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73篇
神经病学   488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RDD)的CT和MRI影像特点,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病理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结果 2例患者行头颅CT平扫,4例患者行头颅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患者头颅CT显示脑水肿,1例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3例患者头颅MRI显示鞍区T1WI等或低信号,T2WI等或低信号,其中2例呈环形强化,1例呈均匀强化;1例患者右上颌窦、右鼻腔、右眶内及右颅前窝多发病灶,T1WI呈等和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信号,呈团块样强化.4例患者病灶均基于脑膜生长.结论 临床发热、头痛、血沉增快,血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如影像检查发现颅内基于脑膜或者脊膜生长的独立或者多发病灶,特别是鞍区的病灶,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RDD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发病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999-01-01/2003-12-31在解放军总医院定点就医的一组老年人群(年均18492人)中210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时的身体状况,发病率及受伤特点,病程及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该组老年人在建档案时已被分为两个亚组:超高龄组(平均年龄79.75岁,1978人)和老年组(平均年龄69.42岁,16514人)。以同期其他人群的脑损伤187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两组回顾资料的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9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病时的身体状况:超高龄组和老年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79.75±8.13),(69.42±10.85),(45.21±15.32)岁];患者自身患有单器官(主要为心、肺、脑、肾)或多器官疾病的超高龄组高达85.43%,高于老年组和对照组(45.79%,2.67%)。②发病率及受伤特点:超高龄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0.77%,0.08%)。超高龄组中摔伤占90.29%,而交通伤和其他伤很少。老年组和对照组中,均为交通伤占主要伤因。③治疗及病程:在对照组和老年组中均有超过80%患者手术治疗,而超高龄组仅有53.4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超高龄组和老年组中,伤后或术后出现心、肺、脑、肾等功能受损或者原有慢性病加重以及感染、再出血、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24.27%,12.15%,8.02%)。超高龄组和老年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远超对照组[(58.13±36.54),(39.61±21.12),(18.21±10.25)d]。④预后:各组的死亡率和重残比率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①老年人群脑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是摔伤、受伤时自身多患有单器官心、肺、脑、肾或多器官疾病,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是超高龄患者的脑损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慎重。②老年人脑损伤占用医疗资源多,但积极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疗效。③回顾性资料记载超高龄组是能够检索到的国内外老年人脑损伤平均年龄最高的一组,对超高龄脑损伤的相关分析是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先天性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入颅方式的解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入颅方式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23例寰枕融合患者颅颈交界CT数据。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后,CT数据传送至由Amira软件和UNIX操作系统构成的三维可视化工作站,于工作站虚拟环境下分析椎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点。结果23例患者的46支椎动脉中44支三维影像重建满意,其中43支的解剖学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Ⅰ型:经融合的枕骨髁与寰椎侧块之间的独立骨孔入颅;Ⅱ型:经融合或未融合的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之间入颅;Ⅲ型:于融合后的枕骨大孔结构与枢椎关节间部之间入颅,同侧寰椎后半弓未发育或无明显残余后弓结构。另外1例特殊者,未经枢椎横突孔,于枢椎与C_3之间入椎管。结论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多以几种有规律的方式入颅,入颅方式的不同与患者间骨性畸形的细节差别有一定关系,并且提示了寰枕融合胚胎期的病理变化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994.
猪垂体不同剂量照射后血清激素和靶腺器官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不同单次剂量照射后的放射反应。方法:采用依附于LINAC的SRS系统对幼年小型猪垂体一次施照,观察照射后血清睾酮、T3、T4、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对垂体及其靶腺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照射后血清睾酮水平的降低出现最早,15Gy以下组在观察期末出现不同程度恢复,20Gy组血清睾酮和T4在实验后期呈持续低水平,血清T3和皮质醇水平未出现改变。结论:垂体腺分泌细胞具有不同的放射敏感性,5Gy照射即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但15Gy照射后仍能部分恢复。对于单次20Gy的剂量照射,ACTH分泌细胞有较好的耐受,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细胞轻度受抑。  相似文献   
995.
