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幼儿时期的脊柱存在很大的生长潜能,因此幼儿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mmature idiopathic scoliosis,immature IS)是临床上的一个诊治难题。若处理不及时可以导致脊柱侧凸进一步加重、发展加快、影响心肺等系统的功能发育。手术干预处理过早则会破坏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造成脊柱发育不全等。因此充分理解幼儿IS的特点对正确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最近的相关文献,对幼儿I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活化T淋巴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的水平。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RA患者及11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134+及CD4+CD134+的细胞数。结果 正常组CD4+细胞数(28.85±1.52)%,CD134+细胞数(9.55±0.59)%,CD4+CD134+细胞数(6.72±0.48)%;RA组CD4+细胞数(34.39±1.33)%,CD134+细胞数(15.92±1.14)%,CD4+CD134+细胞数(10.11±0.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CD4=0.0140、PCD134=0.0004、PCD4CD134=0.0025)。结论 活化T淋巴细胞水平在RA活动期升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理,对RA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极外侧枕骨髁—侧块入路的可行性及解剖学基础。方法:(1)通过50个干性寰枢椎标本的测量,主要测量齿突和寰椎外侧缘的平均高度;(2)6具成人尸体标本在显微镜操作下模拟手术入路。结果:齿突的平均高度(14.84±2.55)mm,寰椎外侧缘的高度左侧(17.38±2.49)mm,右侧(17.28±2.52)mm。齿突的平均高度明显低于寰椎外侧缘的高度(P≤0.01);该入路仅需磨除部分寰椎侧块,就能够很好的显露齿突。结论:极外侧枕骨髁—侧块入路治疗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可以不磨除枕骨髁,就能满意显露齿突。该入路有足够的空间行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短重建髓内钉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短重建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5例,观察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失败手术骨折分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75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的统计中均显示良好效果;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8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结论:短重建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术时短、易操作、内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等优点,是治疗各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5.
手指血管球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2 6例手指血管球瘤进行诊治。术前 2 6例Love氏试验阳性 ,冷敏感试验阳性 ,2 0例Hildreth氏试验阳性 ,15例中 11例透光试验阳性 ,1例X线侧位片显示末节指骨有肿瘤压迹。全部病例均采取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 11个月~ 7年 9个月 ,无 1例肿瘤复发。 2 6例疼痛完全消失 ,术前阳性症状全部消失。 2 2例指甲生长良好 ,无明显畸形。结论 提高对血管球瘤的认识 ,有助于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对Ⅱ、Ⅲ度成人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Ⅱ度滑脱52例,Ⅲ度滑脱20例;峡部裂性滑脱症2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8例;男18例,女54例;年龄39~78岁,平均60.2岁。所有患者均行减压、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定、椎间或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以滑脱复位率作为评价腰椎滑脱复位的程度,分别是完全复位组29例,滑脱复位率100%;部分复位组38例,滑脱复位率82.5%;未复位组5例,滑脱复位率0。分别测出三组的术前滑移程度,术后滑移程度;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24~66个月,平均3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0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达88.89%。术后与术前VAS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滑移程度、腰椎滑脱复位率和临床疗效满意率,未复位组与完全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间2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越完全越有利于患者症状解除和明显改善,未复位组原位融合与完全复位和部分复位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腰椎滑移程度对远期腰椎融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与克氏针张力带(tension band wiring,TBW)比较明确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6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分为2组:CablePin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69岁,平均(53.69±13.42)岁,采用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TBW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平均(53.18±13.36)岁,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t=2.588,P=0.012),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Z=-2.039,P=0.04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lePin组优于TBW组。