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CT评估星形细胞瘤新生微血管的作用。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MVD。分析瘤内CT征象与MVD间的关系。结果 MVD与病理分级相关。混杂密度及高密度组的MVD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坏死明显组的MVD比坏死不明显组高,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钙化组的MVD为13.7±4.7,明显少于无钙化组(20.9±5.8)。囊变与MV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如密度、钙化、坏死等征象在判断肿瘤新生血管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卵巢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良恶性卵巢肿瘤的MRI表现,提出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3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MRI资料,包括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术前MRI诊断的39例卵巢肿瘤中单侧病灶25例,双侧病灶14例,卵巢病灶共53个。术前诊断卵巢良性肿瘤38个,恶性肿瘤15个。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36个,恶性肿瘤17个。结论 ①MRI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率,对畸胎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囊肿、囊腺瘤等病变可以作出定性诊断。②MRI能准确显示卵巢肿块的大小、形态和侵及范围,有助于定性诊断和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1例乳腺癌术后1年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为骨质疏松组(OP组),年龄53~75岁;56例骨密度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为非骨质疏松组(NOP组),年龄46~64岁。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入组患者左侧股骨颈、腰椎1-4(L1-4)骨密度,并分析其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生产、绝经、绝经年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的相关性。结果 OP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绝经及绝经年限与N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是否生产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BMD与BMI呈正相关,而与年龄、绝经年限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年龄、绝经年限、BMI为影响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 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全身检查(DHC)对结肠直肠癌的转移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结肠直肠腺癌患者,均行胸部X线、上腹和盆腔CT、18F-FDG(DHC)全身检查.结果从检测病灶的部位:①18F-FDG、CT肝(≥1.4cm)分别为 45、47处,(p>0.05).当(肝)病灶小于1.4 cm ,18F-FDG未检出、而CT检出6处.②肠道、腹膜后、骶前分别为24和15处(p<0.05),其中19例20处(DHC)经手术证实.③其它骨骼分别为11和1处、但明显低于MDP的26处,18F-FDG6例肺转移17处病灶,X线为13例.④术吻合口分别为CT 3例和18F-FDG(DHC)2例,手术证明复发2例,CT其中1例假阳性(穿刺活检)经治疗后复查病灶消失.结论 18F-FDG对结肠直肠腺癌的原发、复发和转移部位在肠道、腹膜后、骶前及术吻合口较CT能早期、准确发现病灶,并制定临床分期,对于肝转移,18F-FDG未见明显优势,病灶小于1.4cm,18F-FDG未能检测出病灶.  相似文献   
9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子宫增大48例;T2WI及T1WI显示子宫有弥散分布的片状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30例;T2WI显示子宫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21例,29个卵巢囊肿,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有15个,T1WI呈高信号而T2WI呈低或等信号5个,T1WI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9个。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MRI表现:(1)子宫内出现片状低信号区,同时夹杂斑点状高信号;(2)卵巢巧克力囊肿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相似文献   
96.
联合超声技术诊断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 (UEDVT)的声像特征及超声诊断UEDVT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3 8例单侧上肢临床疑UEDVT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包括二维加压超声、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 (CFDI)、二维血流显像 (B -flow)及脉冲多普勒技术 (PWD)的综合使用 .结果  2 6例经检查确诊UEDVT ,其中 4例合并有浅静脉血栓 . 11例正常 ,1例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完全栓塞 42条 ,不完全栓塞 2 1条 .结论 加压超声结合CDFI及 /或B -flow对确定静脉血栓部位、静脉阻塞情况的判断有可靠的价值 ,为诊断UEDVT的首选方法 ,PWD对判断血流状态有帮助 ,但对判断血栓的存在不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运用静息态fMRI的比率低频振幅(f ALFF)方法,探索耳穴电刺激引起的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29例,分别于基线状态、耳穴电刺激及假穴电刺激时行fMRI扫描,采集动态心电图数据,记录心率变异性;对3种不同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和f ALFF值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耳穴电刺激时心率变异性与差异脑区的fALFF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基线状态相比,耳穴电刺激RR间期、相邻RR间期差值(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50%)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穴电刺激与基线状态的RR间期、MSSD、P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穴电刺激时边缘叶、海马旁回及颞叶局部脑区的fALFF值升高(P<0.05,FWE矫正),且差异脑区的f ALFF值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两者的比值(LF/HF值)呈正相关(r=0.422,P=0.023)。结论:耳穴电刺激可调节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同时引起边缘叶、海马旁回及颞叶的fALFF改变,且两者间具有相关性,这为研究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梗死并发微小出血灶(CMB)的发生率、分布特点以及微小出血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9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MRI T1WI、T2WI、DWI、3DTOFMRA及T2*WI检查,分析MRI表现.结果 36例(38.71%)合并微小出血灶,其中11例为急性脑梗死并CMBs,15例为陈旧性脑梗死并CMBs,7例为陈旧性脑梗死再发急性脑梗死并CMBs,3例为脑白质内缺血变性灶并CMBs.结论 T2*WI技术能敏感地检测CMBs,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MRI观察针灸后效应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针灸后效应对脑部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在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 min对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功能连接的脑区除包含针刺前所见到脑区外,还出现一些新增区域,包括左侧旁中央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等,且针刺后原有的大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针灸后效应可增强健康志愿者脑部功能连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640层螺旋CT检查对病理性椎体骨折患者确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1例疑似病理性椎体骨折患者,均行X线检查、640层螺旋CT检查,统计X线、640层螺旋CT检出病理性椎体骨折情况,并以穿刺活检、手术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准,比较X线、640层螺旋CT诊断病理性椎体骨折灵敏度、确诊率、特异度。结果 121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病理性骨折60例,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61例;X线检出病理性椎体骨折58例,640层螺旋CT检出病理性椎体骨折59例,640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确诊率、特异度分别为95.0%、95.9%、96.7%,高于X线检查80.0%、81.8%、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0层螺旋CT检查具有覆盖范围宽、扫描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诊断病理性椎体骨折能提高确诊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