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在广东汉族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BT技术对58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54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在HLA-DRB1基因位点上,T1DM组和正常对照组共检出38种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1DM组的DRB1*0301、DRB1*0405、DRB1*0701、DRB1*0901频率明显升高,而DRB1*1202、DRB1*1502、DRB1*1602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B1位点上的DRB1*0301、DRB1*0405、DRB1*0701、DRB1*0901是广东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而DRB1*1202、DRB1*1502、DRB1*1602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40在游离脂肪酸影响小鼠胰岛NIT-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棕榈酸组、硬脂酸组、油酸组、亚油酸组、棕榈酸+油酸组,各组采用游离脂肪酸孵育12、48 h,比较各组干预对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增殖采用CCK-8法、5'-溴-2脱氧尿苷(Brdu)-ELISA法检测.转染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以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在NIT-1细胞表达,细胞分为空转组、对照siRNA转染组、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分别观察不同游离脂肪酸干预12、48 h后细胞增殖情况.应用Western blot观察游离脂肪酸孵育及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对Egr-1表达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游离脂肪酸孵育12 h均可促进NIT-1细胞生长.棕榈酸及硬脂酸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油酸及亚油酸孵育48 h后仍促进细胞增殖.棕榈酸和油酸共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较棕榈酸、硬脂酸单独孵育明显增加.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后,分别予棕榈酸、硬脂酸孵育NIT-1细胞12、48 h,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吸光度值较空转组无明显差异;予油酸、亚油酸孵育NIT-1细胞12、48 h,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转组相比明显减少.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子棕榈酸/油酸共孵育12、48 h后,吸光度值较空转组下降(CCK-8法:q值分别为7.834、8.236,均P<0.05;Brdu-ELISA法:q值分别为7.981、5.376,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棕榈酸孵育对Egr-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油酸孵育后可见Egr-1表达明显上调,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后,油酸刺激Egr-1水平较空转组明显降低.结论 饱和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依赖G蛋白偶联受体40;而不饱和脂肪酸对胰岛B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及对饱和脂肪酸长期负性作用的抑制至少部分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0介导,这一作用伴有Egr-1表达上调.上述结果提示G蛋白偶联受体40可能参与调节胰岛B细胞代偿.  相似文献   
63.
绝经后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绝经后妇女85名,按体重指数(BMI)分为两组,正常组BMI<23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23kg/m2。测腰围、臀围、腰臀比、BMI、体脂量、空腹血清瘦素、空腹和2h血糖和胰岛素、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果超重及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较体重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后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r=0.527,P<0.001)、腰围(r=0.436,P<0.001)、臀围(r=0.543,P<0.001)、BMI(r=0.546,P<0.001)和体脂量(r=0.542,P<0.001)均显著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臀围是影响瘦素的独立因素(r=0.591,P<0.001)。结论臀围是影响绝经后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发病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孕妇的病历资料,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140人,正常孕妇160人。结果:PCOS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60.71%(85/140),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45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40例;对照组孕期发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8.75%(30/160),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13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17例。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IR),易导致糖代谢异常而引发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且肥胖加剧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加强预防性监控。  相似文献   
6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健康妇女及患者各2O例.按体重指数分Ⅰ组(正常非肥胖组)、Ⅱ组(正常肥胖组)、Ⅲ组(PCOS非肥胖组)、Ⅳ组(PCOS肥胖组).比较四组患者性激素浓度、体重指数、腰臀围比、OGTT试验及胰岛素释放,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Ⅲ组、Ⅳ组性激素水平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COS肥胖组(Ⅳ组)的睾酮和体重指数、腰臀围(WHR)水平相比(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③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重指数、腰臀围水平比、空腹胰岛素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④Ⅳ组1h、2h、3h血糖明显升高,Ⅳ组胰岛素释放量均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05).结论 PCOS患者睾酮升高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肥胖能加重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6.
