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25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岗藿抗感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岗藿抗感汤Ⅲ期临床试验给药剂量和疗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一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30例病毒性肺炎(非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2组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西药退热及必要时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岗藿抗感汤(由银翘散加岗梅根、藿香、羌活等组成)联合奥司他韦(达菲)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单用奥司他韦治疗。2组均服药5 d。观察2组在退热时间、肺炎吸收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检测2组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证候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的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肺炎吸收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IL-1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仅IL-1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IL-10、IFN-γ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该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溏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该患者的其余相关安全性指标,包括三大常规(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在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岗藿抗感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用奥司他韦治疗,患者的退热时间缩短,临床症候减轻,这可能与岗藿抗感汤有抑制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献的风险偏倚进行评价;对纳入文献的临床疗效、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s文献,涉及1 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1)与单用西药组比较,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为1.55,95%可信区间(CI)为(1.39,1.72)];根据干预药物种类进行亚组分析,联合使用柳氮磺吡啶组和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组合并的效应量RR分别为1.46[95%CI(1.19,1.77)]、1.59[95%CI(1.40,1.80)];根据干预疗程进行亚组分析,1~30 d、31~60 d、61~90 d疗程组合并的效应量RR分别为1.42[95%CI(1.18,1.70)]、1.69[95%CI(1.44,1.97)]、1.47[95%CI(1.15,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可以改善DAI评分,并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同质性较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与单用西药组比较,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联用美沙拉嗪一类新型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疗效更佳,可改善疾病活动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适宜的疗程为30~60 d。因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各试验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结论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产复康颗粒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各40例。术后中药组予产复康颗粒,西药组予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3组均常规口服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奥硝唑片)。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腹痛、第3周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及月经恢复等情况。结果中药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腹痛程度VAS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3周子宫内膜厚度、尿HC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 05),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术后月经复潮时间西药组(27. 4±3. 43) d 中药组(32. 6±4. 78) d 对照组(36. 16±4. 55)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中药组发生腹泻1例;西药组发生异常流血3例,乳房胀3例,恶心2例;对照组发生腹泻2例。结论产妇康颗粒能有效缩短人工流产术后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术后宫腔残留、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术后腹痛,促进子宫内膜修复、HCG转阴、月经复潮,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周岱翰教授的经验方益气除痰方(Yiqi Chutan Formula,YQCTF)具有“培土生金”的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其精确抗肿瘤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探讨YQCTF对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影响.方法 构建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的小鼠移植瘤模型,以检测YQCTF对小鼠体内移植瘤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以CD11b-PE和F4/80-FITC标记抗体测定移植瘤中TAMs,测定YQCTF对小鼠肺癌移植瘤中TAMs产生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YQCTF能较强地抑制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2.5 g/kg YQCTF处理组的抑瘤率达51.37%,5.0 g/kg YQCTF处理组的抑瘤率达68.46%.并且,YQCTF能较强地抑制小鼠移植瘤中TAMs的产生,相比较于溶剂对照组的CD11b+ F4/80+ TAMs占所有CD11b+细胞比例为(21.81±2.66)%,2.5 g/kg YQCTF处理组的CD11b+ F4/80+ TAMs占所有CD 11b+细胞群比例为(11.47±1.64)%,5.0 g/kg YQCTF处理组的CD11b+F4/80+ TAMs占所有CD11b+细胞群比例为(6.53±1.57)%,且YQCTF处理组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YQCTF可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AMs的产生,从而达到抗肿瘤免疫的效应.  相似文献   
75.
以中医"积聚""癥瘕"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脉积""脉癥"概念,阐释了气阴两虚是形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始动因素,痰、瘀、毒是导致病变的关键病理因素。"脉积""脉癥"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继发生变的转折点,据此提出了软坚、散结、活血的治则。同时,我们前期的研究,"鳖甲煎丸"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的一定防治作用。笔者从"积聚""癥瘕"视角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中成药》2016,(10)
目的从红细胞免疫方面,研究坤复康胶囊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活血化瘀机制。方法用苯酚胶浆造模建立CPID模型大鼠,将77只SD雌性大鼠为7组,分别为坤复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观察治疗后大鼠盆腔粘连情况,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rythrocyte C3breceptor rosette rate,E-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rythrocyte immune complexes rosette rate,E-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rosette forming enhancing rate of erythrocyte C3breceptor,RFER)及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rosette forming inhibitory rate of erythrocyte C3breceptor,RFIR)。结果坤复康胶囊有效改善CPID导致的盆腔粘连情况;坤复康胶囊各组可使模型大鼠E-C3bRR增高,RFER增强;坤复康胶囊高剂量组使模型大鼠E-ICR降低。结论 CPID大鼠处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坤复康胶囊通过其活血化瘀作用改善盆腔粘连情况,有效修复、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7.
李洁  邱建利  许华 《中药材》2016,(10):2339-2342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四逆汤预防肝纤维化过程中对TGF-β_1/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1 g/kg)阳性对照组及加味茵陈四逆汤高(41.6 g/kg)、中(20.8 g/kg)、低(10.4 g/kg)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30%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14 d后,比较小鼠体质量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水平;采用RT-q PCR检测肝组织TGF-β_1、TβRⅠ、Smad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改变,肝组织TGF-β_1、TβRⅠ、Smad3 mRNA表达显著升高。加味茵陈四逆汤能不同程度提高模型小鼠体质量,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降低肝组织TβRⅠ、Smad3 mRNA表达。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能预防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组织TβRⅠ、Smad3 mRNA的表达,从而阻滞TGF-β_1/Smads通路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VD的疾病靶点;采用R 3.6.1软件获得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并筛选核心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R 3.6.1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和关键靶点,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22个(当归2个、黄芪20个),作用靶点142个,疾病靶点3 414个,共有靶点81个。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共获得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7个核心成分。PPI网络分析共获得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雌激素受体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10个核心靶点,以及AKT1、血红素加氧酶1(HMOX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益气除痰方对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并筛选出MALAT-1明显上调的肺癌细胞系H1229,及相对表达偏低的A549,用含益气除痰方的培养基分别进行干预。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转录是否上调;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ALAT-1表达情况;并用蛋白质印记法检测TGF诱导的相关通路蛋白Smad2/3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益气除痰方可抑制不同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与MALAT-1表达上调与否关系不大,但是可在较低浓度即可对侵袭转移能力有明显抑制,抑制作用对MALAT-1上调的细胞株更明显,提示抑制水平与MALAT-1的表达下调有关,进一步检测发现益气除痰方可以下调TGF诱导的Smad2/3蛋白磷酸化。结论:益气除痰方抑制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ALAT-1,抑制Smad2/3磷酸化,从而抑制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测量在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4例,前列腺增生(BPH)2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IVIM-DWI检查,IVIM-DWI采用10个b值(10、20、30、50、80、100、200、400、1000和1500s/mm2),对不同b值的DWI数据进行后处理,使用双指数模型拟合算法获得病变组织的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间的差异,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的D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f值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DW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前列腺癌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