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克  梁红锁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03-1104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1年2月至2005年9月.采用双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53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35例,Ⅵ型18例。开放性创口按照Gustilo分型:Ⅰ型15例,Ⅱ型22例,Ⅲ型16例。结果 随访5~2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优18例,良25例,可9例,优良率达83%。结论 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在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向前向上翻转90~160°修复膝前、膝上下端及内侧创面13例。结果肌皮瓣全部获得Ⅰ期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转位是修复膝部(外侧除外)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对27例胫骨骨折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8~15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评定优19例,良5例,可3例.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RP(3%)组、BMSCs(1×106/mL)组、PRP与BMSCs联合组.无菌环境下,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术后4周PRP组1次性注射植入RPR 12 mg,BMSCs组单纯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PRP与BMSCs联合组股骨头内髓芯减压后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与PRP12 mg复合物,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对照.造模后第12周,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髓腔内骨小梁结构和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变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的兔股骨髓中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细或坏死,骨细胞减少,骨头疏松,脂肪细胞增多.骨陷窝空缺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粗,排列整齐,骨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减少.骨陷窝空缺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RP组、BMSCs 组、PRP与BMSCs联合组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PRP与BMSCs联合组PD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PRP,B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骨细胞增殖,减少骨陷窝空缺率,抑制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加损伤股骨头中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促进股骨头再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兔源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后,体外培养BMSCs,体积分数5%和10%的PRP与BMSCs共培养,观察B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茜素红染色阳性率,应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phosphatase,ALP)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B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含量,应用real time-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CTGF、ALP、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α1)、兔Ⅰ型胶原(Col-Ⅰ)和OCN的表达. 结果 BMSCs诱导分化后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率、ALP活性、OCN及CTGF含量升高,CT-GF、ALP、Cbf-α1、Col-Ⅰ和OCN的mRNA表达增加. 结论 PRP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能与PRP促进BMSCs中CTGF、ALP、Cbf-α1、Col-Ⅰ和OC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脊椎后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或单纯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3例。结果经6~36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2.5%和后缘78.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1.5%和后缘98.5%,Cobb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为术后平均3°。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ASIA分级除A级3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2~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100~150 g,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随机将其分为4个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PRP(30×109/L)组、BMSCs(1×106/ml)组、PRP与BMSCs联合组,每组10只。使用打击装置造成大鼠T10段脊髓的冲击伤,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PRP组在损伤段脊髓注入RPR,BMSCs组注入BMSCs,PRP与BMSCs联合组注入BMSCs与PRP复合物,每组分别注入1 ml。模型对照组不注入任何物质。术前3 d和术后12周对大鼠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第12周,对大鼠小腿后侧皮肤感觉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记录潜伏期时间和波幅大小。检查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伤段脊髓组织,冷冻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观测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结果 PRP组、BMSCs组、PRP与BMSCs联合组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潜伏期延长且诱发电位波幅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RP与BMSCs治疗组的SSEP潜伏期减短与诱发电位波幅上升(P<0.05)。治疗组的受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PRP与BMSCs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结论 PRP、BMSCs均可提高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缩短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和提高诱发电位波幅,增加受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从而修复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ARCO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钽棒并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进展为ARCOⅢ期外,其余股骨头均无塌陷,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2±7.1)分提高到术后(83.9±8.6)分。结论: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免疫原性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BMSCs后,将体积分数5%和10%的PRP与BMSCs共培养,应用real time-PCR检测体积分数5%和10% PRP对BMSCs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LA Ⅰ类基因及RLAⅡ类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RP对RLA-DR表达的影响,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方法检测PRP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增殖反应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BMSCs相比,real time-PCR结果显示,5%和10% PRP组BMSCs RLA Ⅰ类基因和RLAⅡ类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和10% PRP组BMSCs RLA-D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S试验结果显示,5%和10% PRP组BMSCs PBL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RP对BMSCs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LA Ⅰ类基因及RLAⅡ类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辅助中药熏洗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8年5月,29例ACL断裂患者以自体四股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2月(平均13月)的随访,Lachman试验除1例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1.68±5.92)分提高至术后(90.73±10.26)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的优点,辅助中药熏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