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动力髋螺钉结合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联合磷酸钙骨水泥(CPC)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2例采用DHS治疗,为DHS组;28例应用DHS联合CPC治疗,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60例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半均14.8个月)的随访.DHS组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切割股骨头1例,发生延迟愈合髋内翻畸形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Harris评分评定结果:优10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81.25%.联合组无内固定物松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未发生髋内翻畸形;Harris评分评定结果:优16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2.9%.两组患侧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22,P=0.10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而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C明显提高了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物的稳定性,能有效解决因骨质疏松导致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移动或切出的问题,避免发生内固定失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其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治疗周期短,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索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该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58例,分为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4.
武建利  汪洋  李芳 《新疆医学》2015,(3):346-349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常见的产伤性骨折,锁骨骨折占新生儿产伤骨折的第1位[1],临床工作中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很多,现将分娩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做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住院孕产妇32163例,共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36例,其中剖宫产19821例,发生新生儿锁骨骨  相似文献   
9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仍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虽然目前采用很多预防措施,但目前初次手术感染发生率仍在0.5%~1%,翻修手术甚至可以达到16%.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多重的手术打击,而且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其绝对数字正逐年增高,因此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miR-467b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ATDC5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ATDC5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NC mimics组、miR-467b mimics组。于转染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TNF-α、IL-1β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467b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和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NC mimics组ATDC5细胞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iR-467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LPS组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NC mimics组ATDC5细胞STAT1、STAT3、JAK2、p-STAT1、p-STAT3、p-JAK2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STAT3、JAK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 mimics组相比,miR-467b mimics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miR-467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467b后,细胞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5),而STAT1、STAT3、JAK2、p-STAT1、p-STAT3、p-JAK2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STAT3、JAK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LPS刺激ATDC5细胞后可通过激活JAK/STAT3信号通路引起细胞炎性损伤,过表达miR-467b后可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ATDC5细胞的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案。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4例患者,制订适合膝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案,特别是患者的病情观察、术区护理、引流管护理、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个性化的功能锻炼等方面。结果54例行一期膝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后,5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 w 出院时均可扶拐行走,无明显疼痛和关节不稳,住院期间无跌倒、坠床、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2例功能欠佳,KSS 功能评分平均50分,其余52例至末次随访时 KSS 功能评分平均94分。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2.6%。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一期翻修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案有效、可行,可促使患者患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对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康复效果均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s,DHS )联合骨水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治疗高龄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40例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每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并根据髋关节功能情况,对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 Harris 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动力髋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力髋内固定组并发2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0.0%。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并发1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5.0%。动力髋内固定组 Harris 评分(91.8&#177;6.1)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2.5&#177;5.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力髋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对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治疗各具优势,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因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服用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到2015年1月,56例(72髋) SLE并发ANFH患者行THA手术,患者年龄20岁到47岁,平均32.6岁。围手术期予以补充激素治疗,规范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回顾性总结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行单侧髋关节置换,16例(32髋)分二期行髋关节置换。1例术后2年发现切口感染,其余均Ⅰ级愈合,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5例术后第2~3天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脱水和呕吐,考虑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随访3~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末: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2.5±8.2)分,SF-36平均(67.2±6.9)分,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P <0.05)。结论 SLE患者行THA治疗激素导致ANFH,如果做好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
汪洋  马骏  李国庆 《新疆医学》2015,(3):305-308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不同压力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60 mm Hg;B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80 mm Hg;C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300 mm Hg。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患侧膝关节肿胀情况、术后疼痛等级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与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3 d止血带处疼痛小于B、C组患者;B、C组患者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胀程度明显小于B、C两组患者,而B、C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术后7 d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B、C两组患者,而术后14 d及术后1月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无差异;三组患者术后膝关节KSS评分无差异。结论 TKA手术中合理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