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47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陆晓生  彭昊  凌尚准  韦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76-3578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9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术(A组),单纯腹膜外前入路病灶清除术(B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D组).分别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A、B组与各组在手术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C、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各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获得平均26.5个月随访,均达临床治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Chen等疗效评定标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技术与各开放手术疗效相近,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传统各术式差异不明显,应根据个体情况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总结报道改良型股骨头钻孔植骨术在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2年4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实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型良股骨头钻孔植骨术治疗42例患者.统计其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1],延缓置换髋关节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200ml,平均手术时间1.5h.术后随访1-9年.根据主诉髋关节功能及X线征分析临床疗优30例,良好8例,满意2例,较差2例(1例于术后1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例于术后3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优良率90.5%.结论 改良型股骨头钻孔植骨术在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中早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手术简单,微创小,有效延缓人工髋关节置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SCI组(18只)和HBO组(18只).2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建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模型建造成功后,HBO组于损伤2 h后开始行HBO治疗,1次/d.2组分别于损伤后6、12、24、72、120、168 h各取3只大鼠,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其中TNF-α、IL-10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逐渐升高,在伤后12h表达明显上调,至24h达高峰,高表达持续至损伤后72 h;HBO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SCI组一致,但升高幅度降低(P<0.05);SCI组大鼠IL-10 mRNA表达在损伤后12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至168 h达高峰;HBO组表达变化趋势较一致,IL-10 mRNA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HBO能够减少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脊髓组织的继发损伤,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达到促进恢复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HBO therapy on the expressions of pro inflammatory cytokine mRNA includ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 and interleukin-10 (IL-10)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n rats. Methods For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n=4) , the SCI group (n = 18) , and the hyperbaric oxygen group (n = 18).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Allen impact. Then, the SCI group and the HBO group received HBO therapy 2 hours after injury, once a day. And 3 r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t 6, 12, 24, 72, 120 and 168 h following injury to take samples of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 and measur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s of TNF-α, IL-10 mRNA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method. Results Faint expression of the cytokine mRNA could be noticed in the sham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mRNA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 in the SCI group elevated gradually, increased obviously at 12 h after injury and reached peak at 24 h, and its high expression maintained till 72 h after injury. The tendency in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mRNA in the HBO group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SCI group, however, the amplitude in the increase of TNF-α mRNA decreased (P<0. 05). The expression of IL-10 mRNA in the SCI group began to increase at 12 h after injury and increased gradually over time and reached peak at 168 h. The expressions of both TNF-α and IL-10 mRNA were more consistent in the HBO group, with more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expressions of IL-10 mRNA. Conclusions HBO could reduce the releas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resulting in reduction of secondary spinal cord injury,protection of the damaged nerve cells and promotion of recovery.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比较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Sextant)系统与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8.3岁;体质量58.4~75.2 kg,平均体质量68.5 kg;体质量指数20.1~2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8 kg/m~2。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Sextant组(A组,39例)和Wiltse组(B组,39例),其中A组采用Sextant系统固定病椎,B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病椎。分别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术前和术后病椎前后缘高度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个月腰背疼痛情况等。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情况,A组(57±24) mL,B组(64±19)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16);患者手术时间比较[A组(85±23) min vs B组(69±15)mi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64,P0.01);术中透视次数比较[A组(13±4)次、B组(8±3)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24,P0.01);切口长度比较[A组(6.3±0.8) cm短于B组(9.8±1.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P=0.039);术后患者VAS评分比较[A组(2.8±0.9)分vs B组(2.6±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3);术后病椎前后缘高度比[A组(77.4±5.7)%vs B组(8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17);术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B组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47)。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直视下置钉,有效恢复病椎高度的优势。均为治疗单纯腰椎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5.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5年来收治脊髓型颈椎病306例,其中脊髓夹持型34例,27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7例后路椎管扩大,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照JOA评分评定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7例,优14例,良5例,好转8例,优良率70%.后路椎管扩大7例,优2例,良1例,好转4例,优良率40.3%.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应作为首选术式.对于多节段(3个节段以上)病变或合并连续型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颈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5年来收治脊髓型颈椎病306例,其中脊髓夹持型34例,27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7例后路椎管扩大,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照JOA评分评定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7例,优14例,良5例,好转8例,优良率70%。后路椎管扩大7例,优2例,良1例,好转4例,优良率40.3%。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应作为首选术式。对于多节段(3个节段以上)病变或合并连续型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导致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骨盆骨折手术失败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为35-55岁,平均45.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4例。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及Majeed功能评价标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评价为"差",或固定失效、骨折复位丢失评定为治疗失败,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手术翻修治疗。结果:手术失败原因:2例因多发伤延误手术时机而未能予以骨折有效复位;4例骨盆骨折选择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末固定导致复位丢失;4例仅行骨盆前环固定而未予以后环的稳定;6例骨盆骨折未予以有效复位及内固定。其中14例行骨盆翻修手术,2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放弃翻修手术。14例翻修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优4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按Majeed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78.6%。结论:手术时机把握不当、固定方式选择错误、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稳定性欠佳是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尽早手术翻修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大多出现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大多造成溶骨性破坏,由此导致一系列骨相关事件,如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转移到骨组织中的肿瘤细胞与骨微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乳腺癌细胞通过分泌PTHrP,促进RANKL分泌并减少OPG合成,造成RANKL/OPG的比例失调,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造成骨质溶解,骨基质中的TGF-β大量释放又反过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分泌PTHrP。本文综述了乳腺癌骨转移中的"恶性循环"研究进展,以期为以此"恶性循环"为靶点的骨改良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基于临床、MRI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DL)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其预测初发前列腺癌(PCa)骨转移(B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经病理证实的初发PCa,根据患者来源将其分为训练集(53例BM、121例无BM)和测试集(29例BM、83例无BM)。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初发PCa BM的临床独立风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基于MR 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score),以最佳DL特征建立DL标签评分(DL-score),进而构建影像组学-DL模型;最后基于临床独立风险因素、Rad-score及DL-score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初发PCa BM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比其临床获益。结果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OR=1.003,P<0.01)及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评分(OR=3.023,P=0.01)为初发PCa BM的临床独立风险因素;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预测训练集及测试集初发PCa BM的...  相似文献   
100.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 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7例,其中3例改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共19例,其中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9例,开窗术5例,半椎板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术2例。结果 随访全部病例,平均随访时间5 .8年,优良率达95 .6%。结论 外伤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征是症状轻,体征明显;临床上应有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达到临床疗效的思维,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