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9篇
  免费   893篇
  国内免费   280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25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876篇
内科学   899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2834篇
预防医学   1016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448篇
  246篇
中国医学   939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物理课程在高等医药类专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对全国部分城市不同类别医院从业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综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我国现实医学教育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探讨了我国高等医药类专业教育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及目标与定位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课程定位与设置标准。结论: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不应忽视或淡化物理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与基础地位,在有限的学时空间内合理安排基础性内容和与专业素质培养相关的应用内容。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40例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22例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戊肝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乙戊重叠感染组,三组之间ALT、AST、TBIL、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戊肝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白蛋白、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戊重叠感染、乙戊重叠感染与单纯戊肝相比较临床合并症多、并发症重.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特别是乙戊重叠感染患者,要加强临床监测,提高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意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 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HSC-T6) Ca2+浓度、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活化HSC-T6用含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备为1×105个肝星状细胞(HSC)悬液。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扫描HSC-T6细胞内Ca2+荧光强度(FI)变化,FI表示细胞内Ca2+浓度。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H2S供体——NaSH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低浓度H2S(100μmol/L)明显降低HSC-T6细胞内Ca2+浓度(P<0.05),而细胞增殖增加(增殖率为116%);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阻断H2S的作用。高浓度H2S(1mmol/L)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但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低浓度H2S通过激活HSC-T6细胞KATP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可能通过调节细胞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H2S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提示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中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4.
缺血后处置缓解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缺血后处置模型。记录±dp/dtmax和LVEDP。用比色法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脏eNOS及ERK1/2的表达,RT-PCR方法测定心脏细胞色素P4502J3(CYP2J3)mRNA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缺血后处置组(IPo)±dp/dtmax均增高(P<0.01),而LVEDP、LDH降低(P<0.05);IR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CON)及IPo组(P<0.01),SOD活性低于IPo组(P<0.01);IR组大鼠心肌eNOS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均高于CON组和IPo组;IPo组大鼠心脏CYP2J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和IR组。结论缺血后处置可能通过提高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增加氧自由基清除,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障碍及细胞损伤;CYP2J3/EET系统有可能参与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针对肺结节检测的肺实质CT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CT图像上肺结节的自动检测,开发并评价对全肺螺旋CT扫描中的肺实质进行自动分割的一种综合方法。方法:首先利用全局阈值对CT图像进行二值化,然后消除由于支气管、细支气管等低密度影和由于结节、血管等高密度影以及由检查床造成的条状伪影等噪声,最后对包含胸膜连接结节的图像利用数学形态学运算和图像凸包运算进行完善形成肺实质掩膜。结果:利用该方法对从LIDC数据库中所有包含结节的505张CT扫描片(来自69个病例)进行肺实质分割,正确率为95.4%。其中,包含胸膜连接结节的139张CT扫描片的正确分割率为94.2%。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肺实质分割任务,为利用CT图像进行计算机辅助肺结节的检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40例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22例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戊肝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乙戊重叠感染组,三组之间ALT、AST、TBIL、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戊肝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白蛋白、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戊重叠感染、乙戊重叠感染与单纯戊肝相比较临床合并症多、并发症重.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特别是乙戊重叠感染患者,要加强临床监测,提高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意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比较未经灌流处理的重肝血浆及处理过的重肝血浆对CYP3A的影响,阐明C3A细胞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为未来C3A细胞的改造与功能优化奠定基础。方法:制备血浆和培养C3A细胞;实验分为4组:正常胎牛血浆(NFBP)组,正常人血浆(NHP)组,体外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HPP)组,体外未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SHP)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即CYP4503A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CYP4503A4的表达。结果:CSHP组ERD活性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高于CSHP组(P〈0.05);CSHP组CYP4503A4的表达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高于CSHP组(P〈0.05)。结论:经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培养的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降低。与之相比,经过体外灌流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其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有所增加,CYP4503A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8.
重组Rab8截短体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得Rab8纯化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Rab8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从HepG2细胞中克隆Rab基因,然后从Rab8质粒中亚克隆Rab8 C端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构建Rab8与6His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后,免疫动物,制备Rab8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其效价.Western检验抗体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验证其免疫组化特性.结果 克隆了人Rab8编码基因,构建了表达Rab8 C端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1-Rab8-122,经过大肠杆菌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相对分子量约15 000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收获抗血清.ELISA显示抗体效价达1/20 000.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此多克隆抗体能够与原核表达的Rab8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并能够识别HepG2细胞中内源性Rab8蛋白.结论 本研究获得原核表达的Rab8纯化蛋白,成功的制备了Rab8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ab8参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究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和结果预期与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摄入行为的关系, 为以社会认知理论为主的社会心理决定因素在儿童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月,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价北京市丰台区和西城区2所小学四至六年级1 353名学生的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结果预期评分, 并调查零食摄入行为, 分析二者的关联。  结果  小学生每周零食摄入次数为5.0(3.0, 8.5)次, 每日摄入量为4.0(0.9, 22.9) g; 零食相关的结果预期评分为-1.0(-2.0, -1.0)分, 自我效能评分为(4.3±0.9)分, 习惯强度评分为1.0(1.0, 3.0)分, 目标意向评分为(4.2±1.2)分; 与零食摄入次数较低的学生相比, 零食摄入次数较高的小学生, 其结果预期、自我效能和目标意向评分均较低(t值分别为-9.0, 6.8, 5.2, 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 0.8), 习惯强度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呈正相关(OR=1.3)(P值均 < 0.05)。  结论  自我效能、习惯强度、目标意向和结果预期与儿童零食摄入行为相关, 可以作为儿童营养干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胆固醇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胚胎和胎儿发育需要母体持续转运胆固醇,氧化固醇是胆固醇的代谢物,包括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前体物和分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可能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人群研究发现,孕妇血清/浆胆固醇水平与子代多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风险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