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79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292篇
内科学   293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1259篇
预防医学   31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37篇
  7篇
中国医学   403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np16 189、np16 223、np16 519和D310区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宁夏汉族乳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用病例-对照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95例乳腺癌患者和196例健康体检者各位点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用χ2和OR(Odds ratio)检验分析单个、多个位点联合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并分析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mtDNA np16 189、np16 223和np16 519 3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差异;D310区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OR=6. 6629,P>0.05),携带异质型的个体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携带突变型个体低(OR=0.216,95%CI为0.058~0.809)。2)4个多态性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两组间无差异。3)4个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无相关性。结论 mtDNA np16 189、np16 223、np16 519和D310区及其交互作用与宁夏汉族乳腺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特发性男性不育是指男性不育症患者除有精子异常外,其余情况均正常,而患者出现精子异常的原因不明.研究证明,Yq11中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的缺失,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生精障碍[1],但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AZF缺失患者依然可以生育后代,并且不同缺失类型辅助治疗对策各异.因此,有必要对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研究,从而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HER-2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术后免疫组化结果为HER-2型乳腺癌患者46例,应用超声造影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发现HER-2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8.7%(27/46),超声造影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75.0%,准确率为80.4%。结论超声造影对HER-2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ICU内严重创伤患者死亡和自动出院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急诊ICU内死亡及自动出院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动出院的状况分为濒死出院(病死人群)、病情恶化出院及好转出院,分析每年转归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比较2003-2005年、2006-2008年和2009-2011年三个阶段的上述情况及总病死组、恶化出院组及总病死+恶化出院组的特征变化. 结果 (1)9年共有3 343例严重创伤患者收住急诊ICU,其中死亡231例(6.91%),包括院内死亡135例(4.04%)和濒死出院96例(2.87%);自动出院221例(6.61%),包括病情恶化出院175例(5.23%),好转出院46例(1.38%).最终452例纳入分析.(2)9年间院内病死率、濒死出院率及总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恶化出院率呈上升趋势(x2=15.305,P>0.05),但总病死+恶化出院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03-2005年、2006-2008年和2009-2011年三个阶段分别收治687例、1 143例和1 513例,其中总病死组、恶化出院组、总病死+恶化出院组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升高,GCS下降.总病死率从11.06%降至4.63%(x2=31.174,P<0.01),恶化出院率从2.77%升至6.35%(x2=12.203,P<0.01),总病死+恶化出院率由13.83%下降至10.97%(x2=4.09,P>0.05). 结论 2003-2011年医院急诊ICU的严重创伤救治水平呈提高趋势,恶化出院的比例增加且伴有年龄增大现象.自动出院对创伤救治效果的评价有较大影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5.
将86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盐酸肾上腺素(epinephrine hydrochloride)分为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积血、积液、发生感染的概率等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磁性压榨式吻合技术(MCA)实现腹腔大血管无缝线吻合的组织学与电镜观察,比较新型血管吻合器较传统手工缝合方法的优点.方法 杂种犬16条,随机分为MCA组与手工缝合组,统计两组下腔静脉(IVC)吻合时间,观察吻合即刻、吻合后4、12、24周两组犬IVC吻合口愈合情况;血管吻合口苏木素-伊红染色(HE)与Masson三色染色用于组织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内皮细胞连续性和生长情况.结果 MCA组IVC吻合时间较手工缝合组明显缩短[(3.25±1.21) min比(13.23±2.34) min,P<0.01].电镜观察:MCA组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但手工缝合组吻合口因缝线牵拉导致管腔内凹凸不平,内膜不完整,吻合口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组织学检查:MCA组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血管内膜覆盖吻合口,术后12周吻合口呈慢性炎性反应,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4周无明显炎性反应,但手工缝合血管吻合口有明显缝线异物残留与瘢痕形成.结论 MCA组较手工缝合组手术耗时少,血管壁各层衔接较好,内皮细胞层光滑,无明显增生,血管腔无异物残留,吻合口炎性反应轻微.MCA血管吻合技术实现IVC无缝线吻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及Narcotrend指数(NI)变化,探讨意识消失时年龄与丙泊酚用量和NI的相关性.方法 3~70岁择期手术患者140例,按年龄分为7组,3~10岁组(G1组)、11~20岁组(G2组)、21~30岁组(G3组)、31~40岁组(G4组)、41~50岁组(G5组)、51~60岁组(G6组)及61~70岁组(G7组),每组纳入BMI在正常范围内的男女患者各10例.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至患者意识消失时停药,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用药前后MAP、HR、NI的变化.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时G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G2~G7组(P<0.01),G2~G4组明显高于G6、G7组(P<0.05).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66,P<0.001).意识消失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与输注丙泊酚前比较,七组患者意识消失时MAP和NI均明显降低(P<0.05).G1组NI明显高于G2~G6组(P<0.05).年龄与NI无明显相关性(r=-0.082,P=0.289).结论 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不同年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不同,年幼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高于其他年龄患者.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的特点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构建Ktrans、Ve、Kep参数图,并分析TIC、Ktrans、Ve、Kep值的特点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将直肠癌及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的TIC分为3种类型,其中Ⅱ型8例,Ⅲ型48例,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Ⅰ型为41例、Ⅱ型15例。直肠癌的Ktrans值随肿瘤分化程度减低,Dukes分期增加而升高(P值均0.01);Ve、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能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TIC及Ktrans值与直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TIC及Ktrans值可能用于评价直肠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新生儿脑白质弥漫性高信号(diffuse excessive high signal intensity,DEHS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对比和随访不同类型DEHSI患儿常规MRI特征性表现、脑白质病灶演变过程及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结果,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生后年龄、胎龄、头围与DEHSI评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66、-0.303、-0.200,P均<0.05)。DEHSI的严重程度与矫正年龄后5个月大的患儿的各项预后指标评分(ADQ、GMDQ、FMDQ、LDQ、PSDQ)呈负相关(r=-0.423、-0.499、-0.553、-0.317、-0.453,P均<0.05)。结论宫外暴露时间可促进新生儿成熟;此外,胎龄越大,胎儿越成熟,DEHSI分级越低。MRI可区分不同分级的DEHSI及较好的评价预后,中重度DEHSI患儿预后较差,无或轻度DEHSI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小鼠分成假手术组、IR组、长春西汀低剂量干预组和长春西汀高剂量干预组,采用双侧肾蒂夹闭45min的方法建立小鼠肾IR损伤模型,HE染色后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再灌注24h后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观察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刷状缘消失,管腔内有管型等病理改变,血清中SCr、BUN、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水平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长春西汀10mg/kg和20mg/kg干预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SCr、BUN、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减少,使肾组织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减轻肾IR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