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1/24例,L2/39例,L3/49例。均接受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8例行单侧椎板切除减压,4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2.6min,术中出血200~350ml,平均263ml。术中无硬膜损伤。1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牵拉伤,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ODI及R分别为8.3±0.6分、(52.32±9.17)%、0.211±0.052,术后1年时VAS、ODI及R分别为2.1±0.8分、(20.33±5.72)%、0.324±0.048,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1例可能不融合,融合率为95%;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采用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2.
背景:由于骨盆具有复杂的结构,目前对于坐位骨盆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有限元法日益成为骨盆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目的:以有限元法研究成人正常静态坐位骨盆应力分布。 方法:获取正常成年女性全骨盆CT扫描图像,利用CT数据通过Mimics 10.0对图像数据进行重建,利用Geomagic,Proe5.0进行实体建模,输入ANSYS。再根据解剖部位建立骨盆主要韧带。对S1椎体上终板施加600 N静载荷模拟坐位时骨盆受力环境,计算该加载方式下骨盆的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垂直加载600 N载荷于骶骨上表面时重力由骶骨经骶髂关节向下传递,到达坐骨结节。此时的坐骨结节处承受较大压应力。有限元模型在静载荷下的特征部位应力、应变值基本能够反应骨盆特有的力学结构特性,模型的准确性较高。计算结果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相近,建立的人体全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人体骨盆的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可作为骨盆生物力学研究的工具及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定量分析腰椎旋转角度对双能X线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并提出校正方法。方法模拟腰椎BMD标准测量方法,将5具成年男性腰椎标本放于特制的可旋转模具上。以5°为增加量,将标本从0°(标准前后位)逐渐旋转至45°,测量不同旋转角度状态下的腰椎BMD。同时,对标本进行X线摄片,根据Nash-Moe法评估椎体的旋转程度,并与DXA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腰椎旋转角度增加,腰椎的投射面积逐渐增加,骨矿含量无显著性变化,骨密度值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腰椎旋转角度与投射面积呈正性相关,与BMD呈负性相关。当旋转度数至15°时,测量BMD值与0°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旋转至45°时,BMD降低达21%。根据Nash-Moe法判断腰椎旋转程度,DXA法与X线法的符合率为90%。结论椎体旋转角度对腰椎骨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影响,可以导致测量值较真实值偏低。对于存在腰椎旋转畸形患者,应当根据旋转角度校正骨密度,以避免过高估计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自身免疫反应的变化,并与单纯脊柱手术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分析免疫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4-01/06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拟行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20例,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36例与接受脊柱手术的非腰椎间盘突出(对照组)患者22例。于手术前和术后1,3,5,7,14d采集晨起空腹外周血样。采用免疫单向扩散法检测Igc,IgM。临床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的分化抗原,采用荧光标记的单抗检测。采用LBY—XC全自动血沉测试仪测定血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8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外周血液IgM、IgG水平: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中术前外周血液IgM、IgC水平比对照组高(P&;lt;0.001)。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术后下降很明显(P&;lt;0.001),并且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术后第1,3,5天的下降幅度和下降速度大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P&;lt;0.001)。两组术后第7,14天显示了较大的下降。②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水平: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及对照组术前相差不大(P&;gt;0.05)。术后3组都明显上升(P&;lt;0.001),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术后第1,3,5,7天的上升幅度和上升速度大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及对照组,但无显著区别(P&;gt;0.05)。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术后第14天显示基本趋于一致。③外周血液CD4、CD8、CD4/CD8水平: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术前外周血液CD4、CD8、CD4/CD8水平比对照组高(P&;lt;0.001)。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术后上升很明显(P&;lt;0.001),并且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术后第1,3,5,7天上升幅度和上升速度大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但差别无意义(P&;gt;0.05)。3组术后第14天显示基本趋于一致。结论:不论何种手术方式,都使患者在接受椎间盘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发生明显改变,检测IgC,IgM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着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且其术后免疫状态的改变也提示手术能够减缓或不同程度阻断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5.
滕勇  王臻  宦怡  龚雪鹏  胡蕴玉  李涤尘  刘非  冯思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56-3557,T002
目的:探讨一种由螺旋CT图像反求(reverse engineering,RE)人体骨骼三维轮廓、用快速成型技术复制骨骼模型的方法,探索快速成型技术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icker公司PQ6000螺旋CT对猪股骨髁部进行层厚1mm,螺距1.0扫描,在CT机的Voxel Q图像工作站进行初期三维容积重建,之后对重建数据间隔0.2mm下载二维断层图像。自行开发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对下载图像进行滤波、去噪等处理,求出断面图像的二维边缘轮廓矢量化数据线图,将线图输入美国:Imageware公司Surfacer9.0图像处理软件,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获得股骨髁表面轮廓三维实体模型。经数据转换,在西安交通大学恒通公司LPS600快速成型机上复制骨骼实体模型。结果:得到了树脂实体骨骼模型,其几何外形与原股骨髁实物高度一致,复制的精度高。结论:由CT片层数据获得骨骼轮廓信息,用快速成型技术可复制骨骼三维实体模型,为矫形外科、颌面外科的假肢设计制造,复杂骨骼疾病诊断以及临床教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