2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优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中不同矫形系统对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2年以上的双弯型AIS患者共42例,北京协和医院(PUMC)分型Ⅱb1型(Lenke1、2型),按内固定系统分为hybrid组(钩钉混合组)、全钉组,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脊柱矢状面参数,包括:胸弯冠状面Cobb角,腰弯冠状面Cobb角,胸后凸角度,腰前凸角度,近端交界角(PJM),远端交界角,胸腰段交界角及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主弯矫形率分别为(60.4±19.3)%与(67.5±14.5)%,腰弯也获得比较满意的自发性矫正,矫形率分别为(62.1±21.8)%与(61.2±25.7)%.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中总体矢状面平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后凸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不同内固定系统对胸后凸矫形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于总体躯干衡及其他矢状面参数的影响不大.钩钉混合组与全钉组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矢状面及冠状面矫形.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探讨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颅颈部标本15具,解剖剥离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的关系;椎动脉颅内段与延髓的关系。并测量其数据。 结果 (1)椎动脉自穿经硬脑膜处向前内侧斜行,在延髓侧方走行于Ⅸ~Ⅻ脑神经根丝的前方。左右侧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与Ⅸ,Ⅹ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7例(7/15,占46.7%);(2)左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5例(5/15,占33.3%)和1例;(3)左右侧椎动脉位于延髓腹外侧并与延髓相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4例(4/15占26.7%),不接触者分别为4例(4/15占26.7%)和 11例(11/15,占73.3%);相对于左侧,右侧椎动脉位置偏后。模拟颈部屈曲时椎动脉与延髓腹侧紧密接触,伸直时分离。 结论 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可能是高血压伴发枕后痛的形态学基础之一;小脑下后动脉走行迂曲,与Ⅸ~Ⅻ对脑神经根丝相互盘绕交叉,高血压搏动更易刺激脑神经根丝,出现相应症状。椎动脉和延髓密切接触极可能既产生颈部症状,又可能造成高血压。控制血压除了常规 抗高血压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国人健康成人颈椎和腰椎体积骨密度值(vBMD)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招募77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329名,女441名,年龄21~59岁。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21~30岁)142人,B组(31~40岁)262人,C组(41~50岁)263人,D组(51~60岁)103人。采用日本TOSHIBA 128排CT机对志愿者行颈椎和腰椎定量CT扫描,并使用Mindways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C2~C7、L2~L4椎体的vBM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颈、腰椎中vBMD在不同性别、年龄组、节段的分布情况,男性、女性颈腰椎间各椎体vBMD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男性志愿者C2~C7和L2~L4椎体vBMD分别为(288.40±60.63)、(275.71±56.33)、(283.91±59.62)、(278.95±53.76)、(253.38±49.99)、(217.94±44.96)和(151.64±31.74)、(145.22±31.77)、(147.16±35.81)mg/cm3,女性志愿者分别为(329.24±74.34)、(313.88±67.86)、(328.54±73.40)、(323.22±72.53)、(286.44±66.36)、(251.53±58.63)和(168.50±37.10)、(160.78±37.00)、(162.81±37.10)mg/cm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颈椎及腰椎的体积骨密度值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志愿者同一年龄组内比较:C2~C7不同椎体的vBMD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L2~L4不同椎体的v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志愿者同一年龄组内比较:C2~C7不同椎体的vBMD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组L2~L4各椎体的vBMD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v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志愿者,在任何年龄组,颈椎vBMD均>200 mg/cm3,腰椎vBMD值均<200 mg/cm3,颈椎vBMD值均高于腰椎(P值均<0.01)。男性、女性颈腰椎不同椎体间vBMD值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男性=0.509~0.968, r女性=0.658~0.976, P值均<0.01);男性中,r颈椎间=0.667~0.928,r腰椎间=0.850~0.968,r颈椎与腰椎间=0.509~0.675;女性中,r颈椎间=0.754~0.933,r腰椎间=0.956~0.973,r颈椎与腰椎间=0.658~0.752;颈椎间或腰椎间vBMD相关系数均高于颈腰椎之间相关系数。结论 颈椎和腰椎vBMD在不同性别、年龄、节段分布存在差异,但各椎体vBMD均存在中-强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监测骨质疏松、评估骨折风险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