益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肾汤对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菌素诱发、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益肾汤干预治疗,并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缬沙坦作为对照,观察糖代谢(血糖、胰岛素)、大鼠肾功能[包括:肾重/体重、尿总蛋白(24h)、尿白蛋白(24h)、血尿素氮]、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GBM)、血及肾组织的TGF-β1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成功诱发大鼠DM。②各治疗组与糖尿病未治疗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尿素氮、尿总蛋白(24h)及微量白蛋白,升高胰岛素水平,抑制肾皮质TGF-β_1表达及GBM的增厚。③相关分析:肾脏TGF-β_1表达量与尿总蛋白(24h)、尿白蛋白(24h)浓度、GBM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益肾汤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血尿素氮浓度、减少肾脏TGF-β_1表达、延缓GBM增厚的作用;益肾汤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与ARB相仿。益肾汤防治DN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与其降低肾脏TGF-β_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7.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肥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绝经1~10年妇女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与肥胖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选择2001-08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1~10年的妇女85例,年龄46~63岁.均自愿接受各项指标测定.[2]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和瘦素.采用生物阻抗法测定体脂量.采用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左侧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的骨密度.[3]用直线相关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其中三酰甘油、瘦素和胰岛素的数据分析前先经自然对数转换.结果:纳入绝经后妇女85例进入结果分析.[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t=-0.431,P<0.01),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t=0.244,P<0.05);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t=-0.334,-0.374,P<0.01),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与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体脂量呈显著正相关(t=0.225~0.520,P<0.05~0.01).股骨颈骨密度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t=0.225,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腰椎骨密度=1.077-0.022绝经年限;股骨颈骨密度=-0.376+0.651身高+0.011体质量指数-0.006绝经年限-0.028 ln三酰甘油;Wards区骨密度=0.398+0.008体质量-0.011绝经年限-0.048 ln三酰甘油;大转子骨密度=0.389+0.006体质量.结论:[1]胰岛素、瘦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2]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和三酰甘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胰岛素和瘦素不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脂代谢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脉粥样硬化常与骨质疏松症共存,进一步分析发现脂代谢指标与骨代谢指标有相关性,而且多数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同时对血脂有调节作用,所以推测脂代谢与骨代谢有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有:脂肪酸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及促进前破骨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骨髓间质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途径,脂代谢与骨代谢的遗传基因有相关性,高脂血症后骨髓内脂肪细胞增多增大压迫微血管使骨头供血明显减少等。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3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例单纯甲亢患者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比较。结果 甲亢先发或两病同时并发者25例(83%),糖尿病先发者5例(17%)。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OGTT峰值明显增高并延迟。患者体形消瘦26例(87%),有心电图异常20例(67%)。结论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单纯甲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应加强对甲亢合并糖尿病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40(GPR40)是否介导游离脂肪酸(FFAs)短期、长期作用对小鼠胰岛NIT-1 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技术抑制GPR40在NIT-1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棕榈酸、油酸短期(2 h)、长期(48 h)干预对NIT-1细胞GSIS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SIS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 FFAs短期干预促进空转染组、对照siRNA转染组GSIS水平(P<0.01),而对GPR40 siRNA组GSIS无明显影响,该组细胞GSIS水平明显低于空转染组和对照siRNA转染组(P<0.01).FFAs长期干预明显抑制空转染组、对照siRNA转染组细胞GSIS水平,对GPR40 siRNA组GSIS无明显影响.空转染组、对照siRNA组GSIS水平低于GPR40siRNA组(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在GSIS过程中,FFAs短期干预后,GPR40 siRNA组胞内钙离子浓度峰值明显低于对照siRNA组(棕榈酸:5.10 vs 7.02,油酸:4.27 vs 6.21,均P<0.05);而FFAs长期干预后,GPR40 siRNA组胞内钙离子浓度峰值明显高于对照siRNA组(棕榈酸:3.24 vs 1.21,油酸:2.83 vs 1.18,均P<0.05).结论 GPR40介导FFAs对GSIS和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短期刺激和长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