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佟静  刘宝戈  王琳  崔维  吴炳轩 《骨科》2020,11(5):441-44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发生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CSFL)患者早期规范离床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130例,其中男74例,女56例,年龄26~77岁,平均(59.7±10.4)岁,对术后发生CSFL患者有效实施护理计划并制定早期规范离床方案。结果:本研究中7例术后CSFL患者均实行早期规范离床,平均离床时间5.14天,未出现伤口不愈合、硬脊膜囊肿及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 6~18个月。结论:优化护理管理策略并采取早期规范离床对颈椎前路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钙尔奇D3片比较。方法 1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均为我院骨科门诊病人,全部经过临床及双光能X线检查测骨密度确诊,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金天格组,n=80)口服金天格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钙尔奇组,n=80)口服钙尔奇D3片(每次1粒,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时的症状进行评分,对治疗前及治疗9个月时骨密度进行测定,通过症状评分和骨密度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总结其疗效。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时均常规行肝功、肾功、血钙等检查。结果 两组病人均全部得以随访,无失访。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时及治疗9个月时两组患者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评分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有进一步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9个月时较治疗前腰椎及股骨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腰椎及股骨Ward三角区骨密度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腰椎及股骨Ward三角区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中均有少数病例出现口干、便秘不良反应,无高钙血症、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金天格胶囊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可以缓解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并能显著增加骨密度,改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腰椎间盘退变后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对正常腰椎的CT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建立正常椎间盘L3~L4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椎间盘退变后对应的材料属性,建立退变椎间盘L3~L4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0.3 MPa均布轴向压缩载荷,比较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关节突关节的应力.结果 与正常椎间盘比较,退变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纤维环周边承受较大应力,髓核的压应力明显降低,软骨终板的应力集中在外周偏后;关节突关节面的应力明显增大.结论 有限元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椎间盘退变对腰椎的影响,是对临床研究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4.
腰骶移行椎是指最后一节腰椎横突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变异,人群发生率为4%~21%,在腰痛病人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中发生率为35%~51.3%不等。由于临床对此变异认识不足,常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定位错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困难等临床问题,故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与骶骨之间椎间盘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对52例腰骶移行椎患者的MRI及X线片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Ⅰ型23.1%(12例)、Ⅱ型17.3%(9例)、Ⅲ型48.1%(25例)、Ⅳ型11.5%(6例)。Ⅰ型腰骶移行椎与骶骨间椎间盘的形态与正常腰椎的L5/S1椎间盘相同;Ⅱ型与正常相近,但有发育不良现象;Ⅲ型和Ⅳ型则明显发育不良。结论Ⅰ型的椎间盘具备与正常L5/S1椎间盘相同的功能;Ⅱ型其椎间盘接近正常L5/S1椎间盘;Ⅲ型和Ⅳ型则为残存椎间盘,几乎不具备椎间盘功能,无退变发生。  相似文献   
36.
T_12^L_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2~T5椎体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为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1具脊柱标本上对前纵韧带、膈肌脚、腰大肌、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将脊柱胸腰段及腰椎紧密包围其中,形成软组织夹板,各椎间盘将各椎体分隔,形成独立的软组织间室。结论:提出T12~T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概念,该夹板由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组成,诊断胸腰椎骨折时应注意该夹板的完整性;治疗时要利用T12~T5椎体软组织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以达到解剖学复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必要性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分析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63例锁骨骨折行克氏针钢丝内固定、重建钢板或锁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应用克氏针钢丝内固定29例,重建钢板28例,锁骨解剖钢板5例。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3个月。按初步骨折愈合评定标准,优37例,良23例,差3例。优良率95.24%,与非手术组59例对比,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是必要的,且疗效肯定,术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38.
背景:目前临床上有多种风险预测评估系统及相关危险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性进行客观评估,但尚无专门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预测系统。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ORSSHF)与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OSSUM),探索能客观而准确反映该类患者手术风险的预测方法。方法:依据统计学及POSSUM评分系统建立ORSSHF评分系统,分别应用ORSSHF和POSSUM评分系统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47例,女65例;年龄60~94岁,平均(74.6±6.8)岁。按术前风险评分进行分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该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应用POSSUM和ORSSHF评分系统进行预测,发生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0例和44例,死亡例数分别为6例和4例,实际发生并发症36例、死亡3例。前者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P<0.05);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OSSUM评分系统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风险存在一定局限性;ORSSHF评分系统能较准确地评估该类患者的术前风险及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一定程度上弥补POSSUM评分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与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因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7例患者。其中35例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retaining,CR)假体,32例为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osterior cruciate-substituting,PS)假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 PS组患者手术时间(91.77±6.53) min大于CR组(87.48±5.8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组术后引流量(315.81±18.34) mL明显大于CR组(203.67±14.5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及PS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膝关节的情况和术者的个人经验来选择假体。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 62例于我院接受单节段手术治疗的部分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其中接受PLIF手术患者34例,接受TLIF手术患者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PLIF组与TIL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和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TILF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5%(9/34)和14.3%(4/28),TLIF组低于PILF组(P0.01)。PLIF组和TILF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但PILF组术后1个月内腰痛VAS评分高于TLIF组。PLIF组和TILF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8%和8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PLIF与TIL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但TLIF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