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25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早期开放气道对肺感染治疗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损伤合并肺感染82例,按是否开放气道分组,分析与比较他们生命体征变化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82例颅脑损伤合并肺感染开放气道者39例,气切率47.56%.未开放气道者43例(52.44%).颅脑损伤合并肺感染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发热、肺挫伤、意识障碍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肺感染患者不论年龄,性别,肺挫伤情况及意识障碍情况早期开放气道对病人的病程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对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护理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型不孕症患者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不孕门诊诊治EP型不孕症患者8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为宫腔镜亚组45例、刮宫亚组40例。分别予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另选择同期因男性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就诊、并经阴道B型超声及官腔镜检查除外EP和其他内膜病变的已婚妇女43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3组的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3组的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宫腔镜亚组的1年内妊娠率(77.78%)明显高于刮宫亚组(40.00%)(P〈0.05);宫腔镜亚组的EP复发率(6.67%)低于刮宫亚组(15.00%)(P〈0.05)。结论官腔镜手术治疗EP相对于刮宫术,其日后受孕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预后的影响, 探讨早期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提高运动发育程度的可能性。方法 对307例脑瘫高危儿进行随访。并对其中140例有脑损伤早期表现患儿进行干预。以Gesell测试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两个能区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140例脑损伤早期表现患儿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在早期干预前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结束后, 正常组儿童在大运动及精细运动方面均明显优于脑瘫组(P<0.01)及对照组(P<0.01);脑瘫组和对照组在精细运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大运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家庭干预对提高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瘫的严重程度, 尤其是在精细运动方面。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农村地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防治哮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8年5月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75例,于2011年5月-2013年10月,分阶段对患儿进行29项因素问卷调查及相关的临床体检,完成调查300例,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各因素与哮喘的相关性统计,采用软件SPSS 16.0,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患病率为26.33%;哮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X10)(OR=65.562;95%CI:21.604~198.963),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史(X6)(OR=8.161;95%CI:2.735~24.350),湿疹史(X3)(OR=5.538;95%CI:2.322~13.208),个人过敏史(X4)(OR=3.458;95%CI:1.529~7.823),一二级亲属哮喘史(X5)(OR=3.204;95%CI:1.330~7.721)。结论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生的强预测因子、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哮喘史、湿疹史、个人过敏史是本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李岩  李宁  赵飞飞  冯宗妹 《职业与健康》2014,(17):2525-2528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缺氧无保护组]及TGP各干预组(剂量分别为50、100、200、400、800mg/L)。采用Na2S2O4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缺氧损伤模型,Na2S2O4于不同浓度TGP干预1h后加入,作用16h。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SK-N—SH细胞生长及形态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r)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各组SK—N—SH细胞的存活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K—N-SH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SK-N-SH细胞呈圆形,较少有突起,为贴壁细胞,折光性较强;模型组多数细胞肿胀,折光度减弱,最终细胞成团、漂浮,并有许多细胞崩解物,TGP各浓度组均较模型组细胞数量较多,折光性明显增强,细胞裂解碎片减少,多数细胞重新贴壁伸展;TGP100、200、400、800mg/L干预组能够有效改善SK-N—SH细胞缺氧损伤造成的细胞死亡率的增加;TGP50、100、200、400、800mg/L干预明显抑制SK—N—SH细胞缺氧损伤造成的Caspase-3蛋白表达的增加。结论TGP对AD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通过调控Caspase-3蛋白的表达影响神经细胞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保持救护车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搏骤停病人救护车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胸外按压实施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应用numerical rating scale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价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 与未应用平衡固定架组相比,应用平衡架固定架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深度比例[(72±4)%比(50±3)%,t=6.84,P<0.01],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比(24±5)%,t=-11.46,P<0.01)]和背部疼痛评分[1.5(1.0)分比3.0(1.0)分,Z=-3.55,P<0.01]。结论 这种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37.
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易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病理生理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个体间呈现明显差异。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凋亡抑制基因Bag-1、Bcl-2在肝癌细胞、癌旁及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Bag-1及Bcl-2的水平,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Bag-1及Bcl-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均<0.05);VEGF、Bag-1及Bcl-2的表达与肝癌的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形成以及有无包膜形成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级及大小以及甲胎蛋白(AFP)等因素无关。VEGF、Bag-1及Bcl-2的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5);VEGF、Bag-1及Bcl-2阳性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VEGF、Bag-1及Bcl-2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2例肾脏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分别以腰痛、血尿症状就诊,影像学均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但缺乏特异性,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确诊为肾脏MFH,术后均予辅助化疗。结果 1例随访26个月,1例随访1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肾脏MFH是罕见的恶性肾原发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辅助治疗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对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其中,56例行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Outerbridge分级为Ⅲ级或Ⅳ级),44例行分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或Ⅱ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6和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和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与对照组的88.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和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OKS和WOMAC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 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和OKS评分较对照组低(P < 0.05);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同期与分期行膝关节镜检+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前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同期膝关节镜检 + 单踝关节置换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