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Zeng Y  Cao L  Liu Y  Peng GF  Peng LB  Yang DS  A DL  Xu BY  Gong B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1):752-756
目的 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平台型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连续随机分配至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时术膝的膝关节评分(KSS评分、H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ROM)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时KSS膝评分P值分别为0.754、0.802、0.561、0.764,HSS评分P值分别为0.737、0.361、0.254、0.330,WOMAc骨关节炎评分P值分别为0.976、0.557、0.946、0.818,ROM随访P值分别为0.519、0.646、0.175、0.2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型膝假体TK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arly clinical outcomes of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y a fixed-bearing versus mobile-beating prosthesis.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08 were sequentially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to Group A (fixedbearing prosthesis) (40 knees) and Group B (mobile-bearing prosthesis) (40 knees).And the data of the range of motion (ROM),Knee Society Score (KSS) and Western Ontario MacMaster (WOMAC) were collected at pre-operation and 6,12 and 24 months post-operation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P values were as follows:KSS:0.754,0.802,0.561,0.764;HSS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0.737,0.361,0.254,0.330;WOMAC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0.976,0.557,0.946,0.818;ROM follow-up:0.519,0.646,0.175,0.276.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fixed-bearing and mobile-bearing prostheses show no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82.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单纯植骨或内固定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4月~2007年4月我院治疗胸腰椎结核268例,采用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112例,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156例。结果:本组268例患者中,1例术后第2天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转ICU,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病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脊柱后突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局部疼痛缓解,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内固定组术后无复发.非内固定组术后复发32例。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抗痨治疗同时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MRI对肩关节常见疼痛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有肩关节疼痛患者,用1.5T的MRI仪行肩关节检查,分析肩袖撕裂及盂唇损伤的MRI形态学表现特点。结果:21例肩关节MRI扫描发现:肩袖病变13例、盂唇病变4例、肩袖病变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2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1例、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脂肪消失和滑囊炎或滑囊积液5例、肩胛骨肿瘤1例。21例中同时伴不同程度肩关节退行性变及骨创伤4例。5例经开放性手术或关节镜证实,其余16例行保守治疗后临床随访。结论: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能详细显示肩关节组织解剖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肩关节常见疼痛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4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为椎间孔型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即极外侧型),占同期手术治疗病例的2.8%。8例采用椎板间入路,2例采用椎板侧方入路,2例采用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本症常累及同序数神经根,且突出间隙以L4/5居多,L3/4、L5/S1次之。CT、MRI检查与手术所见一致。经4个月~3年随访,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MRI检查是目前诊断本症的最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而定。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7年4月对34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6~61岁,平均39岁.术前根据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 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简单型骨折13例,复合型骨折21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及前后联合入路5例进行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手术平均耗时2.5h,术中平均失血0.6L.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3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8例,复位满意9例,复位不满意3例,4例关节轮廓复位.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关节功能优11例,良15例,一般4例,差4例,优良率为76.5%.解剖复位加满意复位的临床优良率为85.2%,而差及关节轮廓复位的优良率为42.9%(P<0.05).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 I°1例,II°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无手术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时手术、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18例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分别对年龄、性别、民族、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9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这些因素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对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民族、总胆固醇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则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其中性别、甘油三酯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低密度脂蛋白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88.
李国庆  多力昆·来海提  马骏 《浙江医学》2018,40(16):1870-1872,1875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17.9±3.1)个月。1例患者因臀中肌无力而发生脱位,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痊愈;1例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经加长柄翻修术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钢丝断裂,经严密观察及康复锻炼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畸形、脱位、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9.04±5.59)分,高于术前的(27.01±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优44例,良27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为87.7%。结论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合理选择人工关节假体、骨折固定装置及固定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索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该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58例,分为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仍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虽然目前采用很多预防措施,但目前初次手术感染发生率仍在0.5%~1%,翻修手术甚至可以达到16%.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多重的手术打击,而且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其绝对数字正逐年增高,因此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