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退变性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对104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间减压ROI-C融合固定术,共植入108枚ROI-C。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脊髓型颈椎病56例。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并复查X线片或CT,用JOA、VAS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片或CT评价椎间隙高度和ROI-C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10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1±7.39)个月,平均8~30个月;手术平均时间:单节段(51.30±2.17)min,双节段(105.53±7.14)min;平均出血量:单节段(43.72±2.63)mL,双节段(71.57±4.20)mL。神经根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6.79±0.95)分、(2.36±0.90)分及(6.76±1.11)mm,与术前的(14.53±1.02)分、(7.70±1.60)分及(3.94±0.7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脊髓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4.21±1.82)分、(1.44±0.79)分及(6.50±1.13)mm,与术前的(10.18±1.62)分、(3.53±1.46)分及(3.71±0.8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104例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单节段(4.20±1.53)个月,双节段(5.41±6.15)个月。本组病例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吞咽困难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感染、ROI-C松动移位或下沉等。结论退变性颈椎病行ACDF应用ROI-C能有效重建病变椎间隙高度,获得可靠的颈椎稳定性及椎间融合率,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术后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显著,因此颈椎病行ACDF中单独应用ROI-C安全、有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对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58岁,平均32.0岁;体质量指数(BMI)(23.04±0.73)kg/m2;道路交通伤63例,跌伤26例,重物砸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d,平均5.4d.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双Endobutton钢板组(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复位)和锁骨钩钢板组(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均有提高,且锁骨钩钢板组的疼痛等级、日常生活活动(ADL)、关节活动度(ROM)、徒手肌力检查(MMT)、肩关节运动范围等评分分别为(14.8±1.1)、(18.5±1.5)、(38.3±2.8)、(23.4±1.7)、(28.7±1.8)分,均显著高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的(12.7±1.0)、(14.5±1.2)、(32.1±2.4)、(20.8±1.8)、(26.9±0.9)分(t=13.245、9.963、10.115、12.682、15.037,P<0.05);术后3个月,两组西安大略肩关节不稳指数(WOSI)评分均有降低,且锁骨钩钢板组患者的身体症状、工作娱乐、生活方式、情绪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1.2±3.0)、(20.5±2.5)、(18.7±2.6)、(21.7±2.8)分,均显著低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的(32.5±2.5)、(24.4±2.3)、(26.9±2.9)、(27.4±2.6)分(t=9.245、12.963、-8.296、-10.002,P<0.05).结论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显著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3.
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治疗RLDH患者22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51.2岁。病变节段L4/5 16例,L5/S1 6例。其中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10例,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8例,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4例。均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行微创TLIF术。采用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1年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采用Suk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22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7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8±1.4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24.5±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善率评估临床效果,其中优20例,良2例。随访期内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5~12个月,平均9.3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是一种微创治疗RLDH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4.
刘苏  朱轶  葛建飞  黄云中  张炜  徐又佳 《骨科》2022,13(6):516-521
目的 探讨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19例胫骨后Pilon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9.89岁(24~67岁),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1例。所有病人行CT检查,根据CT及AGH分型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踝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病人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4.74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29.47 min。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79个月(12~24个月)。根据Bru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面复位质量:优13例,可6例。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为85.95分,VAS评分平均为1.11分。结论 胫骨后Pilon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多样,结合CT及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5.
