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重度化疗致吐药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的研究方法。试验药为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对照药为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对化疗后1~5天的恶心程度、止吐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共入选病例112例,104例可评价疗效。在接受以顺铂或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后,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和盐酸昂丹司琼16mg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77.08%和73.08%,恶心程度改善率分别为64.42%和62.50%,两药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和便秘。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能够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以注射用亚叶酸钙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左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入组患者按胃癌与结直肠癌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左亚叶酸钙(L-LV)联合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或顺铂(DDP)以及亚叶酸钙(LV)联合5-FU、L-OHP(DDP)治疗晚期胃、结直肠癌,比较其临床有效性和毒性。结果:胃癌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5.00%和23.0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5.63%、66.15%;结直肠癌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1.95%和19.51%,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8.05%和70.73%。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左亚叶酸钙联合5-FU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其使用剂量为注射用亚叶酸钙一半时达到的疗效与注射用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方案相当,发生的毒副反应多与联合化疗药物有关,其发生率与注射用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方案相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循环血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数目对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分离循环血单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免疫荧光细胞化学(IME-FICC)方法,检测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1周期前后和1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循环血肿瘤细胞数目.结果: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循环血中有21例检测到CK8/18+细胞,阳性率为70.0%,1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循环血中均未检测到CK8/18+细胞,该方法的特异性为100.0%,χ2=12.06,P<0.05.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1周期后循环血肿瘤细胞数目上升13例(43.3%),不变8例(26.7%),下降9例(30.0%);影像学评价疗效,进展15例(50.0%),无变化8例(26.7%),缓解7例(2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05).结论:应用IME-FICC方法,依据循环血肿瘤细胞数目可以判定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较目前常规的基于影像学结果判定疗效早3~4周.  相似文献   
44.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肝癌破裂出血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进行TACE治疗的23例肝癌破裂出血临床资料.结果血管造影找到出血部位者有18例(78.3%),未找到出血部位者有5例,其中1例推注碘油后找到出血部位.TACE有效控制出血者有20例(87.0%),其中5例于1~2个月内死于肝功能及全身衰竭,平均生存8.1个月,生存1年以上者8例,最长者3年7个月,其余3例止血不满意者于24h内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TAC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不能外科止血治疗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769例,筛选新发VTE患者,收集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分析肺癌合并VTE...  相似文献   
46.
47.
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吉西他滨治疗PS2III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8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最佳支持治疗组(BSC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吉西他滨组(GEM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盐酸吉西他滨1000mg/m2加0.9%氯化钠100ml,于30~60min内静脉滴注,第1,8,15天各1次,每28d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入组的48例中,可评价疗效病例45例。GEM组可评价21例,5例(23.8%)达PR,10例(47.6%)SD,有效率为23.8%;BSC组24例中,5例(20.8%)SD,无CR和PR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GEM组无Ⅲ~Ⅳ度不良反应。GEM组中位生存时间125天,BSC组中位生存时间73天。1年生存率分别为14.3%和8.3%,无统计学差异(P>0.05)。GEM组生活质量改善57.14%,BSC组生活质量改善1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受益反应(CBR)GEM组66.7%,BSC组12.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与最佳支持治疗(BSC)相比,客观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受益反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 2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 - 2 )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以寻找能够有效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6 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 - 2和TIMP - 2的表达情况。结果  ( 1)MMP - 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MMP - 2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 ( 80 .0 % ,2 4 30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5 6 .7% ,17 30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TIMP - 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4 9) ,TIMP - 2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 ( 16 .7% ,5 30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5 0 .0 % ,15 3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7)。 ( 2 )MMP - 2和TIMP- 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r=- 0 .4 0 2 ,P =0 .0 0 1)。 ( 3)患者的总生存率在MMP - 2有表达组明显低于MMP - 2无表达组 (P <0 .0 0 5 ) ,在TIMP - 2有表达组明显高于TIMP - 2无表达组 (P <0 .0 1)。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 - 2可能对MMP - 2有抑制作用 ,MMP - 2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 ,TIMP - 2可作为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  相似文献   
49.
盖诺与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国产去甲长春花碱 (盖诺 )与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共治疗 36例病人 ,盖诺 2 5mg/m2 静滴第 1、8天 ,顺铂 90mg/m2 分 3天 (第 1~ 3天 )静滴。 3周为 1周期 ,化疗 2周期后评价疗效 ,化疗期间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CR 0例 ,PR 16例 ,SD 16例 ,PD 4例 ,有效率 4 4 4 % ;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静脉炎。结论 :盖诺与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 ,毒副反应易于耐受 ,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0.
靶向治疗是选择性作用于肿瘤发生中关键分子的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由于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细胞的损伤,其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临床常见靶向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绝大部分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在治疗基线完善心血管检查并后续进行密切随访和管理,对常见心血管毒性进行早期预防监测并及早干预对于心脏毒性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