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3篇
  免费   99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609篇
口腔科学   302篇
临床医学   1420篇
内科学   376篇
皮肤病学   274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532篇
综合类   3772篇
预防医学   107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902篇
  1篇
中国医学   3208篇
肿瘤学   29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1075篇
  2008年   1160篇
  2007年   1256篇
  2006年   1141篇
  2005年   848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 CsA)的抑制作用。 方法: 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 结果: 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 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 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 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 d和第7 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 结论: 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加入FGF-4和HGF初步诱导,然后置于5%淤胆鼠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周,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白蛋白和CK8/18免疫组化染色,白蛋白与转甲状腺蛋白RT-PCR检测,细胞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功能分析。结果: 经初步诱导分化的ESC置于5%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培养,初期细胞生长受抑制,2周后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细胞呈现良好的均质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白蛋白和CK8/18表达;RT-PCR显示有白蛋白、转甲状腺蛋白等的mRNA转录;细胞有糖原和尿素合成功能。结论:采用含淤胆血清的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从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的胚胎干细胞中有效筛选出了具有功能的肝细胞,细胞有较好的均质性,为临床肝细胞替代治疗、获取丰富供体细胞来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
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在治疗性肝再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治疗性肝再生模型进行胚胎干细胞(ESC)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 观察其在肝组织替代、体内的生长分化及成瘤性等情况,为ESC移植在难治性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倒千里光碱+70%肝部分切除建立BALB/c小鼠的治疗性肝再生模型。用荧光示踪剂CFDA SE 标记移植细胞,将经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体系筛选出的ESC源性肝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入治疗性肝再生模型小鼠肝内。然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检测移植细胞体内分布、整合与肝细胞替代、体内生长分化等情况。2周后行白蛋白荧光免疫组化(双荧光染色)、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其功能状况。并通过观察其体内成瘤性对筛选出的ESC源性肝干细胞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CFDA SE标记的ESC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1周,受体小鼠肝实质内可见散在绿色荧光分布。2周后,肝实质内绿色荧光分布区域明显扩大,且可见类似肝索样结构排列。共焦白蛋白荧光免疫组化(双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受体小鼠肝组织内可见标记细胞表达白蛋白阳性信号(呈黄色荧光),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6周内未见畸胎瘤形成,而将未分化的ESC移植入小鼠腋区皮下6周后则可见畸胎瘤形成。结论: 经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体系筛选出的ESC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入治疗性肝再生模型小鼠肝内后可有效整合入宿主肝板、在肝内能进一步生长分化并部分表达肝细胞功能。其安全性较好,6周内未见畸胎瘤形成。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初步探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DC40L表达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HSCT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n=12)和遗传性溶血性贫血(n=1)成功植入的儿童患者,其中脐血移植(UCBT)8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5例,在移植前、移植后发生GVHD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比较外周血中CD40L和CD40的表达。结果:3例UCBT无GVHD,其余均发生了Ⅰ-Ⅳ度急性GVHD。急性GVHD发生时CD4^ CD40L^ 和CD8^ CD40LT细胞表达明显升高,allo-PBSCT者更明显;慢性GVHD发生时患者的CD40L^ 、CD25^ 和CD69^ 在CD4^ 和CD8^ T细胞上的表达亦增加。CD19^ CD40^ B细胞的表达在UCBT和allo-PBSCT的3个月内则一直处于低于正常的水平。结论:CD40L高表达与GVHD的发生相关,提示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在GVHD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组织RNA各4例,逆转录荧光探针标记后杂交制作BiostarH-140 s基因芯片。采用荧光值ratio、生物信息学、t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相关基因。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45条,主要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免疫反应等相关基因;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77条;实时定量PCR检测10条基因,6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2个证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基因差异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塞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 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塞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 h再灌注组梗塞体积。GLUT3自3 h即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 h再灌注组在3 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 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GLUT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GLUT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犬肺组织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 21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2周组和起搏4周组。测定血液动力学评价心衰严重程度, RIA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 RT-PCR法定量检测肺组织内皮素系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起搏2周组和起搏4周组犬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肺组织内皮素前体原-1的表达比较显示, 起搏4周组明显高于起搏2周组(0.53±0.08υs0.35±0.08, P<0.01), 起搏2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08υs<0.14±0.06, P<0.01)。内皮素前体原-1表达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起搏2周组中内皮素A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内皮素B受体表达低于对照组。2组心衰犬内皮素A受体和B受体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起搏4周组明显高于起搏2周组。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犬模型中, 肺组织内皮素的过度表达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血浆内皮素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在心力衰竭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剪切率的变化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剪切率的变化特点及探讨非诺贝特提高血管舒张功能的机制。方法:以20例正常人、6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其中30例予以饮食治疗、32例予非诺贝特治疗)为观察对象,以肱动脉B超测量血流、血管弹性和舒张功能等指标,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脂的变化。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超声显示平均血流剪切率(MSR)、血流介导的扩张效应(FMD)和血管弹性指标Da、Dr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而平均血管壁紧张度(MCWT)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血Ox-LDL浓度高于、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NO与MSR、 FMD水平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Ox-LDL浓度呈负相关。8周的低脂饮食治疗可使TC、TG水平下降,但NO、Ox-LDL和血管超声指标未见显著改变;非诺贝特治疗组血管超声MSR 、FM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TG、TC、LDL-C和Ox-LDL浓度低于、NO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时MSR的下降和氧化因子Ox-LDL的升高共同参与内皮的损伤机制,导致NO水平下降,表现为血管舒张功能的下降和弹性下降,MSR的上升和Ox-LDL的下降有利于内皮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诺如病毒(Norovirus)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细胞株, 制备抗诺如病毒核衣壳蛋白的mAb, 为诺如病毒的早期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用E.coli表达的GⅡ组广州株NVgz01(DQ369797)Norovirus-N蛋白免疫BALB/c小鼠, 通过PEG使小鼠脾细胞和Sp2/0细胞融合, 使用HAT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融合细胞, 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测定mAb的效价、免疫球蛋白亚型和mAb的特异性, 并将各mAb之间进行配对.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 共筛选出4株分泌抗Norovirus-N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N2C3、 N7C2、 N4B1、 N8A9.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 这4株mAb都可以与E.coli表达的GⅡ组广州株Norovirus-N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 并且能与天然粪便标本中的GⅡ组Norovirus产生特异性反应.配对结果显示N2C3和N7C2之间配对, 对表达蛋白和天然病毒都具有较强的检测灵敏度.结论:获得了诺如病毒GⅡ组特异性mAb, 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肿瘤干细胞(TSC)理论认为,肿瘤内部存在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是肿瘤形成、生长、转移和复发的根源,只有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才能使恶性肿瘤治愈.目前肿瘤的治疗只能杀死大部分已分化的肿瘤细胞,不能杀死肿瘤干细胞,造成了肿瘤治疗效果的不理想.扰乱维持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和微环境;或诱导肿瘤干细胞的分化;或针对肿瘤干细胞所表达的区别于正常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的靶向治疗都是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