赵康全  赵理平  赵磊  严飞  黄群  沙卫平  王黎明 《骨科》2020,11(2):106-111
目的探讨引起颈椎病病人颈部疼痛的影响因素,尤其是Modic改变在颈部疼痛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261例颈椎病病人,其中男136例,女125例,年龄为(51.2±10.9)岁。纳入统计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受教育水平、颈椎曲度改变、颈椎滑脱、Modic改变、高级别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高度丢失和纤维环撕裂。通过数字化疼痛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病人的颈部疼痛程度,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计算上述因素对严重性颈部疼痛(SNP)和持续性颈部疼痛(PNP)的影响。另外,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颈椎滑脱、椎间盘退变分级、椎间盘高度丢失和纤维环撕裂对Modic改变的影响。结果共32例存在Modic改变。1型Modic改变病人的NRS评分明显高于2型(4.6±0.7 vs.3.7±1.1,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后凸[OR=2.413,95%CI(1.329,5.180),P=0.009]、颈椎滑脱[OR=2.962,95%CI(1.592,5.665),P=0.001]和纤维环撕裂[OR=1.766,95%CI(1.087,2.765),P=0.021]是病人SNP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而颈椎后凸[OR=2.738,95%CI(1.399,5.468),P=0.005]、颈椎滑脱[OR=2.565,95%CI(1.361,4.784),P=0.006]和Modic改变[OR=2.360,95%CI(1.264,4.275),P=0.010]是病人PNP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Modic改变与椎间盘病变的回归分析提示高级别椎间盘退变[OR=2.512,95%CI(1.186,5.611),P=0.013]以及椎间盘高度丢失[OR=2.403,95%CI(1.160,5.721),P=0.025]是Modic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椎后凸、颈椎滑脱和纤维环撕裂会加重颈椎病病人颈部疼痛的程度,而颈椎后凸、颈椎滑脱和Modic改变会延长颈椎病病人颈部疼痛的时间。此外,高级别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高度丢失是颈椎Modic改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病程平均21个月(10d~7年),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11个月~5年)。本组20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5%。结论手术干预是治疗重症或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颈前路的彻底减压和可靠的脊椎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7.
背景:假体松动和磨损是导致全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与骨-植入物界面的微运动、关节面的接触应力和关节运动密切相关。包括衬垫和胫/距柄假体在内的人工关节部件的设计构造是影响踝关节受力、运动、接触界面微运动的关键因素,开发新型衬垫对提高人工踝关节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全踝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用以检测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在减少假体微动和改善关节面接触行为方面的作用。方法:以一名健康成年人右踝关节CT扫描数据和INBONEⅡ系统产品手册为基础,建立包括骨骼和人工关节系统的三维模型,在经过截骨和假体安装后获得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A),再通过对原始衬垫进行多孔结构改造获得G50型、G60型、D50型、D60型4种新型衬垫,将不同衬垫替换原始衬垫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B-E),在5个模型上施加步态载荷模拟步态工况。比较5种模型植入物-骨界面微动和关节面接触行为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在步态周期下4个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的假体微动小于原始模型,与模型A相比,模型B-E假体微动数值上分别下降5.4%,10.1%,8.1%及20....  相似文献   
38.
林小龙  王黎明  严飞  沙卫平 《颈腰痛杂志》2021,42(2):151-154,159
目的 对比双节段与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双节段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2年1月~2019年12月行双节段或单节段TLIF治疗的L4-5、L5-S1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滑移参数(包括滑脱距离、滑脱角、滑脱率);测量腰骶参数(包括L4-S1高度、L4-S1前凸角、L4-SVA、腰骶角、L4斜坡度、L5斜坡度);;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记录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2例接受双节段TLIF治疗,14例接受单节段TLIF治疗.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滑脱参数均明显减少(P<0.001),骨盆倾斜角显著降低(P<0.001),骶骨倾斜角显著升高(P<0.001),L4-S1高度(P<0.001)和L4-S1前凸(P<0.001)显著升高.与单节段TLIF相比,双节段TLIF L4-S1高度显著增加(P<0.001),双节段TLIF组腰骶矢状面平衡得到较好的纠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节段与单节段TLIF手术对腰椎双节段滑脱患者均有良好的影像学和临床改善效果,双节段TLIF可更有效地改善L4-S1高度、局部腰椎前凸和腰骶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39.
黄群  朱现玮  严飞  徐炜  徐沁  周志平 《骨科》2022,13(2):97-101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引流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院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的14例腰椎间隙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7±2.56)个月。术后1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1周VAS评分[(3.39±0.53)分]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1.46±0.41)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96±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周ODI降至(46.79±5.18)%,术后3个月为(15.71±2.58)%,病人术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69.43±1.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周JOA评分为(19.21±1.76)分,术后3个月为(27.43±2.94)分,与术前[(8.71±1.6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9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术后1个月复查腰椎MRI显示脓肿已清除,神经根及硬膜囊无受压,部分病例达到椎间骨性融合。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置管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对于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蕈膝关节疾病的手段.其10~15年生存率为85%~90%,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1].1999年11月~2007年11月,我们对17例(20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了全膝关节置换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