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52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探讨Caspase-3和Cox-2蛋白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58例肾细胞癌和11例正常肾组织中Caspase-3和Cox-2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肾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39.7%,23/58)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81.8%,9/11),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Cox-2在肾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0.7%,41/58)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27.3%,3/11)并且Cox-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在正常肾组织Caspase-3与Cox-2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37,P<0.01)。结论Caspase-3的表达下调与Cox-2的表达上调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诊断、临床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病人,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血钠、尿钠、尿比重及尿量等的变化,区分诊断,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预后。结果144例鞍区肿瘤手术,术后发生水钠失衡89例。包括尿崩症74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6例,脑性盐耗综合征6例,73例在2~4周内恢复。结论对于鞍区手术,术前激素替代,有效纠正病人状态;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垂体轴结构和功能,术后监测血钠、尿钠、尿比重、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区分诊断,有针对性地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此类病人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三种分型IgG、IgA及ISM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血清标本,包括32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加例未确诊的早期关节炎,30例健康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G、RF-IgA、RF-IgM,并随诊9个月。结果 RA组抗CCP抗体、RF-IgG、W-IgA、RF-IgM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RF-IgG、RF-IgA、RF-IgM的相应指标。结论 抗CCP抗体存在于RA疾病的早期,对早期RA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CP抗体检测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CM测定36例ACS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和血小板质膜蛋白(CD61)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并对两者在ACS时的变化作对比分析。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CD62p在ACS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其水平的变化与vWF、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ST-T的改善相一致。CD61在ACS患者的表达与正常人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并与vWF、临床疗效有很好的相关性;FCM是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泌尿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应用输尿管镜治疗急诊患者176例,其中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衰5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输尿管"石街"9例,急性肾绞痛93例,急性尿道结石嵌顿19例,急性尿道损伤3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80min,平均30 min.无出血、穿孔、尿瘘等.术后均有肉眼血尿,一般2~7 d消失.12例患者术中结石返回肾盂,留置双J管情况下给予ESWL,将结石击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4个1月,平均6个月.肾功能恢复满意,无尿道狭窄病例.结论 急诊输尿管镜治疗有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效果满意.但急诊的麻醉与手术风险相对较大,要求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注意细致周密的术前用药、术中监护和术后处理,灵活地处置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发生、预后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抽取正常对照组人群(n=1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患者(n=16)治疗前、宫颈癌组患者(n=45)治疗前及宫颈癌组13例治疗后6个月患者与20例宫颈癌治疗后12-18个月患者肘静脉血,共获得106份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Ⅱ浓度.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比CIN组及对照组人群血清IGF-Ⅱ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宫颈癌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并且可以用于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降纤治疗,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疗效,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临床治愈6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有效率93.8%。结论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测定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心脏和肝脏疾病的m-AST,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提取纯化心肌细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s-AST)酶蛋白,免疫羊制备抗人s-AST抗体,应用免疫抑制原理抑制标本中的s-AST活性,测定m-AST活性。结果血清m-AST参考值4~15 u/L,急性心肌梗死60~310、陈旧心肌梗死10~20、无梗死冠心病7~15、无心衰7~18、心衰8~25、心包炎10~16、心肌炎18~30 u/L;急性肝炎56~410、慢迁肝炎12~17、慢活肝炎18~90、有腹水肝硬化18~50、无腹水肝硬化12~30、原发性肝癌11~64、继发性肝癌16~95、肝脓肿15~21 u/L。有坏死的心、肝病m-AST明显升高。非心肝性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基本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测定m-AST可协助判定心、肝疾病的严重性和有无坏死。  相似文献   
99.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心脏MRI(CMRI)结合药物(小剂量ATP)负荷试验中,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灌注之间、心肌收缩功能储备与心肌灌注储备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电影MR成像,其中1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真正快速稳态梯度回波(FIESTA)序列用于观察静息状态下和小剂量ATP负荷状态下的心肌运动;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用于ATP负荷前后的MR心肌灌注成像。各序列均采用左室短轴位成像。电影MRI图像采用MASS软件包对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进行半定量计分,同时对灌注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各节段心肌灌注参数和室壁运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参数均随着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而降低。在小剂量ATP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较负荷前改善的心肌节段较无改善者的心肌灌注储备值低。结论心肌灌注和心肌收缩功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两者的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CMRI评估心肌活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腺癌(LUAD)目前已成为肺癌中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85%。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肺腺癌潜在的关键基因,最终服务于肺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取到三个包含肺腺癌及正常组织样本的数据集(GSE33532、GSE40791、GSE19188),应用R软件的Limma包筛选出DEGs。使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及Cytoscape等工具对DEGs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hub genes,应用生存曲线及GEPIA对hub genes进行校验及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54个DEGs,构建出的PPI模型共包含817个节点和5557条连线,并选出三个核心模块,及八个hub genes,包括CDK1、CDC20、CCNA2、CCNB1、BUB1、CCNB2、TOP2A及AURKB,它们都与较差的肺癌预后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CDK1、CDC20、CCNA2、CCNB1、BUB1、CCNB2、TOP2A及AURKB可能对肺腺癌的发展和预后存在一定影响,可以作为肺腺癌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