 .0 8,漏诊率为 0 ,准确度为 98.9% ,阳性预测值为 98.8% ,阴性预测值为 10 0 % ,阳性似然比为 12 .5 ,阴性似然比为 0。结论  FQ - PCR能准确定量 ,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快速 ,简便 ,可作为尖锐湿疣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HBV感染及复制状态在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方法研究HBV感染及复制状态在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非癌家庭成员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1.8%(12/55)和7.3%(4/5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阳性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肝癌高发家庭成员HBV-DNA也呈家庭聚集现象。研究结果提示,HB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并处于复制状态可能是HCC家庭聚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韦华玉  梁建波  何大光  刘瑞祥  玉海 《广西医学》2003,25(10):1879-188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紫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4~2001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紫癜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误诊肾盂肿瘤2例,肾结核1例,血尿查因疑肾紫癜2例。结果:5例均行肾脏切除,其中4例因短时内大量出血超过500ml而急诊行肾切除,包括疑肾紫癜还未用上激素治疗的2例。1例反复出血不能排除肿瘤而行肾切。结论:本病的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尽可能早期用激素治疗以保存肾脏,只有在血尿严重,威胁生命或不排除恶性肿瘤时才考虑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