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2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34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030篇
内科学   361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236篇
外科学   376篇
综合类   2415篇
预防医学   58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74篇
  7篇
中国医学   2088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773篇
  2011年   838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陈露  马芳  马蕊  马国芳 《现代预防医学》2022,(21):3944-3950
目的 评估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效力和实施效果,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制定建言献策。方法 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北大法宝”检索系统以“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疾控”为主要检索词检索2003—2022年中央、国家及各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2项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将政策效力划分为政策力度、政策措施、政策目标3个维度,用疾病预防控制支出表示政策效果,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三种不同政策工具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003—2022年,我国疾控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数量与总体效力值呈现平稳波动,且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政策平均效力值呈M型稳定变化趋势,整体水平偏低; 政策措施得分最高,政策目标次之,政策力度得分最低。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高,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低; 环境型(Coef.=0.732,P=0.015)、供给型(Coef.=0.64,P=0.010)、需求型(Coef.=0.523,P=0.035)三种政策工具对政策实施效果均具有促进作用,滞后期保持在1~2年; 上一年度的疾控支出对下一年度的政策效果具有促进作用(Coef.=0.74,P=0.032)。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效力不断提高主要源于政策颁布数量的累计效应; 不同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类政策工具均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实施效果起到一定影响,且环境型政策工具最优; 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支出会强化政策实施效果,推动疾控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对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接诊的基于临床症状诊断为前置胎盘孕妇79例,所有孕妇均在手术前行盆腔MRI扫描,观察胎盘厚度、宫颈长度、胎盘T2低信号带、宫颈边缘窦、膀胱隆起、子宫肌层变薄信号,分析上述MRI征象、指标对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结果:79例孕妇中,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置胎盘的患者52例。MRI征象中的胎盘T2低信号带、宫颈边缘窦、膀胱隆起、子宫肌层变薄均可有效诊断前置胎盘(P <0.05);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T2低信号带>宫颈边缘窦>子宫肌层变薄>膀胱隆起;胎盘厚度≥10 mm时,胎盘厚度与前置胎盘呈正相关(r=0.852,P=0.016);胎盘厚度<10 mm时,胎盘厚度与前置胎盘无相关性(r=0.201,P=0.052)。宫颈长度≥30 mm时,宫颈长度与前置胎盘无相关性(r=0.376,P=0.071);宫颈长度<30 mm时,宫颈长度与前置胎盘呈负相关(r=–0.721,P=0.036)。结论:MRI征象(胎盘T2低信号带、宫颈边缘窦、膀胱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新市区2020年≥18岁居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脂肪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18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以及B超检查。运用χ2检验和L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调查对象69 701人,男性31 131人(44.66%),女性38 570人(55.34%)。脂肪肝患病率15.79% (11 005/69 7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64岁:OR=2.840;≥65岁:OR=5.053)、民族(回族:OR=1.244;维吾尔族:OR=1.196)、文化程度(初中:OR=1.193;高中或中专:OR=1.287)、饮食不均(荤食为主:OR=2.433;素食为主:OR=2.109)、吸烟(OR=1.432)、偶尔饮酒(OR=1.339)、腹型肥胖(OR=2.233)、高血压(OR=1.768)、糖尿病(OR=1.724)和血脂异常(OR=2.369)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18岁以上居民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年龄、饮食习惯、吸烟、超重以及肥胖、血脂异常等均是脂肪肝的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4.
实验性顺铂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建立顺铂 (cisplatin,CP)诱导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 )大鼠模型 ,探讨 ARF的发病机制。2方法  SD大鼠静脉一次性注射 CP 6 mg/ kg,动态观察大鼠血清肌酐 (Scr)、尿素氮 (BUN)变化以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 3结果 对照组不同时间 Scr、BUN差异不明显 (P>0 .0 5 ) ,肾组织形态学正常。模型组 Scr、BUN第 4d较第 1d明显升高 (P<0 .0 5 )。肾组织形态学显示 ,肾脏髓质外侧带大部分肾小管坏死 ,细胞核固缩、溶解、消失 ,管腔扩张 ,有坏死脱落碎屑。 4结论  CP诱导的大鼠 ARF模型为一较为理想的 ARF模型  相似文献   
105.
