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4篇
  免费   1155篇
  国内免费   732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76篇
基础医学   1028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1130篇
内科学   906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381篇
特种医学   2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31篇
综合类   3168篇
预防医学   629篇
眼科学   175篇
药学   1018篇
  14篇
中国医学   385篇
肿瘤学   5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1276篇
  2011年   1214篇
  2010年   861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794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研究单次提取兔体感诱发电位,并定位和分析诱发电位波形成分。麻醉兔,以0.5Hz频率电脉冲刺激兔下肢隐神经,3764Hz采样率收集兔头皮电位。采用一维多分辨分析提取兔体感诱发电位,并用连续小波变换定位和分析诱发电位波形成分。单次诱发电位的小波变换与叠加平均诱发电位比较,表明Daubechies小波多分辨分析可以单次提取诱发电位。连续小波变换能够精确定位诱发电位中波形成分,并可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诱发成分的频域特性。连续小波变换技术把一维时域信号投影到二维时频空间研究将成为医学信号处理的一个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引起胰岛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Bcl-xL和Bax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牛磺酸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单层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TNF-α和 IFN-γ对胰岛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片段、培养液中NO-2/ NO-3含量及NOS活性、胰岛素分泌、Bcl-xL和Bax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牛磺酸的作用。结果: IL-1β、TNF-α和 IFN-γ联合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DNA明显片段化,同时NO-2/ NO-3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 Bcl-xL表达下降和Bax表达增强(P<0.01);牛磺酸能阻断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P<0.01),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牛磺酸能够改善IL-1β、TNF-α和 IFN-γ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S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以及下调Bax/Bcl-xL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43.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其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弹性。我们取大鼠肺周边组织 (宽度不应大于 1.5 mm) ,将组织剪成 1.5 mm× 1mm× 1mm的组织块 ,贴入无菌的 2 5 cm3培养瓶 ,每瓶 10~ 15块 ,同时加入含 2 0胎牛血清、肝素 90 U/ml、L-谷氨酰胺 4mmol、青霉素 10 0 U/ml和链霉素 10 0 μg/ml的 DMEM培养基 3ml,放入 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8h后翻转培养瓶 ,6 0 h后取出肺组织块 ,接着继续培养 2~ 4d后进行传代。最后消化分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用微管吸吮系统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弹性。结果显示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细胞呈鹅卵石镶嵌状排列 ,状如梭形或多角形 ,大小均匀 ,胞核清晰 ,呈卵圆形 ,胞浆丰富 ;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弹性模量 K1 =49.3± 9.2 Pa、K2 =73.2±2 4.8Pa、粘性系数 μ=19.2± 7.2 Pa.s。这些结果表明用组织块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可行的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较大的刚性  相似文献   
44.
为了建立一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风疹病毒(RV)定量诊断方法。针对R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和一条荧光双标记探针。将PCR扩增所得到的产物片段克隆,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将此方法和ELISA试剂盒平行检测50份孕妇血清,评估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Real-time PCR法能较好地检出RVcDNA载量。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8,可检测线性范围大约在103~109copies/μl,灵敏度接近103copies/μl;批间、批内CV值分别为3.36%、0.94%;也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经典的ELISA方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Real-time PCR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并能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的假阳性污染,实现实时定量。此方法对R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等方面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对抑制T淋巴细胞应答反应的影响。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通过其形态特点、表面标志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进行鉴定。以浓度为2×105 U/L的 IFN-γ对分离的MSCs诱导18 h,检测MSCs上IDO mRNA和IDO蛋白表达。将经过IFN-γ 2×105 U/L诱导的MSCs预先接种在培养板中,再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体系,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IDO活性。结果: IFN-γ能诱导MSCs上IDO mRNA和IDO蛋白的表达;MSCs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论: 经IFN-γ刺激后的MSCs在体外可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IDO活性参与了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6.
目前,生物学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一个以"蛋白质组"为研究重点的生命科学新时代已悄然到来.近年来,蛋白质组技术发展迅速,激光捕获微切割、蛋白质芯片、同位素包被亲和标记等新技术,促进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综述了近年蛋白质组学相关新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的脑星形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Flt-4又称VEGFR-3)的表达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Flt-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用抗FⅧ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 结果: Flt-4、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6/50)、60%(30/50)。Flt-4、VEGF均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0.360,P<0.05)。 结论: 脑星形细胞瘤中有Flt-4表达,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Flt-4既可是内皮细胞自分泌产生,部分还可来自瘤细胞的旁分泌;脑星形细胞瘤中Flt-4阳性表达的脉管是血管;Flt-4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48.
49.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延缓脾脏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酸 (LTA)在D 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体内 ,对脾脏指数和脾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D 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的同时 ,注射双歧杆菌LTA ;然后测定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试验组小鼠的脾脏指数 ,并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脾脏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对照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 (P <0 .0 5 ) ,脾淋巴细胞DNA受到了较严重的损伤 (P <0 .0 5 ) ;用双歧杆菌LTA处理后 ,试验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LTA能显著抑制衰老小鼠脾脏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 ,这可能与双歧杆菌抗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50.
半导体量子点(或称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和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通过改变量子点的材料或粒径大小可在同一波长光激发下获得从紫外到近红外(或从蓝色到红色)波长范围内任意点的发射光谱。随着近年来生物亲和性功能化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半导体量子点用于多通道、高通量对活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直接观察研究这一国际未解决的难题提供了可能。概述了生物功能化半导体量子点在活细胞生理条件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可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评价了其作为荧光探针对活细胞蛋白质分子进行实时动态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