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9篇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6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检测鼻咽癌(NPC)组织中免疫球蛋白M(IgM)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检测92 例NPC 组织中IgM 的表达,选取同期50例病理诊断为鼻咽部炎症组织作为对照,结合NPC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NPC 组织中IgM 阳性表达率为68.48%,高于鼻咽部炎症组织的24.00%(P <0.05)。NPC 组织中IgM 表达多位于细胞浆,鼻咽部炎症组织则主要在细胞膜,且胞浆表达者多为低分化鳞癌,细胞膜表达者多为高、中分化磷癌。IgM表达与NPC 患者T 分期、临床分期有关(P <0.05),与鼻咽部或颈部复发及全身转移无关(P >0.05)。IgM表达阳性组的NPC 患者总体生存率(57.14%)高于IgM 表达阴性组(27.59%)(P <0.05),但两者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M 高表达于人NPC 组织;IgM 高表达可能参与NPC 早期发病过程,其是否表达可作为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脊柱外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穿刺28例,双侧穿刺2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VAS、ODI等进行比较.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40.4±10.5)分,双侧组(54.0±17.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X线暴露次数,单侧组(30.6±5.0)次,双侧组(50.0±9.5)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VAS、术后6月VAS及术后6月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行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发挥其在药物治疗学方面的作用,参与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患者病情,与医师一起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结果 该患者治疗后胸痛明显好转,出院后病情稳定.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能够开展有特色的药学服务工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利用MRI测量出颈5脊髓与椎管面积的有效比值,结合SEP检测结果,探讨二者在老年颈椎病治疗与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0例CSM住院患者,并在其入院前对所有CSM(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日本的JOA评分系统进行打分。并且使用MRI分别测量各患者的颈5脊髓面积和椎管横截面的面积,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将所有CSM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与颈5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分别进行排名。结合治疗前后JOA高分组、低分组与颈5脊髓/有效椎管面积的高比值组、低比值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所有CSM患者在入院时接受的JOA测评结果基本一致(P>0.05);但是1年的治疗后对所有CSM患者重新进行JOA测评,发现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的测评结果有了较大差别,表现为面积比值中的低比值组与高比值组相比有了显著增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对CSM患者进行JOA评分以及颈5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的MRI测量,对于CSM患者的脊髓损害状况有很好的反映,联合SEP监测结果,对于老年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及CSM的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老年共病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VRC)时细胞色素P450(CYP450)基因型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2例老年患者接受VRC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遗传因素(CYP450基因多态性)和非遗传因素(患者的机体情况、基础疾病与合并用药)对VRC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CYP2C19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患者的VRC血药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64和3.93 mg·L-1,CYP3A4 GG和GA型患者的VRC血药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17和5.00 mg·L-1,CYP2C9 AA和AC/CC型患者的VRC血药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04和3.27 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遗传因素中,患者的年龄、服用钙通道阻滞药和利尿药均是影响VRC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CYP2C19、CYP3A4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均会影响VRC血药浓度。在使用VRC之前建议行药物基因检测,在用药时不仅要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要监测VRC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6.
许弄玉  钟江姗  李多 《天津医药》2023,(10):1071-1076
目的 探讨肌苷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NC)组、模型(LPS)组、肌苷低剂量干预(IN-L)组、肌苷高剂量干预(IN-H)组,每组5只。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完成建模的大鼠在1、6、12 h后采用腹腔注射法给予100 mg/kg肌苷(IN-L组),200 mg/kg肌苷(IN-H组)和生理盐水(LPS组)。NC组在建模和干预阶段均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在诱导ALI 24 h后采集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O2);取肺组织,计算湿/干质量比(W/D)并进行病理检查;取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制备肺组织匀浆,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损伤,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PARP-1、iNOS水平升高,促进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肺组织中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 年7 月至 2018 年6 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患儿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6 418 份,分析常见细菌的 耐药情况。结果:16 418 份痰标本中,5 298 份(32. 3%) 检出细菌或真菌( 真菌相对较少,暂不重点讨论)。其中,革兰阳性菌 2 076 株(39. 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 148 株、肺炎链球菌848 株等;革兰阴性菌2 766 株(52. 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858 株、肺炎克雷伯菌857 株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60%),对 苯唑西林、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74%)。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高( >8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青霉 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高度敏感(>98%)。暂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 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均<6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较高(16. 9%~34. 6%)。结论:泸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同时监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时控制细菌病原的传播。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慢性硬膜血肿患者,均经头颅 CT 检查确诊,给予静脉氨甲环酸(1 g/d)治疗,1周后改为口服(250 mg ,每日3次),持续1~5个月[(2.73±1.05)个月],随访6~10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 CT 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19例中有效13例(68.4%);无效6例(31.6%),其中3例(15.8%)因临床症状加重改用手术治疗,1例(5.3%)因血肿量及症状变化不大改为手术治疗,1例(5.3%)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治疗,1例(5.3%)失访。结论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运用分子线性探针技术(MTBDRplus)对2个月末涂片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快速耐药检测及个体化治疗指导,并观察其预后.方法 选择基线及2个月末痰涂片仍为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予以传统直接观察(或面视)下的短程化疗(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DOTs)方案及分子药敏指导治疗,并比较预后.结果 在分子药敏指导治疗组中成功率,完全敏感的为74.4%,单耐异烟肼为87.5%,单耐利福平100.0%,耐多药结核75.0%;DOTs方案组中,成功率为单耐异烟肼25.0%,单耐利福平耐和耐多药结核均为0.0%.两组预后x2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MTBDRplus应用在2个月末涂阳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方法 选200例拟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2、3组,麻醉诱导前各组分别给予0.1 mL/kg的4种药液:0.9%盐水,0.5、1.0、1.5mg/mL异丙嗪,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注射芬太尼2 min内患者咳嗽发生情况,包括咳嗽发生次数、强度、时间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结果 试验1、2、3组咳嗽发生率为16%、12%、10%,与对照组(32%)相比明显下降(P<0.05);试验1、2、3组轻度咳嗽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各组中度和重度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咳嗽的平均时间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的舒张压升高较试验1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心率增快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盐酸异丙嗪可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