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等的关系.方法 按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筛选T2DM患者47例,健康对照组35例,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临床生化指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TA)测定T2DM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空腹血清骨钙素水平,并分析血清骨钙素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lc和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等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22±0.93)μg/L vs(4.88±0.76)μg/L,P<0.01];相关性研究显示,空腹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年龄(r=-0.421,P<0.01)、空腹血糖(r=-0.414,P<0.01)、空腹胰岛素(r=-0.405,P<0.01)、HbAlc(r=-0.283,P<0.05)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趋势;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HbAlc是影响空腹血清骨钙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囚素.结论 T2DM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T2DM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其高血糖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胰岛素促泌剂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细胞采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株INS-1,实验分5组:A组:格列苯脲(根据药物浓度分3个亚组A1:10μmol/L、A2:1 μmol/L、A3:0.1 μmol/L);B组:格列美脲(3个亚组BI:10μmol/L、B2:1 μmol/L、B3:0.1 μmol/L);C组:瑞格列奈(3个亚组C1:1 μmol/L、C2:0.1 μmol/L、C3:0.01 μmol/L);D:阴性对照组(加等量培养基);E:空白对照组(加等量最高浓度药物溶剂).各组药物分别干预4h、24h、96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凋亡条带、TUNEL分析细胞凋亡率,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基础和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对细胞凋亡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4h,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2、B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21、2.5、2.71、2、2.57倍(P<0.05),格列美脲(B3)及瑞格列奈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24h,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3、B2、B1)、瑞格列奈(C2、C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35、2.71、2.94、1.71、1.88、2.35、1.53、1.94倍(P<0.05),瑞格列奈(C3)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4天,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3、B2、B1)、瑞格列奈(C3、C2、C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3.7、4.5、8.35、3.2、3.8、7、2.8、3.6、4.5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促泌剂可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且其促凋亡的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说明胰岛素促泌剂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可为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3.
艾塞那肽的抗糖尿病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塞那肽是首个获准上市的肠促胰素类似物药物,可模拟人体自身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功能,降低健康受试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促进胰岛β细胞新生、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改善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延缓胃排空和减少摄食量等,因而有着传统治疗糖尿病药物不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对艾塞那肽的药动学、临床疗效及抗糖尿病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成功地运用到多学科领域,在疾病诊断、药物评价以及临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谢组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体系中小分子代谢中间体和终产物,核磁共振和色谱-质谱的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现综述近年来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伴血脂异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调脂治疗对血糖的影响及糖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或格列美脲治疗12周后,检测BMI、FPG、HbA_1c、TC、TG、HDL、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选择其中血脂仍异常的患者98例,在原降糖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根据血脂水平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或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隔日交替治疗8周,治疗后复测上述指标. 结果调脂治疗后三组血脂成分明显改善,FPG、HbA_1c均明显下降(P<0.01).经Bivariate-correlate分析,HbA_1c的下降与TC、TG、LDL的下降呈正相关;HbA_1C的下降与ApoA呈负相关. 结论 调脂治疗伴有血脂异常的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血脂的同时,还有利于血糖的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66.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波  郭振奎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7,13(15):1158-1159
概述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由于线粒体DNA突变影响ATP生成,改变了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产物的含量,同时引起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从而导致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特殊表现。基于线粒体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病因的不同,对线粒体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也不同。  相似文献   
67.
<正>Paget骨病又称变形性骨炎,是一种慢性良性骨骼性病变,可累及一个或多个骨骼,以骨转换增加和骨重建紊乱为主要特征[1]。脂质肉芽肿病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侵犯骨骼及多种器官为特征[2]。本文报道1例从Paget骨病进一步诊断为脂质肉芽肿病的青年病例,临床罕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8.
<正>1临床资料1.1病史患者,男,25岁,因“乏力、四肢活动障碍半月余”入院。半月余前服用感冒药(布洛芬、头孢类抗生素)后出现乏力、双腿酸胀,2 d后出现四肢活动障碍,无法自行起身,伴咳嗽,且血钾低,给予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仍控制不佳。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既往体健。父亲患有冠心病,家族其他成员身体均健康,家族中无与患者类似病史,否认家族重大遗传及传染病史。  相似文献   
69.
成年人的胰腺中散布着50~200万个胰岛,它们构成了胰腺的内分泌组织。目前已知胰岛至少存在5种内分泌细胞,alph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delta细胞分泌生长抑素,epsilon细胞分泌饥饿素而pp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70.
成年人的胰腺中散布着50-200万个胰岛,它们构成了胰腺的内分泌组织。目前已知胰岛至少存在5种内分泌细胞,alph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delta细胞分泌生长抑素,epsilon细胞分泌饥饿素而pp细胞分泌胰多肽。胰岛不仅仅是一个大约有1000个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而且是一个有着高度密集的微血管系统和丰富的自主神经支配的,以及富含整合蛋白和核纤层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的微器官。组成胰岛的两种主要细胞alpha和beta约占细胞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