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肺癌治疗措施,需要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自发或由致癌物诱发的肺癌模型所需成瘤时间长,成瘤率不能保证;移植瘤模型成瘤率稳定且所需成瘤时间较短被实验室广泛运用;基于基因技术的转基因小鼠肺肿瘤模型,不仅有利于肺癌病理过程的理解,而且能提供理想的靶向治疗实验的临床前模型,将成为肺癌动物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外源性类Smac小分子SmacN7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凋亡的影响,以期找到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法。方法:使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SPPS)和反相高效液相层析法(RP-HPLC)制备SmacN7;Heo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SW1990分别与PBS液和500ng/mL TRAIL、500μg/mL SmacN7作用24h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W1990分别与500μg/mL SmacN7和500ng/mL TRAIL作用24h的细胞凋亡率(CAR)并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SW1990分别与50、100、200和500μg/mL SmacN7作用24、48和72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CGIR);MTT法检测500μg/mL SmacN7分别与200、500、1 000和2 500ng/mL TRAIL或10、20、40和60μmol/L吉西他滨(GEM)联用,与SW1990作用24h的CGIR。结果:SmacN7纯度≥95%,相对分子质量3 278.08,质谱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SW1990与500μg/mL SmacN7作用24h和与500ng/mL TRAIL作用24h细胞形态变化类似,细胞体积和细胞核增大,轻度肿胀,细胞变为短梭形,细胞核呈亮蓝色,分叶或碎片状,边缘集中,且数目更多;细胞周期均显示G0/G1期阻滞,S期比例下降,细胞生长变缓;CAR分别为5.64%和15.30%。SW1990分别与50、100、200和500μg/mL SmacN7作用24、48和72h,CGIR不同,且随SmacN7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CGIR升高,P<0.05;500μg/mL SmacN7分别联合200、500、1 000和2 500ng/mL TRAIL,与SW1990作用24h,SW1990的CGIR为18.11%、37.67%、42.63%和67.60%;分别联合10、20、40和60μmol/L GEM与SW1990作用24h,SW1990的CGIR分别为17.65%、31.85%、40.11%和74.99%。两组均随TRAIL和GEM浓度的增加,SW1990的CGIR升高。结论:SmacN7能促使SW1990凋亡,且有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XIAP表达量降低,细胞色素C和Caspase-3活性裂解片段p17表达量升高有关。SmacN7有可能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二线化疗的预后因素,筛选二线化疗的最佳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接受二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亚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分析模型作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影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二线化疗的客观有效率18.0%,中位至进展时间(TTP)3.0个月,中位生存期(OS)8.1个月,1年生存率24.4%。多因素分析发现,分化程度(RR=1.33;95%CI:1.02~1.74;P=0.04)、一线化疗的TTP(RR=2.12;95%CI:1.59~2.83;P=0.00)、二线化疗前PS评分(RR=5.42;95%CI:3.65~8.05;P=0.00)和血红蛋白(RR=3.56;95%CI:2.49~5.09;P=0.00)是晚期胃癌二线化疗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患者含预后不良因素的个数,分为低危(0)、中危(1~2)和高危(3~4)3组,3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6.4和3.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9.2%和8.5%,0,P=0.00。结论:影响晚期胃癌二线化疗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分化程度、二线化疗前PS评分、血红蛋白和一线化疗的TTP,可作为筛选晚期胃癌二线化疗适宜人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总结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治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循环肿瘤细胞、小细胞肺癌和检测"为关键词,检索2007-2012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CTC检测与应用;2)肺癌CTC检测;3)SCLC患者CTC的临床应用。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23篇。结果:CTC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原发肿瘤的"液体活检标本",可实时、动态地对肺癌患者进行检测。目前CTC检测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术、CTC芯片技术和细胞搜索系统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其中细胞搜索系统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检查费用较高;CTC芯片技术敏感性极高,而只局限于筛选EpCAM阳性的CTC。CTC在SCLC人群中检出率为67%~86%,且外周血CTC含量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复发有关。治疗过程中监测CTC数目的变化,可早期判断预后、评估治疗效果,CTC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CTC水平低的患者。但是,CTC检测在SCLC领域的应用价值仍需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对各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论:肺癌CTC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诸多研究仍在进行。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更多临床研究的支持,外周血CTC检测必将会在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5.
长期暴露于环境有害因素中可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学习记忆、情感及行为等神经功能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神经系统效应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内源性神经肽,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其G-蛋白受体实现。因此,文章就CRF及其受体系统在环境有害因素神经系统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复治肺鳞癌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鳞癌复治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40.48%与对照组35.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复治肺鳞癌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采用气管滴注方式进行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diisocyanate,TDI)激发给药,改进TDI哮喘小鼠模型建立方法,并对模型的建立进行评价。方法将20只SPF级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TDI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TDI组小鼠第1、8天于耳背分别涂抹20μl 0.3%TDI致敏,第15天采用气管滴注法给予20μl 0.01%TDI进行激发,溶剂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丙酮与橄榄油混合物)。激发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致敏实验后每组取6只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进行炎细胞计数分类,以ELISA法检测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激发结束后,TDI组小鼠均出现呼吸急促、点头呼吸、弓背、前肢缩抬等行为学改变,溶剂对照组未出现上述症状。TDI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目均高于溶剂对照组,且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溶剂对照组,BALF中细胞因子IL-4、IFN-γ含量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TDI组小鼠肺组织内支气管管壁破坏明显,管腔增厚,支气管管腔内及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而溶剂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论采用气管滴注方式进行TDI激发给药,可成功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78.
《陕西中医》2016,(3):281-283
目的:探讨复方灵芝健肾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尿液血管紧张素原(AG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缬沙坦为基础的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灵芝健肾汤,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液AGT、IGF-1及UAER均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尿液AGT、IGF-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复方灵芝健肾汤能够显著提高DN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尿液AGT及IGF-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活性,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寻找抗HSV-1的活性组分做准备。方法:系统分离法分别制备裸花紫珠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以及相应的敲除部位,采用HSV-1感染的Hep-2细胞体外模型,进行体外抗HSV-1活性评价的评价,将制备的各部位抗病毒活性与全成分进行比较,确定裸花紫珠体外抗HSV-1的活性部位。结果:裸花紫珠乙酸乙酯部位的治疗指数TI与全成分组相当,正丁醇部位和敲出石油醚部位的TI略低于全成分组,其他组无效。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裸花紫珠抗HSV-1的主要药效部位。  相似文献   
80.
疟疾与艾滋病、结核是世界公认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公共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6年全球还有44.5万人死于疟疾,疟疾的早期快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感染病例,降低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疟原虫诊断主要分为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传统病原学诊断是疟疾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病原体检测较为费时费力,且受专业镜检人员匮乏,临床经验等因素限制,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已远不能满足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免疫学诊断主要采用检测抗原、抗体的血清学方法,由于可用于检测的特异性抗原较少、抗原抗体反应的干扰因素较多,血清抗体产生的时间较长等因素,使疟疾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上还有待提高。进入21世纪,随着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等的应用,为疟原虫的实验室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文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疟疾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