血液透析单位内感染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接受治疗时频繁的体外循环、反复输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成为肝炎、尤其是非甲非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 [1 ] 。据报道 ,国内血液透析单位丙肝感染率 7.2 %~84.1% ,乙肝感染发生率 16 %~ 2 8%。除反复输血外 ,透析机共用、透析器复用和器械操作等均可成为感染的途径 [2 ]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因素。近年来 ,我们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规程的同时 ,加大了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收到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病区环境管理  病区设立独立区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一种连续在位测定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方法:应用芘丁酸光纤化学传感器和计算机联用在线技术及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UV)分别测定氧氟沙星片剂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在药典规定的测定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80。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18%和1.56%,当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为0.56μg/ml。用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作对照并进行评价,P>0.05,显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改变传统的取样分析模式,实现了响应快速、准确、灵敏的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107.
唇腭裂与血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8.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侵袭、转移和术后复发是导致HC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失调可能与各类癌症的发生和转移有关。有研究显示lncRNA SNHG12在HCC组织表达明显上调,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探讨lncRNA SNHG12在HCC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用qRT-PCR检测SNHG12以及预测到的靶miRNA及靶基因(miR-199a-5p与FZD6)在HCC细胞HepG2细胞与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中的基因表达量,观察下调SNHG12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iRanda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SNHG12和miR-199a-5p之间的关系,分析下调miR-199a-5p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以及SNHG12对miR-199a-5p作用的影响;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99a-5p和FZD6的关系;检测过表达及下调FZD6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以及SNHG12和miR-199a-5p对FZD6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HIBEC细胞比较,HepG2细胞中SNHG12表达量明显升高、miR-199a-5p表达量明显降低、FZD6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1)。下调SNHG12表达,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被明显抑制,过表达SNHG12作用则相反(均P<0.05)。SNHG12与miR-199a-5p特异性结合,下调miR-199a-5p促进HepG2细胞增殖、侵袭与EMT,过表达miR-199a-5p则起到抑制作用(均P<0.05)。过表达miR-199a-5p对HepG2细胞的作用,能部分被同时过表达SNHG12所逆转(均P<0.05)。miR-199a-5p靶向FZD6,下调FZD6后HepG2细胞增殖、侵袭与EMT明显抑制,过表达FZD6则相反(均P<0.05)。下调SNHG12抑制FZD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而下调miR-199a-5p则促进FZD6的表达(均P<0.01);与单独下调miR-199a-5p比较,同时下调SNHG12和miR-199a-5p,FZD6的表达被抑制(P<0.01)。 结论:HCC细胞中lncRNA SNHG12的上调可能通过影响miR-199a-5p/FZD6轴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EMT过程。  相似文献   
109.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头侧入路和尾侧入路均已得到认可,但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还较少。本研究探讨头尾结合入路方式与完全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拟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各组75例。分别采用头尾结合入路方式手术和完全头侧入路方式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 结果: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均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 [(127.6±27.8)min vs. (148.0±28.5)min;(63.31±17.20)mL vs. (98.44±22.04)mL;(6.12±1.40)d vs.(6.73±1.54)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完全头侧入路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3±2.4)枚vs.(16.8±2.7)枚,(2.8±1.1)枚vs.(3.0±1.0)枚,(2.79±0.73)d vs.(2.90±0.68)d,(5.11±1.32)d vs. (5.30±1.48)d,(13.82±2.20)d vs.(14.51±2.47)d,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6.67%  vs. 18.67%,P<0.05)。 结论:头尾结合入路方式与完全头侧入路方式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相当,前者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为了探索THSD7A对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宫颈癌C33a细胞和SiHa细胞培养及转染siTHSD7A基因,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方法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验证。后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THSD7A沉默后对两种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沉默THSD7A的表达后,宫颈癌C33a细胞和SiHa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进入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减少,凋亡比例增高(P<0.05)。结论 提示THSD7A可能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宫颈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