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0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1152篇
预防医学   30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54篇
  5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2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其中男64例、女48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药敏试验、颅脑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2例患儿中2004至2008年(前5年)收治46例,2009至2013年(近5年)66例;早产23例,足月89例;发病日龄:≤3 d(早发型)20例,>3d(晚发型)92例.112例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62例(55.4%),革兰阴性菌50例(44.6%);排名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例(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20例(17.9%),链球菌18例(16.1%,其中无乳链球菌15例),肠球菌13例(11.6%),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8.0%).前后5年病原菌构成对比:革兰阳性菌均>50%,大肠埃希菌均占首位;近5年链球菌所占比例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为22.7%(15例),高于前5年[6.5%(3例),x2=5.278,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所占比例13.0%(3例)高于足月儿组[1.1%(1例),x2=7.540,P<0.05].早发型中最常见病原菌为链球菌(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占35.0%(7/20),且高于晚发型[12.0% (11/92),x2=4.872,P<0.05].药敏方面:革兰阳性菌中,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均达70%以上,其中MRS阳性CNS达77.8%.链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未发现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耐药率均达40%以上,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均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能未发现耐药.转归:治愈69例,好转自动出院23例,未愈自动出院9例,死亡1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合并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共计47例,占42.0%,在18例链球菌感染的患儿中,例数达到13例.结论 育英儿童医院近10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CNS、链球菌为常见.链球菌发病有增高趋势,在早发型中最为常见,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利奈唑胺可作为难治革兰阳性菌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方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性(VAP)的影响,探讨更好的吸痰方法。方法通过对比研究方法,对密闭式吸痰法和开放式吸痰法用于某医院住院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吸痰的效果及其影响。结果 62例密闭式吸痰的患儿中,有14例发生了VAP,感染率为22.58%。59例开放式吸痰的患儿中,有29例发生了VAP,感染率为49.15%。两组患儿的VAP发生率均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密闭式吸痰操作过程中,Sp O2下降发生率6.45%,呼吸道损伤发生率9.68%。开放式吸痰过程中,Sp O2下降发生率22.03%,呼吸道损伤发生率35.60%。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有利于预防VAP的发生,可降低呼吸道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血糖仪采血笔污染情况,改进消毒方法。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采血笔细菌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共检测采血笔32支,消毒前采血笔表面污染菌数平均为23 cfu/cm2,医院科室使用的采血笔污染菌数平均为25 cfu/cm2,家庭用采血笔污染菌数平均为21 cfu/cm2。采用乙醇氯己定消毒液直接喷洒消毒采血笔,可使污染菌数平均下降到1.0 cfu/cm2。结论血糖仪采血笔细菌污染较严重,用乙醇氯己定消毒液直接喷洒消毒有效。  相似文献   
94.
背景 慢性内脏痛是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和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主要症状,这种疼痛不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其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有关内脏痛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因而其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就当前慢性内脏痛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介绍内脏痛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脊髓小胶质细胞在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趋向 脊髓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未来慢性内脏痛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对比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MR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Ⅰ期子宫内膜癌和13例子宫内膜息肉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组间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各时段(16、32、48、64、109、154、199 s)的信号强度差值、早期相对信号强化率(ARSIR)、最大相对信号强化率(MRSIR)、总体相对信号强化率(SER)和强化峰值时间(TTP).结果 14例Ⅰ期内膜癌TIC曲线中,Ⅰ型4例,Ⅱ型6例,Ⅳ型4例;13例内膜息肉中,Ⅲ型3例,Ⅳ型10例.Ⅰ期内膜癌各期信号强度差值低于正常肌层,其中32、48、64、109、154、199 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Ⅰ期内膜癌MRSIR、TTP低于正常肌层;SER高于正常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期内膜癌各期信号强度差值低于内膜息肉,其中32、48、64、109、154、199 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Ⅰ期内膜癌MRSIR、TTP低于内膜息肉;SER高于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TMR动态增强检查能定量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及内膜息肉在各阶段的强化特点,其定量数据及TIC曲线类型对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转染微小RNA-132(miR-132)对体内外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45例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32的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和TUNEL实验检验转染miR-132后对体内外MHCC97H细胞生长和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外MHCC97H细胞中p-AKT、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体内肿瘤组织中Ki-67、Survivin和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miR-13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体外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中miR-132的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増殖明显被抑制,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均<0.05)。转染组细胞中Survivin和p-AKT的表达下调,Caspase 3的表达上调,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体内实验中,转染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明显被抑制,凋亡肿瘤细胞明显增加,Survivin和Ki-67蛋白表达下调,而Caspase 3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转染miR-132对体内外肝癌细胞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miR-132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调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携带-内酰胺酶基因的情况,同时分析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内酰胺酶基因,包括blaKPC、blaTEM、blaSHV、blaIMP-1、blaIMP-2、blaVIM-1、blaVIM-2、blaCTXM-1、blaCTXM-2、blaCTXM-9 和blaNDM-1. 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儿科共分离到13株CRE.对常用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其酶抑制剂均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1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7.69%,其次为妥布霉素为15.38%.所有菌株均检测到blaTEM,blaKPC的检出率达84.62%,blaSHV、blaCTXM-1、blaCTXM-9 和blaVIM-1的检出率分别为46.15%、46.15%、15.38%和7.69%. 结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CRE菌株主要携带的-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blaKPC 和blaSHV,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是儿科CRE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该类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阿米卡星可作为该类细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8.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4位因素[1]。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然而,并非所有的HPV感染必然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宫颈癌。大部分宫颈HPV持续感染8~10个月能自行消退[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大量学者[3-4]研究的热点是就生物标志物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程序中的应用价值。与  相似文献   
99.
张日沅  林胜璋  陈翀  王盈盈  徐贤绸 《浙江医学》2015,37(13):1121-1123,1128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PANC-1 细胞株随机分为处理组 和对照组,处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培养24h后,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处理PANC-1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能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并诱导其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同时其mRNA 的表达水平亦均上调(均P<0.05)。结论 去甲斑蝥素能明显抑制人胰腺癌PANC-1 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围术期死亡的腹部手术患儿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小儿腹部手术未死亡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取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可能与腹部手术患儿术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低BMI、ASA分级、早产、急诊、凝血功能异常、饱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1岁(OR=303.501,95%CI20.553~4481.738,P=0.000)、低BMI(OR=17.870,95%CI1.514~210.976,P=0.022)、ASA≥Ⅲ级(OR=53.509,95%CI4.005~714.919,P=0.003)、凝血功能异常(OR=72.222,95%CI3.154~1653.967,P=0.007)为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患儿合并年龄<0.1岁、BMI<15kg/m2、ASA≥Ⅲ级、凝血功能异常时应警惕发生死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