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考察由魔芋精粉、蜂胶粉和吡啶甲酸铬组成的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魔芋蜂胶胶囊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及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评估。结果两种性别小鼠经口最大耐受浓度(MTD)均大于1.2 g/kg·bw,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其属于低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不具有遗传毒性。结论魔芋蜂胶胶囊属于低毒级、不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2.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成功地运用到多学科领域,在疾病诊断、药物评价以及临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谢组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体系中小分子代谢中间体和终产物,核磁共振和色谱-质谱的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现综述近年来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转录因子7样2(TCF7L2)基因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易感基因之一,其基因变异体与2型糖尿病有强相关性,是目前2型糖尿病多因子遗传学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基因之一.这一结果在许多人种中都得以证实,而在我国关于该基因的研究刚刚起步.TCF7L2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5,共编码619个氨基酸,其产物是Wnt信号通路中一种转录因子.该因子通过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调节,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该信号通路与胰腺和胰岛的正常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是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是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等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疾病。近年发现TZDs增加女性骨折的危险性。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TZDs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系分化,而抑制其向成骨细胞系分化,减少骨形成,还可能具有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增加骨吸收的作用,从而导致骨量减少。TZDs还可能通过改变某些激素和细胞因子的水平间接地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47例,健康对照(NGT)35名,测定受试者一般临床及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结果与NGT组相比,T2DM组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升高(70.43±20.710g/Lw98.48±22.37μg/L,P〈0.01);相关性研究显示,内脏脂肪素水平与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HbA1c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腰围和空腹血糖是影响内脏脂肪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升高,血清内脏脂肪素可能在T2DM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4例2型糖尿病伴耳聋患者行线粒体基因测序,明确线粒体基因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2014至2015年期间收治的4例有母系遗传糖尿病家族史伴耳聋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线粒体3069~3842片段进行直接测序,有突变或有意义者行线粒体全基因(除D环区外)测序,以明确是否有线粒体基因突变。结果在1例患者中发现有T3535C同义突变,由稀有密码子突变为常用密码子。对此患者进一步行线粒体全基因测序(除D环区外),发现G9053A、T10609C、C10920T、G13759A、G13928C、A15326G共6个错义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了6个线粒体错义突变,其中C10920T突变与患者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临床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比电化学发光法(ECLIA)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探讨ECLIA法诊断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程度的最佳诊断切点。方法 收集20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LC-MS/MS法和ECLIA法检测25(OH)D浓度,以LC-MS/MS法为金标准,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一致性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检测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估ECLIA法诊断维生素D缺乏程度的诊断效能,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别确定ECLIA法的最佳诊断切点。结果 ECLIA法检测25(OH)D水平的中位数为18.88 ng/mL,LC-MS/MS法检测25(OH)D水平的中位数为14.61 ng/mL,与LC-MS/MS法相比,ECLIA法结果呈正偏倚(26.402%),两者组内相关系数是0.531,两者相关系数rs=0.491(P<0.001),回归方程为YLC-MS/MS=-3.486+0.987XECLIA。以LC-MS/M...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清nesfatin-1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nesfatin-1水平与血糖、血脂及糖尿病相关肥胖的关系。方法 60例(年龄40~60岁、病程≤5年)血糖控制不佳(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糖尿病体重正常组(T2DM-NW组,30例,BMI<24kg/m2)和糖尿病肥胖组(T2DM-OB组,30例,BMI≥28kg/m2),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nesfatin-1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前T2DM-NW组血清nesfatin-1水平显著高于T2DM-OB组(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后, 两组FPG、2hPG、HbA1c、TG、TC、LDL-C、HOMA-IR、血清nesfatin-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体重、BMI、FIN、HOMA-β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水平与FPG、2hP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5、0.257,P均<0.05),而与体重、BMI、TG、TC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1、-0.770、-0.507、-0.54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为血清nesfatin-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摄食抑制脂肪因子nesfatin-1与血糖、血脂、糖尿病相关性肥胖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荷瘤小鼠在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1-34)的作用下,骨代谢及骨生物力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方法 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4 w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各12只,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乳腺癌组织块悬浊液注射法制备小鼠乳腺癌模型,10 d后模型组每日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组每日予以PTHrP1-34 400 μg/kg体重腹腔注射.用药35 d后行全身骨X线扫描观察骨破坏情况、测全身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以及骨代谢相关血清指标[血清Ca、P、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β(β-CTX)骨钙素(BGP)、骨唾液酸蛋白(BSP)],剥离肿瘤比较两组肿瘤的体积与质量.结果 X线片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存在明显的溶骨性骨破坏,其中1只存在骨折.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实验组BMD、生物力学指标显著降低(P<0.01).各组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实验组P、β-CTX、BSP等反映骨吸收的指标显著升高,总ALP、BGP等反映骨形成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PTHrP1-34能够促进小鼠乳腺癌骨转移,造成溶骨性骨破坏,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同时骨破坏释放的因子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肥胖抵抗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高糖高脂饮食对非肥胖型代谢紊乱的影响,探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肥胖抵抗大鼠模型,取静脉血,测其生化指标,同时对尿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除羰基戊二酸(RSD=11.77%)外,其他14种代谢物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10%以内,R2Y和Q2值分别为0.929和0.9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抵抗组大鼠尿液中能量代谢过程的相关代谢物羟基乙酸、苏氨酸、丝氨酸、丁二酸、延胡索酸、2,3-二羟基-丁酸、苹果酸、羰基戊二酸减少,同时与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醇、反式乌头酸、果糖、葡萄糖、肌醇含量也明显减少。结论饮食干预16周之后,肥胖抵抗组大鼠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代谢物发生异常,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能较为全面的反应能量代谢状况,发现差异代谢物,可用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