10例生长激素-泌乳素细胞混合型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观察魏少波1罗毅2张纪1关键词垂体肿瘤;免疫组化;超微结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6.41对象和方法1.1本组10例生长激素-泌乳素细胞混合型垂体腺瘤(MGPA)均为女性,年龄24~...  相似文献   
996.
患者 女,64岁。自发性左顶枕部刺痛1年,渐进性加重并频繁发作1月,于1992年9月17日入院。检查疼痛发作时大汗淋漓,部位在左枕、顶及颈肩。枕颈X 线平片示颅底无畸形,颈椎体骨性结构正常。用卡马西平、颅痛定等药物治疗无效,改亚甲兰与2%利多卡因混合液封闭枕大和枕小神经后,左顶枕部痛温觉虽  相似文献   
997.
低位额部锁孔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采用“低位额部锁孔经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沿发际前缘自然走行横行切开5cm,或取额部一较深的额纹,横行切开皮肤。在眉间上2.5cm处,铣一中线偏右侧的3cm×3.5cm游离小骨瓣。牵开右侧额叶和A2段,沿胼胝体膝部前缘到达前交通动脉。分离动脉瘤颈后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结果18例病人中,术前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2例。术后恢复良好15例,迁延性昏迷1例,偏瘫1例,死亡1例。5例术后行DSA复查,无残留瘤颈。结论微创锁孔小骨窗行动脉瘤夹闭术是安全可行的,术者应对鞍上胼胝体区的显微解剖十分熟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在兔失血休克状态下对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新西兰兔模型,观察纳米级全氟碳治疗前、后及各组各时间点新西兰兔呼吸、血压、心率、血气等各参数及脑皮质病理变化。结果:12h存活率实验组(80%)比对照组(20%)高。实验组呼吸较对照组深大,次数加快。实验组动物在监测结束时血压(82.0±4.0)mmHg(1mmHg=0.133kPa)较对照组(50.0±3.0)mmHg为高。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336.1±16.5)mmHg较对照组(136.2±16.4)mmHg明显升高。组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有明显差别,实验组CO2排泄较对照组增强。对照组血气呈现明显变酸趋势。实验组动物瞳孔监测结束时较对照组偏小,瞳孔对光反射较对照组灵敏。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动物脑皮质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对脑皮质神经元具有明显保护功能,能够改善脑缺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转染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脑内后对旋转行为改善作用。方法 用pcDNA3 1/TH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 ,采用免疫组化及RT PCR方法检测到TH表达后 ,将转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PD模型大鼠脑纹状体内 ,观察PD大鼠的旋转行为变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共观察 12周 ,转基因细胞移植组PD大鼠 (n =10 )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改善情况在 2~ 8周最显著 ,对照组大鼠 (n =10 )的旋转行为无变化。结论 转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脑内移植后可短期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作为有效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1000.
轻中度颅脑损伤的MRI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轻中度颅脑损伤(mTBI)的MRI表现,评价MR/对mTBI的诊断价值和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mTBI患者的CT和MRI表现。所有扫描在伤后24d内进行,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1、T2W1。预后评估在损伤后6个月进行。损伤的严重性的评估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预后用扩展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0例(30%)恢复良好,15例(45%)伴有轻微的身体和智能缺陷,8例(24%)中等残疾。23例(70%)CT检查有异常,10例未发现异常。CT检查共发现25处脑内损伤。在MRI影像中,29例(88%)发现有异常,4例未发现异常,共发现44处脑内损伤。MRI发现的损伤数量是CT发现的1.76倍。损伤主要位于额叶和颞叶。早期MRI发现损伤位于额颞叶的患者预后不良。损伤程度与预后明显相关(P〈0.01)。结论mTBI的早期MR/影像对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早期MRI表现的额颞叶区域损伤患者预后不良。损伤深度、数量和位置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