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6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1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592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9篇
中国医学   2056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9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111-116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温针灸组、推拿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温针灸组接受4周的温针灸治疗,推拿组接受4周的推拿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为期4周的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为期4周的超短波联合膏药贴敷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各组治疗期间布洛芬使用量,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受限情况(Melle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各组肩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情况均有明显好转,VAS评分、Melle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可以显著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肩关节活动能力,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温针灸或推拿手法以及常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SGK3)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N1-SGK3重组质粒,用载体质粒pEGFP-N1和重组质粒pEGFP-N1-SGK3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MTT法观察转染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利用pEGFP-N1-SGK3质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表达SGK3蛋白的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发现,SGK3的过表达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外源性SGK3可抑制MCF7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ad、bcl-xl的表达。结论 SGK3的过表达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的白细胞介素-17(IL - 17)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7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为伴有抑郁状态,分为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抑郁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组(抑郁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其中抑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结果 抑郁组白细胞介素-17浓度为333.89 pg/mL±52.16pg/mL,高于非抑郁组的240.88 pg/mL±48.0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7浓度为303.00pg/mL±57.98 pg/mL,低于对照组331.96 pg/mL±49.3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白细胞介素-17浓度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后血浆IL - 17水平明显下降,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护士感知的授权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领导-部属交换量表和授权行为量表对267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所获资料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得分为5.22±1.09、授权行为得分为5.26±1.14,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授权行为呈正向相关性(r=0.65,P<0.01).结论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和授权行为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较大偏差,高水平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可提升护士感知到的授权行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护士更多的支持、帮助与关怀以提升其感知度.  相似文献   
95.
下肢缺血PTA术后再狭窄病机主要分为血瘀证、阴寒证、虚证及热毒证等,防治胛A术后再狭窄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为主,益气养阴、益气通阳、化痰通络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96.
缺乳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乳难”。其后又衍生出众多称谓。自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始有专门论述,至明清对于缺乳的病因病机趋于完备。缺乳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有气血不足、先天无乳;实者有气郁血滞、痰湿阻滞。临床治疗以益气补血、通经下乳、涤痰通乳、理气通乳为主,并辅以外治法和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97.
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激增,但目前仍没有特效治疗方案,为延缓病情甚至减少疾病的发生,前期诊断和干预变得尤其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阶段,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影像学检查作为其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中弥散张量成像(DTI)对白质损伤极其敏感,现对DTI在主观认知下降上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A)组及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B)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术后第2、7、35、45天子宫肌瘤瘢痕区变化、肌层愈合、瘢痕区血运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区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将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计算。结果 B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程度快于A组,瘢痕区血流灌注情况及VI、FI、VFI值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瘢痕区血供丰富,创面愈合程度快于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脂肪乳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主动免疫治疗不敏感的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封闭抗体阴性,经过3个月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仍未转阳的患者,按照患者意愿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脂肪乳组和安胎治疗组,脂肪乳治疗组(34例),用于脂肪乳注射液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安胎治疗组(26例)采用地屈孕酮等常规保胎治疗,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67.64%(2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成功23.07%(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主动免疫治疗不敏感的封闭抗体阴性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妊娠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芪棱汤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芪棱汤治疗,疗程为30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并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方面:治疗30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78/80),对照组为92.50%(74/8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起到了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