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562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老年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老年中风病发病与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影响疾病的易感性,影响疾病的病理变化与证候类型,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通过研究老年中风病患者的体质特点,并对其进行预防、治疗和调护,可以降低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2.
探索研究采用学校一医院联合教学的模式,以学校《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学科带头人为教学核心、以附属教学医院伦理委员会为依托,进行《医学伦理学》延伸临床实践教学。探索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理论讲授——实际案例分析——多角色讨论(医生、患者组织、医学伦理工作者),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可操作性。面对当下医院医疗环境不佳的困局,让医学伦理学及医学人文教育走进临床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显然要好于仅加强医院治安防范。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牛顿射血力,探讨正常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变化的意义.方法 纳入30例正常人,将多普勒超声探头分别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以上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加速度及加速期流速积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出牛顿射血力.结果 30例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59±0.05)cm,血管截面积为(0.28±0.05)cm2,血流加速度为(1 681.53±1 590.8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4.31±1.01)cm,牛顿射血力为(1 941.73±958.68)dynes.左侧肱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32±0.04)cm,血管截面积为(0.08±0.02)cm2,血流加速度为(1018.40±287.2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3.21±1.17)cm,牛顿射血力为(319.57±228.93)dynes.左侧胫后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21±0.03)mm,血管截面积为(0.03±0.01)cm2,血流加速度为(658.13±173.94)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2.28±1.15)cm,牛顿射血力为(68.11±69.34)dynes.结论 通过检测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可以分析从心脏到外周血管轴向力的分布,分析人体动脉长度、血管内径、血管弹性变化及动能势能转换对牛顿射血力传导的影响,为该参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运用超声检测方法采集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监测人体多处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方法 在30例正常人中,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以上动脉的血管内径、动脉血流流速波传导时间、血流加速度及收缩期射血面积,对获得的多处、多种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肾衰(CRF)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筛选血清蛋白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探讨其在慢性肾衰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2例CRF患者和28例正常人的血清,经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验并筛选血清蛋白标志物。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在质荷比(m/z)1500~30000范围内,检测到51个有效蛋白峰,发现有19个峰有显著差异 (P<0.001),其中18个峰呈低表达,1个峰呈高表达;且CRF组和正常组的聚类性质明显不同;组内样本彼此靠近,组间样本彼此分开。构建的"慢性肾衰组-正常组"诊断决策树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7.8%,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89.3%。结论 该决策树模型能对慢性肾衰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判断,为慢性肾衰的临床早期发现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表面网状微血管结构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检出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144处(102例),记录NBI—ME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结构(CP)形态和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病变黏膜表面腺管开口(pit)形态。分析pit周围CP形态变化,比较两者形态间的关系。所有病变经内镜或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内镜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准确率75.7%、敏感性85.1%、特异性40.0%,明显低于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P〈0.005),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间则未见差异。CP分型与pit分型对照,CP—Ⅰ型、Ⅱ型、Ⅳ型、Ⅵa型分别与pitⅠ型、Ⅱ型、Ⅳ型、Ⅴ1型间一致性达100%。144处病变中,内镜治疗129处,手术治疗15处。组织病理学检查:非肿瘤性30处(增生性息肉17处、炎症性息肉13处);肿瘤性114处(腺瘤95处、腺癌19处)。结论初步显示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作为当前鉴别大肠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和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4 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及对照组30 例。ELISA法测定血浆SDF-1α、TGF-β1水平;并冠脉造影,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①血浆SDF-1α、TGF-β1水平SAP组、UAP组、AMI组低于对照组(P<0.01),UAP组、AMI组低于SAP组(P<0.01),AMI 组低于UAP组(P<0.01);②血浆SDF-1α水平与SAP组、UAP组、AMI组Gensini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P=0.0749;r=-0.69,P=0.0036;r=-0.76,P=0.0049;TGF-β1与各组Gensini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P=0.1592;r=-0.71,P=0.0037;r=-0.77,P=0.0029;③血浆SDF-1α、TGF-β1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病变血管支数成负相关(r=-0.65,P=0.0218;r=-0.73,P=0.006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SDF-1α、TGF-β1水平降低,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8.
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奚燕  张宁 《中南药学》2010,8(4):253-255
目的筛选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过程的清膏辅料用量、相对密度及设备参数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浸膏相对密度:1.08~1.15(70℃);辅料用量:每帖药中糊精用量为得膏率的10%、乳糖用量为得膏率的5%;设备参数:进风温度130℃,进液速度10mL·min^-1,进风风量90Pa。结论所优化的条件可用于芩珠凉血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肝郁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舌象特点及通过中药治疗后的舌象变化。方法:收集54例慢性盆腔炎病例,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肾虚型32例,非肝郁肾虚型22例。将前两组与正常人群组31例,进行数字化舌象分析和比较。对肝郁肾虚型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舌象指数变化。结果:肝郁肾虚型慢性盆腔炎舌象在裂纹指数、厚薄指数、胖瘦指数、瘀斑指数上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胖瘦指数上肝郁肾虚型与非肝郁肾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胖瘦指数明显上升(P〈0.05),瘀斑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的辨证分型与舌像指数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中医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患者的舌象指数(胖瘦指数、瘀斑指数)在治疗前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临床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应激状态下甲状腺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60只大鼠诱发糖尿病后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在施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以诱发应激状态(4周)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疏肝健脾方、左洛复混悬液、疏肝健脾方+左洛复混悬液灌胃,正常组亦给予蒸馏水灌胃。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甲状腺素T3(FT3)、游离甲状腺素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观察甲状腺组织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的T3、T4、FT3、FT4均明显降低;中西药结合组大鼠的T3、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的T4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各用药组损伤情况介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结论:疏肝健脾方能对抗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应激状态下并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对糖尿病大鼠应激状态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