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0 毫秒
31.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缺氧再给氧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蛋白表达,Northern blot分析测定ICAM-1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后内皮细胞I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缺氧再给氧后增高更明显,姜黄素组ICAM-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缺氧再给氧组明显下降,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姜黄素能明显下调缺氧再给氧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32.
植入电子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症状性缓慢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然而它存在许多缺点.能否利用分子生物学原理发展生物起搏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通过转染编码If电流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过度表达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增加心脏舒张期内向电流,从而在窦房结被抑制时提供起搏作用,这种利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构建的生物起搏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电子起搏器最为理想的替代方法.目的:总结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构建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9-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nnel;biological pacemak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5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生物起搏及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的基础实验.所选剧的36篇文献中,10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在4种异构体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2,4是心脏中的主要部分,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3只在胚胎起搏细胞中有低水平表达.起搏活性小的区域(如心室肌),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的表达占优势;而起搏活性高的区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的表达占优势.此外,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在整个发育阶段,是心室的主要异构体,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的相当表达量在乳鼠为5:1,成年鼠为13:1.②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通道缺陷可导致病窦综合征.③到目前为止.转染编码If电流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生物起搏的.结论: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必将成为改善生物"起搏"功能最理想的方法,以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和细胞为主的生物起搏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5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6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氨茶碱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测定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两组肺功能及Pa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4.
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该设备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前端电路包含除颤电压保护电路和静电防护电路,高压电路采用变压器耦合单端他激式MOS开关升压电路及高压稳压电路,用达林顿光耦开关进行脉冲控制,保证了脉冲输出波形的平稳。该设备可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联机,同步实时采集并显示、存储体表十二导联及食管导联心电图;还集成了临床医师惯用的众多操作分析功能,有效优化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及记录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5.
惠杰  刘丹 《实用老年医学》2014,(12):977-98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房性心律失常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治很有必要。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扑/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包括心脏瓣膜病、心房扩大、缺血、炎症、纤维化;甲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电解质紊乱及药物、慢性肺部疾病、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谢障碍等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小鼠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液闪仪测定肿瘤细胞摄入3H-TdR的方法 来检测生长抑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细胞的周期和增殖指数,以了解生长抑素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生长抑素能使肿瘤细胞对3H-TdR的摄入显著减少,使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增殖指数下降,其作用随生长抑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生长抑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癌H22的生长。生长抑素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阻止G0/G1期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有关。生长抑素的运用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细胞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7.
应用有限扩髓闭合复位穿钉技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6例,通过梨状窝开口,扩髓至骨折断端,顺行闭合穿入交锁髓内钉主钉,固定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瞄准器下置入远、近端锁钉。术后平均随访10.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X线片上可见骨痂最早发生在第3周时,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4周。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3%。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7%。无断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认为有限扩髓、闭合复位穿钉技术可使粉碎性股骨干骨折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最大的血供保护。扩髓产生的骨髓碎屑囤积在骨折断端,构成自体骨的植入,在各碎骨块间起到了桥接作用,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38.
临床上血小板制剂的使用日益广泛,但是血小板输注无(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transfusion,RPT)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问题。因此,血小板抗体检测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较多。本文用流式细胞(FCM)法与MASPAT法来检测血小板抗体并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采用FVⅢ基因内BclⅠ(intron18),XbaⅠ(intron22),HindⅢ(intron 19)三个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对可能携带者进行检测并对血友病A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通过PCR扩增FVⅢ基因内含BclⅠ(intron 18),XbaⅠ(intron22),Hindm(intron19)位点的相应片段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BclⅠ,XbaⅠ,HindⅢ酶解,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多态性分析。对有多态性意义者进行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结果 结合FVⅢ基因内标志BclⅠ(intron18),XbaⅠ(intron22),HindⅢ(intron19).对7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4个家系至少有一个标志以上有意义,从而对5名可能携带者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血友病A的高危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结论 结合三个基因内的多态性标志,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分析,是临床上简便及可靠的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1例HBV DNA及HBeAg阳性的CHB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照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BeAg和HBV DNA的阴转、完全应答、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