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0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对AD、VD、不伴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MCI)及健康对照者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AD、VD及MCI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并就实验结果与AD、VD、MCI的相关性及意义讲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Endo等人首先发现.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品种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舒降之)、洛伐他汀(lovastatin、美降之)、普伐他汀(pravastatin、普拉固)、氟伐他汀(fluvastatin、来适可)、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立普妥)等.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伴有冠心病患者的一线药物而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的研究逐步深入,其使用范围一直在扩展.自1994年以来发表的6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CARE、LIPID、AFCAPS/TexCAPS、HPS)均证明了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的良好安全性[1].但从2001年8月8日因西伐他汀(拜斯亭)发生严重肌溶解从市场上撤出以来,人们对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又给予极大关注[2].现将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特别是肌毒性的预防和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血浆脂肪因子网膜素-1( omentin-1)水平和结直肠癌( CRC)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RC的患者42例(肿瘤组)和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为正常的健康志愿者42例(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均匹配。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组以及对照组空腹血浆omentin-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明显升高( P <0.05)。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浆omentin-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呈正相关(r=0.57,P<0.01),与血清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 FINS)、腰臀比( WHR)、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均呈负相关( r=-0.668、-0.493、-0.395、-0.371,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HDL-C、WHR为CRC患者血浆omentin-1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浆omentin-1水平可能与CRC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和正常大鼠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重塑的特点。方法9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各45只(DM组均高脂喂养),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Ⅱ型 DM大鼠模型,于损伤后0 h(未损伤),16、48、72、120 h (每组5只)处死大鼠取角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 Western blot 法观察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DM大鼠角膜上皮损伤愈合率较 NC 组大鼠明显延迟,DM组和 NC 组大鼠角膜上皮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后16、48 h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损伤后0、72、120 h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可影响大鼠角膜上皮创伤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索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患者空间记忆和物体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至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按甲状腺素水平将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42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16例),并按是否存在甲状腺相关抗体分为抗体阳性和抗体阴性亚组,收集患者背景资料,采用九盒迷宫实验检测空间记忆和物体记忆,以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甲亢患者的空间参考(z=2.407,P=0.016)和物体再认(z=7.553,P〈0.001)错误分值和甲减患者的物体再认(z=6.221,P〈0.001)错误分值显著增高;甲亢抗体阳性者的空间参考(z=3.695,P〈0.001)、空间工作(z=2.693,P=0.007)和物体再认(z=6.415,P〈0.001)及甲减抗体阳性者的空间工作(z=2.574,P=0.010)、物体再认(z=5.655,P〈0.001)错误分值显著增加,甲亢和甲减抗体阴性者的物体再认错误分值也显著增加(z=6.699、5.422,均P〈0.001)。结论 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尤其是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6.
背景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常见心理疾病,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其临床表现同成年人抑郁症不同,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而电抽搐疗法(ECT)对其疗效较为确切,但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已有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ECT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但涉及老年抑郁症的研究极少,因此,相关的研究探索将对进一步明确治疗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初步探讨ECT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以及相关脑网络的改变。方法 2013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例,其均完成ECT治疗(治疗次数≤12次)。患者于ECT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结果评定〔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24-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进行评定〕,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和结构像扫描,计算分析ECT治疗前后ALFF差异,并提取指标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来计算与全脑的功能连接,随后比较治疗前后全脑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 患者ECT治疗后的HAMD总分、HAMA总分低于ECT治疗前(P<0.05)。患者ECT治疗后ALFF在左侧眶部额下回和右侧眶部额中回高于ECT治疗前,故提取出来2个ROI,其中ROI-1位于左侧眶部额下回(x=-36,y=51,z=-12,半径=6 mm),ROI-2位于右侧眶部额中回(x=9,y=66,z=-12,半径= 6 mm)。在以ROI-1为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中,相对于ECT治疗前,患者存在一个大的团块(887个体素,峰值坐标为x=18,y=0,z=6,t=8.61,位于苍白球)在ECT治疗后的全脑功能连接有显著改变,在后扣带回、丘脑、苍白球显著增强;在以ROI-2为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中,相对于ECT治疗前,患者ECT治疗后的全脑功能连接在左侧额中回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显著提高。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ECT治疗后左侧眶部额下回和右侧眶部额中回的ALFF有显著提高,且这些ALFF显著增高的区域和后扣带回、丘脑、苍白球、左侧额中回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等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同ECT抗抑郁治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研究左旋甲状腺素(LT4)、维生素E(VitE)及二者联合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甲减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组(PTU)、LT4治疗组(PTU +LT4)、VitE治疗组(PTU+VitE)、LT4和VitE联合治疗组(PTU+LT4 +VitE).测定血清T3、T4、TSH水平以及血清、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PTU+VitE组T3、T4水平明显降低,TSH显著升高(P<0.05);与PTU组比较,PTU+LT4组、PTU+LT4 +VitE组T3、T4水平明显升高,TSH显著降低(P<0.05);PTU组与PTU+VitE组T3、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血清及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心肌组织SOD活性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PTU+VitE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与PTU组比较PTU+LT4组、PTU+ LT4+ VitE组凋亡显著降低(P<0.05).结论 LT4、VitE及二者联合治疗可降低甲减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甲状腺功能改善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前额叶突触小体内突触前膜列阵蛋白1(syntaxin-1)的表达量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方法用丙硫氧嘧啶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共6 w,第5~6周分别给予5μg/100 g和20μg/100 g体重的左甲状腺素(左旋T4)腹腔注射,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甲减组、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大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前额叶syntax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前额叶内syntax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syntaxin-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高于正常,syntaxin-1蛋白表达的恢复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成年期甲减大鼠前额叶内syntaxin-1蛋白表达减少;左旋T4替代治疗能使其恢复,恢复的程度与治疗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血流量(CBF)的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及嗅觉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 对83例T2DM患者与62例健康对照(HC)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及嗅觉识别测验(CSIT),并采集所有被试头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大脑灰质的CBF值。比较T2DM组与HC组之间CBF值差异,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及嗅觉识别测验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在CSI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验(DS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测试结果低于HC组(P<0.05),T2DM患者双侧额中回CBF高于HC组(P<0.001),T2DM患者在双侧直回及双侧嗅皮质CBF则低于HC组(P<0.001)。结论 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嗅觉功能减退,双侧额中回、直回及嗅皮质存在灌注异常,揭示了这些脑区的CBF改变可能是T2DM认知障碍及嗅觉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共入选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足溃疡患者(T2DM组)、112例2型糖尿病合并足溃疡患者(DFU组)和60名糖耐量正常的对照人群(NC组)。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受试者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并对DFU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2DM组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较NC组降低(P<0.05),DFU组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较T2DM组增高(P<0.01)。DFU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与足溃疡病程以及足溃疡Wagner分级呈正相关(P=0.02,P=0.01),与8周后足溃疡愈合率呈负相关(P=0.04)。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表达的miR-155为DFU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P=0.002)。结论 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增高,为DF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DFU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